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鲸精选 | 迈瑞医疗上市:是王者归来,还是“毒角兽”降临?

来源:资鲸编辑部 时间:2018-09-29 上市
低估的医疗器械航母,如今马上强势回归从2015年私有化至今,经过艰难险阻,迈瑞医疗终于要回归A股的创业板,9-27日开始申购,申购代码300760,申购价为48.80,发行市盈率为22.99,上市估值约570亿,远远超过私有化时不到200亿的估值,实现了华丽转身,医疗界的小伙伴们都翘首以待,认为迈瑞的市值可能冲高至1500亿元。

  7月24日,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迈瑞医疗),登陆A股IPO过会成功,有望挑战中国创业板IPO募资纪录。

  千亿市值能否实现?

  迈瑞医疗是国内较大的医疗器械公司。

  年营收在百亿元级别,拟登陆创业板,拟募资约63.4亿元人民币。如果迈瑞医疗按照目前的募资发行,其将取代宁德时代成为创业板IPO募资规模最大的企业。

  37家A股上市的医疗设备公司中,2017年收入最高的新华医疗为99.2亿元。

  而生产监护仪、血液细胞分析仪及彩超产品的迈瑞医疗2017年营业收入111.7亿元,招股说明书称其为“国内最大的医疗器械生产商”。

  2006年,迈瑞医疗就已经在纽交所上市。2016年3月6日,迈瑞医疗以33亿美元完成私有化退市,回归国内市场,以寻求在A股更高的估值。

  2017年5月26日,迈瑞医疗在国内首次披露招股书,拟登陆中小板。但在2018年2月13日,其主动中止中小板IPO。

  据悉,该原因主要在于公司最近一期末无形资产占净资产的比重超过20%,不符合证监会发行部的审核新规。

  3月30日,转向创业板首次提交了招股说明书。

  距离首次提交招股书到过会,不足四个月。迈瑞医疗坎坷的资本之路,也受到了颇多关注。

  业绩方面,2015-2017年,迈瑞医疗的营业收入分别为80.13亿元、90.32亿元和111.74亿元,两年增幅分别为12.34%和23.72%。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方面,报告期内分别为9.1亿元、16亿元和25.9亿元,近两年增速分别为75.82%和61.88%,增长了近两倍。

  按照23倍的发行市盈率计算,迈瑞医疗上市当日的市值将高达598亿元。几个涨停板之后,千亿市值唾手可得。

  然而,医疗器械行业“独角兽”,能撑得住这千亿市值吗?

  疑点缠身 涉多起医疗事故

  招股书显示,迈瑞医疗扣除发行费用后的募资金额高达63.4亿元,而此前金额为66.26亿元,下调了2.86亿元。

  新募资计划中,45.4亿元将用于生产、制造、研发、营销等方面的7个项目,18亿元将用于偿还银行贷款及补充运营资金,后者占募集总额的28.4%。

  招股书显示,2015-2017年,迈瑞医疗销售费用分别为21.75亿元、24.01亿元、27.27亿元,呈逐年递增趋势。其中,广告及推广费呈几何级增长,最近三年分别达到1.65亿元、1.72亿元、2.72亿元。

  再细分来看,广告及推广费中的业务招待费、推广会费、学术会费均大幅增长。

  2015-2017年,迈瑞医疗的销售费用率分别为27.15%、26.58%、24.40%,远高于同期行业平均的18.26%、18.11%、18.04%。

  资料显示,如今的迈瑞产品覆盖三大领域:生命信息与支持、体外诊断以及医学影像,2017年,三大产品线的营收分别为42亿、37亿、2.2亿,毛利率也达到62.22%、64.62%和67.06%。

  在这三大产品线当中,包括监护仪,医疗影像等产品很多都是通过并购而来。

  迈瑞医疗近年的负债率高企。

  招股书显示,2014-2016年,迈瑞医疗的负债率分别为33.74%、47.12%和64.54%。尽管公司2017负债率回落至53.91%,下降超过20个百分点,但在同类上市公司中排第四。

  招股书披露,2017年迈瑞医疗共有36家境外子公司,其中16家亏损,合计亏损32847.19万元;1家未给出净利润数据;19家盈利,盈利家数小有增加,但也仅合计盈利2254.84万元,盈利数额反而下降了。这意味着,境外子公司2017年度合计亏损30592.35万元

  招股书显示,2015-2017年,迈瑞医疗研发费用分别为9.88亿元、10.89亿元和11.32亿元。虽然研发费用在不断增长,但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2.33%、12.06%和10.13%,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

  招股书中还披露,2015-2017年,迈瑞医疗主要产品共有30起产品召回,涉及中国、美国、澳大利亚和欧盟国家,产品包括监护仪、麻醉剂、试剂、输液泵等。

  迈瑞医疗这30起产品召回中,有6起未产生或不涉及召回费用,1起暂未产生召回费用,其他23起召回费共计约1740万元。

  医疗器械受益于分级诊疗+进口替代,中国4,583亿超大市场亟待挖掘

  截至2017,全球医疗器械市场约为4,030亿美元,行业增速为5%,中国市场规模为4,583亿元(RMB),行业增速24%。医疗器械作为国家重点扶持的高端新经济制造业,符合产业升级趋势,政策支持,顺着分级诊疗和鼓励进口替代的大势,医疗器械具有长期投资的价值。从2016年开始,上市公司规模企业增速超过行业增速,进口替代正在发生。随着国内一批优秀的医疗器械公司崛起,技术的更迭周期缩短,叠加中国庞大人口基数红利,中国医疗器械的需求仍然具有很大的增长潜力。

  迈瑞医疗20年如一日持续投入研发,走出中国的全球化品牌

  迈瑞长年来一直将销售收入10%投入研发,自主创新的路途上从未停止。高瞻远瞩的格局和视野,踏实进取的执行和坚持,使得迈瑞发展成为国内医疗器械龙头,2017年迈瑞医疗收入111.7亿,扣非归母净利润25.8亿,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44.8%,作为行业龙头,依然能保持快速增长。

  迈瑞医疗立足全球视角,2017年收入中46%来源大陆以外地区,其中美国占大陆以外地区收入高达28%,全球化品牌已经深入人心。2006年迈瑞医疗在纽交所上市,考虑自身发展于2015年退市,2018年7月24深交所过会,2018年9月7日拿到上市批文,我们相信回归A股对于迈瑞在中国区的发展,将会进一步提升品牌影响力。

  迈瑞作为国产器械龙头,多条产品线市占率位列国内TOP3

  医疗器械子行业众多,不同细分,其产品技术、工艺、渠道都有很大的差异,行业技术隔绝,跨产品线难度较大,而迈瑞则做到了多产品线均衡同步发展。迈瑞三条基石产品线分别是生命信息与支持,医学影像、体外诊断,其中多个细分品种市占率已经成为国内TOP3,国产TOP1,产品的品牌影响力被医疗圈广泛认可。

  2017年迈瑞医疗的监护线监护仪、麻醉机、除颤机、超声线的产品、体外诊断线的生化、血球等产品的市占率都位居国内前列,改变了过去一直GPS的格局。随着迈瑞技术实力、客户口碑的不断螺旋上升,未来有望继续抢占更多市场份额,成为进口替代的主力军。

  国内外技术收购及引进,迈瑞具有规模优势和商业化能力优势

  医疗器械由于子行业分散,单纯依靠内生,可拓展空间有限,因此外延式发展成为器械公司另外的核心驱动力。迈瑞在过去发展历史中,进行多次收并购,包括产品、渠道的收购,包括监护、彩超、体外诊断各个领域的行业整合。多次尝试使得迈瑞在海内外收购不断积累选择标的、整合人员、管理输出、商业化转化的能力和经验,为未来持续的推进外延战略打下扎实的基础。

  风险提示:基层扩容不达预期、产品价格下降、拓展新产品线不达预期、外汇波动、贸易战持续影响、进口品牌价格下降带来竞争压力、新产品市场低于预期等

  目 录

  1. 迈瑞医疗综合实力超群,国内医疗器械龙头地位

  2. 迈瑞医疗前世今生,一路荆棘初心不改

  2.1. 第一阶段:迈瑞源头-深圳安科

  2.2. 第二阶段:迈瑞有限-以自主研发为核心

  2.3. 第三阶段:迈瑞国际-全球化战略

  2.4. 迈瑞Pre-IPO股权持股比例,实际控制人具有绝对控制权

  2.5. 四个维度回顾迈瑞发展历史长河

  2.5.1. 整体回溯:坚定不移聚焦于医疗器械

  2.5.2. 资本运作:上市-退市-再上市的轮回中,合规性不断完善

  2.5.3. 产品里程碑:三大支柱业务发展史

  2.5.4. 并购历程:外延并购加速公司步伐

  3. 迈瑞医疗颠覆产品周期率,03-18年15年收入CAGR 26%

  3.1. 全球化布局,产品美誉度遍布世界

  3.1.1. 迈瑞硬实力:全球脉络初具形态,品牌影响力中外驰名

  3.1.2. 全球角度布局研发中心,以“美国+中国”为核心平台

  3.1.3. 收购12家子公司,战略性补充产品线

  3.2. 软实力是企业的核心驱动力,包括人才、管理、品牌、质量等方面

  3.2.1. 品牌力的树立,是企业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的输出

  3.2.2. 人员管理:矩阵式人员组织架构,最优化的管理路径设计

  3.2.3. 质量体系是企业的生命线,品牌力是质量管理的显化

  3.3. 迈瑞医疗提供更多的附加价值,隐形壁垒加强和客户的深度粘性

  4. 医疗器械行业市场巨大,龙头依然大有可为

  4.1. 中国医疗器械正处于黄金发展期的开端

  4.2. 国内医疗器械,政策+产业共振迎来发展良机

  4.2.1. 基层扩容+产业升级+进口替代,行业增长驱动力清晰

  4.2.2. 医疗器械注册门槛提升,未来批文将带有稀缺性属性

  4.2.3. 国产器械受益于国家国产器械进口替代政策,宏观环境良好

  5. 迈瑞产品竞争力分析:三条基石产品线均为国内龙头

  6. 生命信息与支持,迈瑞医疗独占鳌头

  6.1. 监护仪:生命之光的守护神

  6.2. 除颤仪:起死回生,救人与于一线之间

  6.3. 麻醉机:重症、手术患者的过程守护者

  6.4. 灯床塔:手术室整体解决方案专家

  7. 体外诊断:设备+耗材盈利模式具有优势,进口替代空间较大

  7.1. 体外诊断:医疗器械中最大细分,2017年全球约638亿美金容量

  7.2. 迈瑞医疗2017年体外诊断收入38亿,国内市占率约为5%

  7.3. 血液产品:全国国产强者,欲与全球龙头平分秋色

  7.3.1. 迈瑞血球产品,具有和进口分庭抗礼的能力

  7.4. 生化产品:体外诊断粮仓产品,系统化趋势中迈瑞明显受益

  7.4.1. 迈瑞生化,仪器+试剂+校准品的溯源系统走在国内前列

  7.5. 化学发光产品:迈瑞未来增长的核心驱动力,最具潜力的IVD细分

  7.5.1. 迈瑞发光,仪器开发能力将成为发光的坚实基础

  8. 医学影像,迈瑞等标杆企业引领国产走进高端

  3.1. 全球超声市场约70亿美金,全球增速约为4%

  3.2. 中国彩超市场约百亿,2017年行业增速约为20%

  3.3. 迈瑞彩超后起之秀,产品享誉全球

  9. 充足的研发投入构建护城河,夯实迈瑞业内领先地位

  10. 期间费用稳中下降,单位成本产出逐步提升

  3.1. 销售人员待遇具备市场竞争力,优秀人才激励到位

  3.2. 管理费用率逐年下降,研发投入始终保持高水准

  3.3. 财务费用主要受汇兑损益项变动影响

  11. 经销为主,直销为辅,二级及以上医院收入占比超过一半

  12. 应收账款、存货及商誉均处于合理水平,平稳运行

  13. 子公司枝繁叶茂,形成庞大的企业网络

  14. 本次发行情况及募资用途

  15. 业绩预测

  16. 风险提示

  正文

  6. 生命信息与支持,迈瑞医疗独占鳌头

  公司生命信息与支持类产品主要由监护仪、除颤仪、麻醉机、灯床塔、输注泵、呼吸机等用于生命信息监测与支持的一系列仪器和解决方案的组合。2017年公司监护仪、除颤仪、麻醉机、灯床塔产品收入分别占生命信息与支持类产品总收入的28.25、7.86、12.79、8.95%,合计收入份额为68%。除了除颤仪毛利率略有降低以外,各项产品毛利率稳步提升,其中2017年监护仪产品毛利率高达72.63%。

  随着监护仪、除颤仪、麻醉机产品销量的逐年增加,规模效应凸显导致原材料采购成本的压缩,各项产品的单位成本均显著降低。监护仪的单位成本从2015年的3753元/台降低至2017年的3251元/台,除颤仪的单位成本从2015年的6449/台降低至2017年的5514元/台。而麻醉机的单位成本则从2015年的35992元/台降低至2017年的30829元/台。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各项产品销量的继续提升,产品的单位成本有望进一步压缩。

  公司已经完成监护仪、除颤仪、麻醉机和输注泵等生命信息与支持系列产品的开发。公司自主研发生理参数测量技术,能满足各种复杂临床环境的要求。公司产品功能齐全、应用广泛,质量优异的同时具有高性价比,与进口产品相比仍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公司产品已在国际上受到广泛认可。

  6.1. 监护仪:生命之光的守护神

  监护仪是一种监测病人生理参数,并可与已知设定值进行比较,对出现超标情况发出警报的系统。监护仪内的传感器对生理参数的信号进行检测并由预处理模块将生物医学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在信号处理系统中将传感器输出的电信号进行干扰抑制、信号滤波和放大等预处理,得到二次处理后的电信号输出。最后通过数据提取与处理模块进行采样、量化,对各参数进行计算分析,得出的结果与报警装置中预设的阈值进行比较,医护人员可通过记录装置实时观察病人各参数的变化。

  监护仪可以对人体参数(如体温、呼吸、血压、心跳速度、脉搏速度等)的监测和显示,每种参数都有自己的独立的工作原理和应用的范围,将这些常用的功能都集合到一种仪器里面,并供医院和医学实验、手术等使用,实时的监测医护人员需要关注的这些人体的生理因素,可以辅助医护人员采取更好的手段来治疗,保障病人的安全。

  监护仪按结构分类可分为三类:便携式监护仪、一般监护仪、遥测监护仪。而根据功能分类可以分为床边监护仪、中央监护仪和离院监护仪三种。

  2015-2017年全球(不含日本)监护仪市场规模分别为26.8、26.8、27.9亿美元,全球监护仪市场发展成熟,规模增速较为缓慢,且市场集中度高,2016年飞利浦、通用医疗、迈瑞全球市占率分别为38、26、10%,合计市场份额超过80%。

  国内2015-2017年监护仪市场规模分别为17.9、17.5、20.2亿元,2017年市场规模增速为15.4%。国内监护仪市场集中度同样很高,2016年迈瑞、飞利浦、通用国内监护仪市占率分别为60、21、5%,这三家企业以雄厚的资本和技术优势占据行业龙头地位,以高端监护仪设备为主。而宝莱特、理邦仪器等代表的国内医疗器械企业则主要面向中低端监护仪产品,2016年宝莱特、理邦国内监护仪市占率均为3%。

  2015-2017年迈瑞监护仪营收分别为13.10、14.65、16.20亿元,监护仪产品收入稳定增长,远超其他国内医疗器械公司。

  同时公司监护仪毛利率水平也居行业高位,2017年迈瑞、理邦仪器、宝莱特监护仪毛利率分别为72.63、51.93、46.44%。

  公司监护仪共有5个系列多种产品,全面覆盖高中低端监护仪市场。其中BeneVision N、BeneView T高端系列监护仪产品凭借高性价比在国际市场上都具备强劲的竞争力,在临床参数监测性能、智能化工作流、智能化临床辅助决策、智能易用人机交互等方面都有显著的提升,更好地满足了ICU、手术室、急诊等多种危急重场景的临床应用。产品自发布以来,不断地进入全球顶级医院的危重科室,不断拓展高端客户群。

  近年来迈瑞监护仪产品不断推陈出新,中高端产品BeneVision N系列形成多个型号的产品,同时也具备小型化的监护仪BeneVision N1。

  从产品档次上来区分,迈瑞的产品分布于中高端至低端,缺乏最高端和最低端的产品,Philips、GE、光电作为国际领先的监护仪研发制造厂家,多年深耕于产品开发,目前顶端产品仍然引领世界。

  Philips飞利浦:在高端监护领域逐步形成以“云监护”概念为主的应用产品,包括临床信息系统、超声探头、床旁摄像等创新型应用,同时在产品层面逐步完善MX系列监护仪,取代MP系列,飞利浦监护仪较早进入中国市场,构建销售队伍及渠道稳定,产品质量稳定,客户忠诚度高;

  GE通用电气:产品梯度多,覆盖面广,作为老牌监护仪厂商,根据不同客户提供不同档次的产品,全球市场份额仅次于飞利浦;

  光电:利用心电和遥测技术,获取部分特定需求的客户,逐步从心内科向ICU、麻醉、急诊推进,目前逐步加大中国区的投入,扩大销售队伍;

  金科威:作为Philips基础医疗事业部的主力军,凭借Philips品牌获得客户信任,主打中低端市场,但是渠道与Philips独立,部分地区存在相互竞争,G60/80应用了Philips的技术。

  在各档次的仪器中,中高端仪器市场规模最大,增速最快,约为13-15%,迈瑞占据其中主要的市场份额。中低端和低端市场市场规模较大,增速较低,约为5%左右,迈瑞凭借产品优势,占据中低端市场主要份额,而在低端市场竞争激烈,迈瑞占据小部分市场份额。

  公司顺应市场形势,加强市场推广,监护仪销售数量持续增长。2017年公司销售监护仪13.64万台,销售收入为13.10亿元。监护仪所使用的部分IT类材料,如LCD屏、电阻屏以及电池原材料等采购价格下降导致单位成本分别下降8.56%、5.27%,监护仪的单位成本从2015年的3753元/台降低至2017年的3251元/台。而监护仪销售单价保持稳定,2015-2017年监护仪单价分别为11994、11750、11879元,单位监护仪毛利保持增长态势。

  在北美地区,公司非盈利医院监护仪收入占比位居第一,2017年占比为29.9%,而2017年公司境外监护仪收入较2016年有明显降低,所以公司2017年境外监护仪收入由2016年的59041万元减少至2017年的57942万元。

  监护仪市场稳定发展,主要市场机会出现在进口替代的高端仪器市场及分级诊疗带来的低端仪器市场,高端领域目前仍然以进口为主,国产品牌如迈瑞等通过自主研发、加大创新等方式,有望加速实现进口替代,而在低端市场则是红海市场,竞争激烈,迈瑞通过性能、渠道、品牌、售后等优势将形成一定核心竞争力,成为市场有力的竞争者。

  6.2. 除颤仪:起死回生,救人与于一线之间

  除颤仪是一种应用电击来抢救和治疗心率失常的急救设备,除在医疗机构使用以外,还广泛配置在机场、车站、购物中心、写字楼等公共场所(AED)。除颤仪的系统结构可分为充电控制电路、放电控制电路及电源三部分。除颤仪的工作原理是将几千伏的高压存储在电容中,然后通过放电控制器,在几秒钟内通过电极板向胸壁或直接向心脏放电,使颤动的心脏全部除极。由于窦房结产生的信号最强,因而重新控制心脏的收缩,从而将各种室上性或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转复为正常窦性心律。

  按照电极放置的位置,除颤仪可以分为体内和体外除颤仪。体内除颤仪是指电极直接接触心肌进行除颤。体外除颤仪则是将电极放置于胸壁外进行除颤,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体外除颤仪。按照是否与R波同步,除颤仪则可以分为非同步和同步两种。

  根据除颤波形的不同,除颤仪又可以分为双相波型和单相波型。双相波型是指完整的正弦波,而单相波形是指半个正弦波。目前单相波型除颤仪已较少生产,其中大部分为MDS波型。而双相波型除颤仪的优势在于可以有效降低除颤时通过心脏的电流量,显著减少心肌组织的损伤。双相波除颤仪还具备自动阻抗补偿功能,能够通过除颤电极来测量病人的实际阻抗,自动调整放电电压和放电时间来补偿过高或过低阻抗的影响。

  2015-2017年全球(不含美国和日本)除颤仪市场规模分别为6.8、7.1、7.4亿元,国内除颤仪市场规模分别为5.3、6.5、7.5亿元。2016年迈瑞在全球和中国除颤仪市场排名中分别为第五位和第二位。

  迈瑞拥有多款除颤仪,包括D系列、AED系列,根据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的统计,2016年公司在全球和中国除颤设备市场排名中分别为第五位和第二位。公司除颤设备主要竞争对手包括卓尔医学、飞利浦和瑞士席勒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

  迈瑞具备除颤功能的产品为BeneHeart D系列和AED系列,R系列产品主要是具备心电图功能,不具备除颤功能,目前迈瑞有5个型号的除颤仪。

  随着人们急救意识的提升,公众场合除颤仪需求量明显提升。以深圳为例,根据深圳市卫计委出台的《深圳市“十三五”AED配置使用实施方案》,2017年深圳市急救中心已经采购了500台AED,陆续投放到各公共场所及人员密集区域。2018年,深圳市还将进一步购置1000台AED。在整个“十三五”期间深圳预计共投放5000台AED,并动员全社会参与,争取用10年的时间,达到每10万人口配备100台AED的国际先进水平,实现公共场所全覆盖。行业快速扩容,行业规模呈现持续扩大的态势,目前国内尚无以除颤仪为主业的公司,迈瑞具备一定的市场地位,2017年迈瑞除颤仪实现3.33亿收入,近三年来收入持续提升,2015-2017年CAGR为33.0%。

  公司除颤仪产品销量逐年增长,2015-2017年销量分别为9509、12588、20416台。2017年除颤仪销售收入为3.33亿元。销售单价方面,由于自动体外除颤仪(AED)销量增加较快,而AED的销售单价较低,除颤仪的平均售价有所下降。2017年除颤仪的平均销售单价为16309元。同样由于AED成本较低,除颤仪的单位成本由2015年的6449元降低至2017年的5514元。

  6.3. 麻醉机:重症、手术患者的过程守护者

  麻醉机是用于对患者实施全身麻醉、供氧及进行辅助或控制呼吸的医疗设备。麻醉机的工作原理为:将高压气体经减压阀减压,再通过流量计将氧气、笑气等气体按比例调控产生一定流量的混合气体,并进入呼吸管路。麻醉药物经挥发罐形成麻醉蒸汽,进入呼吸管路后随混合气体一起输送给病人,进入病人肺泡后形成麻醉药气体分压,扩散到血液后,对人体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抑制作用,达到全身麻醉效果。

  麻醉机根据流量大小可分为高、低流量麻醉机两种,根据适用对象可分为小儿型、成人型和成人小儿兼用型麻醉机。而根据驱动方式可以分为气动气控、气动电控、电动电控三种类型的麻醉机,气动呼吸机更符合生理,避免了人机对抗,同时吸入端有持续气流,对气体浓度变化反应迅速,其中气动气控型麻醉机已被市场淘汰。现代麻醉机正朝着智能化、集成化系统发展。

  2015-2017年全球(不含日本)麻醉机市场规模分别9.0、9.1、9.3亿美元,国内麻醉机市场规模分别为9.1、9.3、9.7亿元,市场规模呈现增长态势。

  2016年公司在中国麻醉设备市场排名中为第三位。公司麻醉机主要竞争对手包括德尔格和通用电气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2016年德尔格、通用、迈瑞国内麻醉机市场份额分别为34%、28%、22%。

  公司麻醉机共有2个系列7种产品,其中A7麻醉工作站更是作为A系列的旗舰产品,在全球高端麻醉机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公司麻醉机采用电控气体混合技术,具有动态潮气量补偿,给气更为精准。公司麻醉机的呼吸回路相较于市场上同类产品,具有更紧凑、集成和安全的技术特点。

  迈瑞麻醉机分为两个系列,分别为A系列和WATO系列,目前A系列最新产品为A7,WATO系列在WATO EX-55、 WATO EX-65推出Pro版本,采用创新的电子气体混合技术,控制更精准,更完善的通气模式。

  近年来,公司加大麻醉机的推广,产品逐步获得市场认可,市占率稳步提升,其中中高端产品A系列麻醉机销售占比提升,带动产品平均售价的提升,2017年公司麻醉机销售额为5.42亿元,2014-2017年CAGR为14.4%。

  公司加大产品推广力度,产品逐步受到市场认可,麻醉机销售数量持续增加。2015-2017年公司麻醉机销量分别为4251、4462、5949台,销售收入分别为3.68、4.20、5.42亿元,销售收入持续增长。2017年公司麻醉机平均销售单价为91090元,较2016年下降3121元,这主要是由于2016年中高端产品A系列销售占比增加,公司产品平均售价有所上升。同时因生产工艺不断改善,所需原材料、人工及制造费用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故麻醉机的单位成本也由2015年35992元下降至2017年的30829元。

  公司境外麻醉机产品收入稳步增长,2015-2016年境外麻醉机营收分别为10299、11812、12416万元,其中非盈利医院麻醉机收入占比最高,2017年占比为41.74%。

  生命信息与支持类产品各细分市场发展均较为成熟,市场规模稳步增长,且集中度较高。随着公司生命信息与支持类产品技术的不断提升,国产取代进口的推进,公司在该领域的市场份额将持续提升,龙头地位更加稳固。

  6.4. 灯床塔:手术室整体解决方案专家

  灯床塔产品主要是用于手术室的设备,包括手术灯、手术床、吊塔吊桥、数字化手术室等,公司产品技术质量高,质量稳定,市场需求逐年增长,市占率排名国内前列,并且相应产能利用率逐年提升,基本处于满产状态。

  2016年,受市场竞争加剧影响,公司采取了较为灵活的价格策略,2017年公司加强市场推广力度,产品销量和销售收入都有所提升,同时高端产品占比提升,带动平均售价的提升,2017年公司灯床塔收入3.79亿元,增速为25.6%。

  毛利率方面,2016年与2015年基本持平,2017年相较于2016年上升5.18个百分点,主要原因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高端产品占比逐步提升,2016年和2017年占比分别为5.29%和7.19%,平均售价提升;另一方面随着产销量的上升和生产工艺的优化,规模效应凸显,单位成本持续下降。

  迈瑞灯床塔产品质量稳定,逐步获得终端客户认可,高端产品占比持续提升,推动平均单价的提升,同时在规模效应之下,单位成本稳步下降,毛利率水平处于上升的过程。

  7. 体外诊断:设备+耗材盈利模式具有优势,进口替代空间较大

  体外诊断,顾名思义,就是把人体的血液、组织、尿液取出来在体外进行检测的方式来辅助医生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测手段做诊断。根据检测的技术平台可分为生化检测、免疫检测、血液检测等等细分。

  体外诊断产品主要由诊断设备,诊断试剂及相关的校准质控品组成。体外诊断试剂上游主要是提供相关化学和生物原材料,包括精细化学品、抗原、抗体、生物酶、高分子微粒材料等的供应商;体外诊断仪器上游主要是电子器件和磨具生产商等。国内厂家核心原材料几乎全部依靠进口,议价能力相对较低,国内已有厂家部分原材料可以自产,但是规模和质量暂时还无法与进口产品匹敌。

  渠道是体外诊断产品流通的主要方式。国内厂家生产的产品主要通过经销加直销的方式进行,其主要营收来源于渠道分销,对于部分优质大客户,则采用厂家直销。

  体外诊断产品客户主要包括各种医疗机构,第三方检测中心,国家公共卫生检测中心及个人。其中医疗机构占据90%的市场,包括各类医院、社区医疗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体检中心等,医院是我国体外检测试剂主要需求市场。

  目前A股上市的体外诊断公司超过20家,体外诊断公司可根据其盈利模式分为如下几类。

  以上公司分别占据产业链的上下游,以不同的作用方式组成完整的产业链。除了产品研发和制造,近年来也出现了各种模式,比如打包托管、实验室共建,区域检验中心,独立医学实验室,我们认为产品的壁垒和盈利模式更为清晰,也受政策影响较小,因此产品企业是体外诊断中最重要的投资方向之一。

  根据分析,我们判断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主要有如下几点:

  1. 产品齐全的企业具有成为大公司的潜质:全球体外诊断领域的代表企业罗雅贝西(罗氏、雅培、贝克曼(被丹纳赫收购)、西门子),销售额约在50-120亿美金之间,其特点为产品齐全性强,大类产品,生化、免疫、血球、流水线不可或缺;同时由于应用场景高度统一,产品齐全可以更大效能使用渠道平台,分摊管理、销售成本。

  2. 品牌优势使得不断嫁接产品成为可能:诊断巨头并不是所有产品都处于全球领先位置,但是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和好品质的品牌形象,使得客户端对于对公司推出的新产品具有先天的信赖感和认可度。

  3. 临床和售后体系完善:诊断产品在检验科是高频使用的产品,对于医院即时出报告的需求,公司必须有及时和专业的服务系统,才能给与客户更好的体验,从而产生持续的、多频的采购行为。

  体外诊断行业未来的发展驱动力与其他器械产品类似,主要来自分级诊疗增量基层市场扩容+存量市场进口替代+集中度提升。而对于其自身来说,理论上体内可以检测的蛋白超过10000种,未来随着预防未病+新的标志物和检测手段的发现和发展,将持续促进行业蓬勃发展。

  7.1. 体外诊断:医疗器械中最大细分,2017年全球约638亿美金容量

  体外诊断是医疗器械中最占比最大的细分,2017年全球体外诊断市场容量大约638亿美金,2013-2018年全球增速4%。

  其中北美、欧洲和日本占据全球75%以上市场份额,然而增长已经趋于平缓。中国作为新兴市场的代表,增长远超国际平均水平,预计2013-2018年复合增长15%。

  Kalorlama对于中国区市场容量严重低估,根据体外诊断协会的统计,2017年中国区市场容量接近700亿(只含制造业口径),2017年行业增速约为15%。

  体外诊断目前国产占比约为40%,由于子行业的发展阶段和产品特征不同,所以产生了不同子行业不同替代阶段的过程。

  对于国产品牌有巨大的替代空间,国产品牌的未来增速会超越行业平均增速。2016年不完全统计,进口品牌增速开始放缓,除了一线外资品牌,本身具有的品牌忠诚度和巨大影响力,二线品牌增长放缓甚至负增长。国产品牌增长速度呈现出更快的增长,国产替代步伐加快。

  体外诊断产品细分较多,产品繁多而复杂,不同的应用和细分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其中占比最大的是免疫、血糖和生化。早期国产企业都是以开放平台的生化试剂为切入点,进入市场,到目前为止,生化试剂已经完成了约70%的替代。

  全球和中国市场在诊断产品的应用结构上具有不同的特点,由于欧美等发达市场血糖市场的教育比较成熟,因此血糖市场占比较大,而中国则是免疫市场占比较大,中国是传染病大国,传染病大多是使用免疫的方法来检测。未来随着酶免、板式、胶体金等方式部分被更高精度的化学发光替代,免疫市场可能进一步加大比例。

  而在不同子行业的发展速度上,也呈现出不同的阶段特点。中国高端检测,如化学发光、分子诊断、POCT在中国都处于早期导入阶段,下游需求旺盛,随着消费人群(病人或者体检健康人)医疗的消费升级理念唤醒,高端检测将持续保持高增长。

  2017年中国区的增速超过15%,随着人们日益提升的健康需求,疾病早期干涉成为以后趋势,医学由治疗医学进入预防医学阶段,体外诊断项目不仅仅用于诊断,更多用于预测。随着基因检测、液体活检等技术逐步成熟走向临床,诊断用于预防的价值越来越高。

  而投资的思路来说,我们认为可按照如下模式进行筛选:

  1. 产品齐全的企业具有成为大公司的潜质:全球体外诊断领域的代表企业罗雅贝西,销售额约在50-120亿美金之间,其特点为产品齐全性强,大类产品,生化、免疫、流水线不可或缺;同时由于应用场景高度统一,产品齐全可以更大效能使用渠道平台,分摊管理、销售成本。

  2. 研发投入是未来发展源动力:规模企业研发投入10%为基准,绝对值>1亿。

  3. 产品布局结构:体外诊断细分众多,选择大容量,高成长性的细分,具有投资价值,如化学发光、POCT、分子诊断等产品。

  而迈瑞医疗作为体外诊断的龙头,2017年全球收入约为38亿元,在中国企业中是绝对的龙头,其产品线囊括了检验科大部分的核心产品,如生化、免疫、血球、血凝、微生物等。其中尤其以血球为迈瑞的拳头产品,可与进口品牌龙头Sysmex一较高下。

  7.2. 迈瑞医疗2017年体外诊断收入38亿,国内市占率约为5%

  迈瑞体外诊断产品线包括血球(仪器+试剂)、生化(仪器+试剂)、化学发光(仪器+试剂),血凝、流式细胞仪、微生物、尿液分析等细分产品,是国内少数的具备仪器和试剂双重研发能力的企业,也是国内体外诊断产品管线布局最齐全的企业之一。

  目前全球体外诊断的主要厂家为耳熟能详的罗雅贝西,四家体量总和约占一半市场容量。而国内依然保持该格局,前5家进口市占率超过50%。

  体外诊断是迈瑞核心产品线之一,为迈瑞业绩贡献巨大,迈瑞体外诊断布局包括生化诊断、血球诊断、化学发光免疫、凝血等。迈瑞体外诊断业务维持稳健增长,2017年体外诊断业务收入37.4亿元,2006-2017年CAGR为21.5%。同时随着高端产品逐步推出,毛利率持续提升。

  迈瑞IVD试剂和仪器收入占比各接近一半,随着单台产出的提升,试剂占比近年来呈现上升态势。

  近年来体外诊断试剂收入快速提升,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公司经过多年积累,累计装机量不断增加,带动试剂的销售;另一方面,不断推出高端试剂,例如公司化学发光试剂从2015年的27种增加至2017年末的64种,化学发光试剂单价较高,销售增加较快,带动公司销售均价的提升。

  迈瑞体外诊断试剂毛利率逐年提升,与安图生物、迈克生物趋势一致,一方面是公司毛利率较高的化学发光及血球销售收入增速较快,另一方面公司规模效应逐步显现,单位成本下降。

  从销量角度,迈瑞IVD的试剂盒及仪器销量近年来均处于提升状态,带动公司整体业绩的增长。

  迈瑞IVD核心产品包括血液产品、生化及化学发光,以下将从这三类产品分开进行详细介绍。

  7.3. 血液产品:全国国产强者,欲与全球龙头平分秋色

  血细胞计数产品由血细胞分析仪、试剂、校准品和质控品组成。血细胞分析仪又叫血液细胞分析仪、血球仪、血球计数仪等,是医院临床检验应用非常广泛的仪器之一。血球分析仪是通过电阻法对血液中的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进行分类的仪器,其同时可以得到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各细胞组分的比例等与血液有关的数据。

  20世纪60年代以前,血球计数是通过人工染色和计数实现的,其操作复杂,效率低下,检测精度差,分析的参数少,对从业人员要求较高,种种劣势限制了在临床检验领域的使用。1958年库尔特采用电阻率与电子技术结合的方法,研制出操作简便的血球计数仪,从此,以库尔特原理为基础的血球分析仪得到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根据其检测参数的不同,血球产品大致可分为三分类和五分类血球仪:

  三分类与五分类其实都是针对白细胞,三分类是指将白细胞分成三大类,是通过一定的稀释液将分别为小细胞群(淋巴细胞)、中间细胞群(嗜酸细胞、嗜碱及单核)和大细胞群(中性粒细胞)。三分类的血细胞分析原理采用电阻抗(夸克理论)的原理,一个血细胞经过一个夸克小口的时候,它会引起电流的变化从而对血细胞进行计数。三分类血球主要是用于一些基层的医院里面,目前在整个血球盘子中只占10%,逐步被更高端的五分类所取代。国内最早的企业包括迈瑞在内都是从三分类血球中低端的产品开始做起,然后逐渐切入到这个市场里面。五分类的原理是电阻抗+化学染色/核酸染色,可以将同等大小的粒细胞再次分离,可以得到更精确的分群。而在先进,已经逐步加入更多的参数来满足日益变化的临床需求,比如幼稚细胞、有核红细胞、网织红细胞等。除了血液检测本身,还可以通过不同技术平台间的融合,如一些感染类项目,CRP、PCT、SAA等扩大检测的边际。

  三分类血球我们预估目前只占约10%市场,由于仪器和试剂不需要绑定配套,兼容试剂发达,导致竞争激烈,而五分类的封闭系统是更好的盈利模式,因此成为各厂家重点布局的产品。

  血球作为体外诊断领域的重要细分市场,与生化免疫相比有其独特的特点:

  1. 试剂占比低,耗材消耗速度相对慢。中国血球的仪器试剂比为4:6,相较生化的3:7和免疫的1:9,要低很多。

  2. 血球作为检测平台,项目延展性弱。生化仪和发光仪作为检测平台,可开展的项目数量和种类理论上无上限,任何与临床血清学相关的可检靶分子都可以在生化免疫平台检测,但血球是通过细胞的大小、颗粒复杂程度等原理来定量不同组分的细胞,兼容扩展性较差,现市面上已有一些炎症项目在血球仪上开展,但是比起生化免疫的平台,局限性较大。

  3. 血球厂家集中度相对生化和免疫而言处于中位。血球三分类仪器多为开放系统,通用三分类试剂竞争激烈,但规模都较小,目前三分类已下沉到乡镇卫生院和部分一级医院。五分类仪器厂家全国共有不多,基本都是封闭系统,采用原装试剂,相对生化试剂的众多厂家,集中度较高。

  目前整个血球中国呈现双寡头垄断格局,Sysmex和迈瑞几乎占70%市场份额,血球作为检验比较成熟的产品,后来者除非具有革命性的技术优势或者成本优势,否则很难动摇目前的格局。

  2017年中国血球市场规模约为41亿元,近5年来平均增速约为10-13%,市场成熟稳定,预计未来还将维持稳定增速增长。

  希森美康作为市场份额第一的霸主,仍然保持较高的增速。贝克曼对血球中国业务重视度不是很高,虽然市场份额排名第三,但是与第二名差距较大,迈瑞占据第二位,仅次于希森美康,相比于第三名有较大的差距。

我们判断未来血球的趋势:

  血球技术与流式细胞仪基本原理一致,但流式的性能要求要更为精细,在实验室作为科研仪器广泛使用。已经有一些大型高端医院,把流式细胞仪用于临床,分析学血液中的有形成分来诊断血液疾病,血球会向着更自动化、集成化的方向发展。同时一些生化检测项目,如CRP、糖化血红蛋白等项目,这两年来已经与血球检测捆绑进行,一管血即可完成,不需再单独用血清进行生化检测,预计未来血球将依靠项目的延展拉动传统血球的增长。

  除了自动的血细胞计数,血细胞涂片也是重要的分析技术之一,自动推片机和数字化的图像、算法会使得细胞涂片从繁琐的人工操作和深厚的经验依赖中释放出来。

  血球作为检验科最广泛应用的产品,已经发展相对成熟,迈瑞的血球产品是国产IVD产品中可以与国际巨头匹敌的产品之一,在国内客户群已深入高端客户,口碑良好,声名远播。其高端血球流水线已经进入中国知名大型三甲医院,高端产品的逐步认可,预示着国产品牌真正开始了进口替代。

  7.3.1. 迈瑞血球产品,具有和进口分庭抗礼的能力

  迈瑞在1998年推出血球产品,距今已经有20年历史,从最早的三分类产品,到五分类,再到CRP-五分类,再到血球流水线的推出,迈瑞一路依靠扎实的研发不断推陈出新,并且在性能和技术发展上,已经与进口企业无明显差异。

  目前公司拥有三大自主知识产权、技术领先的产品平台,分别为以阻抗盒比色法为基础的三分类平台、以化学染色盒流式细胞术为基础的中低五分类平台、以特异性荧光染色、流式细胞术、散射-荧光三维分析为基础的高端平台。三分类产品具备优秀品质和高性价比,客户认可度高,五分类仪器分为高中低三大系列,在国际竞争市场中占有一定比例。

  迈瑞从2008-2017年血球复合增速为18%,整体增长比较平稳。血球从最早的跟随行业增长而变化,再到迈瑞高端市场逐步站稳,品牌影响力逐步提升。

  迈瑞在血球领域攻克了全自动推片染色仪和级联系统的关键技术,实现业内的创新突破,实现多项高端技术的产业化,以高性能及高稳定性构成迈瑞产品的技术壁垒。

  7.4. 生化产品:体外诊断粮仓产品,系统化趋势中迈瑞明显受益

  生化诊断产品在国内起步较早,是医院最为常规的检测项目,在几个细分行业中发展最为成熟。主要有测定酶类、脂类、蛋白和非蛋白氮类等几大类检测项目。随着县级医院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基层医院半自动生化分析仪的普及,生化诊断产品仍有一定增长空间,但占整个体外诊断市场份额的比重将逐步下降。但是作为检测的最常规和经济的手段,生化产品的地位是不可忽视的,也是目前除了化学发光之外检测主要子行业之一,作为检测三大基石之一的生化,依然是重要的粮仓产品。

  2017年临床生化市场容量超过100亿,2012-2017年复合增速为11%,未来三年预计保持8-10%的增速。行业普遍认为生化领域已是红海,行业增速放缓,早期检测市场的快速发展与国内的生化厂家的推动有密切的关系。

  由于生化产品原理简单且单一,所有产品几乎都是依托于朗伯比尔定律的基础原理,因此试剂和仪器并不需要绑定销售,生化试剂进入门槛相对较低,且毛利率较高,因此有大量的厂家涌入该领域。随着近年来行业整顿力度加剧,监管、资金、企业运营与合规成本加大,将进一步提高市场集中度,根据上市公司年报数据显示,规模企业的增速超过行业增速,并且超过进口增速。

  国内上市公司中,生化起家的厂家居多,因此有更加多的数据可以参考市场的发展。由于兼容试剂价格低廉,且国产质量已经接近进口品牌质量,因此国内生化产品格局相对分散,其中最大的国内企业迈瑞医疗市占率接近10%。

  7.4.1. 迈瑞生化,仪器+试剂+校准品的溯源系统走在国内前列

  生化产品由生化仪、生化试剂、校准品共同组成检测系统来使用,一般放置在医院检验科、体检中心做常规生化检查。仪器、试剂、校准来源于同一家的系统,称为溯源封闭系统,是国际上被主流认可的系统,但是在中国,这并不是唯一的系统。不同厂家的仪器、试剂、校准品(试剂校准一般来源同一厂家)组成的系统也可称为配套系统,通过标准化传值进行量值溯源,保证其结果准确互认,这种方式目前也被国内检验科广泛认可。

生化厂家根据其自产产品的种类分为三种:

  1. 生化系统厂家(封闭系统):既有试剂又有仪器的厂家,比如进口的罗氏、雅培、贝克曼等,国产的迈瑞、科华、迪瑞等。

  2. 生化仪器厂家(开放系统):只有仪器的厂家,如日立,东芝,但是此类厂家通常会寻找试剂厂家,共同合作组成系统。由于目前生化产品盈利模式都是依靠仪器联动试剂销售,仪器几乎没有利润空间,因此国产只生产仪器的厂家几乎没有;

  3. 生化试剂厂家(开放系统):只有试剂的厂家或主营业务是试剂,称为兼容试剂或通用试剂厂家,国内主要的厂家都集中在这个类别中,如迈克、美康、利得曼、九强等。但是部分有实力的试剂厂家也开始进军仪器领域,通过自主研发或者与进口厂家合作组成系统的方式来打开其销售瓶颈,逐步走向封闭系统以达到更好的绑定效果。

  我们预估中国生化市场大部分是开放系统,与国际以封闭系统为主不同,国产系统品牌多集中在相对低端市场,即使有装机到大型医院的仪器,也多为体检、急诊、备用等非主力机型。国产试剂相较仪器而言,进入医院门槛较低,替换成本较低,因此在大型三级医院常见其踪影。近年来由于进口品牌和国内溯源系统走在前列的国产企业加大学术推广力度,溯源封闭系统越来越被认可。在国产企业具有能力做封闭系统的阶段,封闭系统的发展也会越来越快。

  终端客户使用体外诊断产品有两大痛点:安全和效率。安全指检验结果需要准确、稳定、抗干扰能力强,这对产品具有极高的要求;效率是指产品使用方便,没有多余的复杂人工操作,比如无样本处理步骤

0 2166 0
上一篇

下一篇

发布评论
用户评论
  • img 用户名称 2018-12-31

你可能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