持续亏损、增长放缓、商户撤离、拼多多的未来在哪里?

来源:猎云网 时间:2019-08-13 商业管理
现在淘宝推出“特价版”、京东上线“拼购”、苏宁易购也搬出了“乐拼购”,主打正品的拼购,留给拼多多未来的空间不多了!

  一、前途迷茫7月26日,拼多多上市一周年。这一年,拼多多走得并不顺利,“假货平台”、“亏损面持续扩大”、“股价4次破发”……从2105年9月成立至今,拼多多还不到4周岁,创造了企业成长速度的奇迹,但一路上也备受争议。

  如今下沉市场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品牌商接连撤出平台,“假货”问题又迟迟得不到解决,拼多多未来路在何方?

  二、打假收效甚微,众多知名品牌撤出“假货”是拼多多身上最为人诟病的标签。之前,太白兔奶糖、营养诀线、康帅傅方便面、立日洗衣粉等,在拼多多平台上凭借相似度99%的包装和名字刷新了人们的认知,还常常出现山寨品和官方正品同排展示的闹剧,一不小心人就会让用户上当。

  2016年拼多多投诉量高达13.12%,位居行业第一。2017年,拼多多的投诉量上升到14.56%,刷新了自己的纪录。受伤的除了消费者还有各大品牌商,从去年,陆续有一些大品牌退出拼多多平台,今年5月苏泊尔、美的、九阳等电器企业更是集中撤出。而平台对商户管理的政策是“宽进严出”,品牌撤出时可谓叫苦不迭,甚至气急败坏!拼多多联合创始人达达这样回应:大家看见这样的内容不用太在意,任何有价值的品牌和有价值的商品,都不会从一个有价值的平台彻底退出。面对品牌的流失,拼多多已无能为力,只能给出这样牵强的解释。

  其实拼多多也采取过打假措施,但每次都是高高举起,又轻轻放下,并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今年在6.18大促之前,拼多多实施“塔防行动”,负责人盾山表示为防止其他大型电商“假货高地”溢出效应,严打“借一键代发之名销售假冒伪劣”现象。但是这一行动被外界解读为将舆情引向竞争对手。拼多多认为是头部电商打假遇到了瓶颈,屡打不绝,最终这些假货流向了拼多多。实际上正是拼多多自身的管理和打假的无力才使其成为假货的温床。

  王兴曾在饭否说了这样一段话:一堆人质疑拼多多却不质疑淘宝(是如何起家的),这已经说明我们这个社会是多么健忘。随后,各方媒体引出马云曾在打假时所说的话:“如果关了淘宝中国就没有假货,我马上关”。黄峥的意思是如果现在打假太严厉,拼多多会会在打假完成前就倒掉。明明是拼多多打假,却把淘宝推到了舆论的漩涡,分明是强词夺理。

  其实也不难理解为何拼多多的打假总是那么无力。它的用户75%为女性,65%来自三四线城市,对价格极为敏感。打假力度过大,平台商品价格对用户不再有吸引力,必然导致现有流量的流失。另一方面,拼多多致力于供应链的效率提升收效甚微,无法将产生的价值转移给消费者。因此为了保持用户的粘性,必须要有极致低价商品存在,这无疑使商户的盈利能力低下,劣质低价甚至假货就有了存在的必要条件。

  三、增长奇迹不复现为了转移人们对假货的关注,黄铮企图用高速增长的数据来“一快遮百丑”,早期它确实创造了奇迹,可是如今断崖式下跌的增长速度,也让拼多多焦虑不已。

  在今年第一季度的财报发布后,拼多多的困境暴露无遗。数据上看第一季度实现营收45.452亿元,较去年同期13.846亿同比增长228%;可是2018年同期较2017年增长为3642%。截至3月底,平台年活跃买家数达4.433亿,较去年同期的2.949亿净增1.484亿,增速50.3%,2017年这个值超过300%。在GMV方面,今年第一季度GMV为1520亿,同比增速为130%, 2018年第一季度GMV为662亿,同比增速661%;2018年Q4,GMV达2050亿,同比增速降至163%。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拼多多的人口红利已经消失殆尽。

  曾经依靠腾讯的巨大流量,做过游戏公司的黄铮设计了很多玩法吸引新用户,这些玩法也让业内大开眼界。随着新用户逐渐减少,获客成本走高,靠低价吸引来的老用户也难以继续获得更多优惠,一看无利可图,自然会离开。而这类玩法对“五环内”人群又没有吸引力,因此拼多多很快就碰到了流量的天花板。

  黄铮将目标转移到了一二线城市,去年底拼多多推出“新品牌计划”,计划扶持1000家工厂品牌,在品牌形象上也极力消除“9块9包邮”、“消费降级”的刻板印象,还拿出了百亿级的补贴,想要突破“五环外”的限制,依然没有效果。因为拼多多假货横行伤害了很多品牌商,频频出现的商户大规模撤出和平台一贯的口碑,都让品牌商对拼多多“望而生畏”!

  最让投资者头疼的是,财报中第一季度净利润-18.78亿元,亏损额又增加了8倍,几乎是“卖得多、亏得多”。可是拼多多的毛利率并不低,据雪球统计30家美股电商企业2019年Q1毛利率数据显示,拼多多毛利率80.79%,阿里巴巴为45.97%,亚马逊为43.18%,京东仅15.02%。亏损问题的关键是拼多多的用户规模增长是建立在高补贴的基础上。

  2018年,拼多多市场费用为134.42亿元,较2017年增长9倍,市场费用比营收高出3.22亿元;今年第一季度市场费用为48.89亿元,同比增长3倍,比营收高出3.44亿元。这是一种虚假繁荣,从商业逻辑上看是不可持续的。

  今年2月拼多多完成后续发行(FPO),投资人数量下降。7月10、7月18日,摩根大通、瑞士信贷分别将拼多多股票(NASDAQ:PDD)评级下调到“减持”和“中性”。摩根大通给出的目标价为17美元,瑞士信贷则将目标价降低21.4%。拼多多最新市值233亿美元,较2月份FPO后跌了100亿,且国际大行仍在下调拼多多的评级,资本对拼多多已经失去耐心。

  四、“消费降级“不是假货的借口很多人说拼多多的崛起是中国城乡发展不均衡的产物,当“五环内“人群对假货嗤之以鼻的时候,另一群人正因低廉的价格和初次网购的体验而兴奋。可是这种商业模式本身就限制了企业的长期发展。

  阿里用了10年打假,拼多多却让这些假货在一夜间复燃,这不是消费降级,而是一场彻底的倒退。在劣币驱逐良币的经济规律下,受害的终将还是消费者。而我们的电商好不容易在国际上站稳脚跟,也可能一夜回到从前。

  现在淘宝推出“特价版”、京东上线“拼购”、苏宁易购也搬出了“乐拼购”,主打正品的拼购,留给拼多多未来的空间不多了!


0 0 0
上一篇

下一篇

发布评论
用户评论
  • img 用户名称 2018-12-31

你可能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