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鲸精选 | 迈为科技“带病”上市,采、存、销数据异常

来源:证券市场红周刊 时间:2018-10-29 上市
对于这家IPO申请已经获批通过的企业,《红周刊》记者深入分析其招股书后发现,该公司在快速扩张与增收的过程中仍隐藏着很多问题需要公司进一步说明,如报告期(2015年至2017年)不仅存在营业收入异常的问题,且采购过程中所涉及的财务数据也是不尽合理,如此异常结果显然让投资者对其招股书中所表述的经营业绩快速增长情况产生怀疑。

  迈为科技在快速扩张与增收的过程中,不仅营业收入相关数据相当混乱,且采购过程中涉及的财务数据也不能相互匹配,这使得招股书所描绘的快速增长与扩张似乎并不那么可信。

  主营业务为智能制造装备的设计、研发、生产与销售的苏州迈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迈为科技”)的IPO申请在今年8月末获得证监会审核通过,拟登陆深交所,发行新股不超过1300万股。

  对于这家IPO申请已经获批通过的企业,《红周刊》记者深入分析其招股书后发现,该公司在快速扩张与增收的过程中仍隐藏着很多问题需要公司进一步说明,如报告期(2015年至2017年)不仅存在营业收入异常的问题,且采购过程中所涉及的财务数据也是不尽合理,如此异常结果显然让投资者对其招股书中所表述的经营业绩快速增长情况产生怀疑。

  可疑的存货数据

  招股书披露,报告期内迈为科技的存货账面价值分别为6468.45万元、28647.83万元和57889.02万元,占当期流动资产的比例分别达到39.63%、48.69%和54.26%。在存货金额大幅增长的同时,其占流动资产比例也在迅速增大,如此变化给迈为科技资产的流动性带来很大的压力。与此同时,从公司存货周转率数据变化来看,其由2015年的1.17次快速下降至2017年的0.56次,这种变化说明企业的库存商品出现了滞销。在进一步分析其急速攀升的存货数据时,《红周刊》记者发现其存货成本数据是有一定问题的。

  2017年,迈为科技向前五名供应商采购了27641.13万元,占采购总额的52.22%,由此可合理推算出这一年的采购总额达到了52932.08万元。根据财务的一般规则,采购总额除了需要结转到营业成本的部分,余下未结转的则会留存在存货中,导致存货规模增加。而迈为科技存货在2017年出现的大幅增长就意味着公司当年的采购有很大一部分因未能结转为营业成本而留在了存货之中了。

  招股书披露,迈为科技2017年营业成本之中直接材料金额为21964.44万元,和当期采购总额52932.08万元做对比,理论上将有30967.64万元未结转的采购需要体现为存货新增中,即存货新增中,除去存货原材料5738.42万元比上一年年末存货原材料增加的2605.14万元之外,理论上其它项还应该有28362.50万元原材料成本新增。

  招股书披露,迈为科技存货项目中除了原材料之外,还包括了在产品、产成品、发出商品、自制半成品及委托加工物资项,这几项2017年年末合计金额为52168.59万元,相比2016年年末相同项目的合计金额新增了26655.38万元。不考虑原材料成本问题,仅从2017年这几项存货的整体增加额来看,已经没有达到理论上原材料成本应该增加的28362.50万元,显然这是不合理的。而若按2017年直接材料占营业成本的比例90.19%来计算,则除原材料之外的其余各项存货在2017年增加的26655.38万元之中仅包含了24040.49万元的原材料成本。这一结果和理论上应该新增28362.50万元原材料成本相比,显然还有4322.01万元的采购金额是既没有被计入营业成本,也没有体现存货增加,这明显令人生疑。

  进一步分析迈为科技2016年存货数据,可以发现公司在存货出现大额增长的情况下,其存货成本竟然也是不准确的。

  根据这一年公司向前五名供应商的采购金额及其占采购总额的比例,推算出当年的采购总额为37372.70万元,除了已经结转到营业成本的直接材料14265.89万元之外,理论上公司的存货原材料成本将相应增加23106.81万元。

  可事实上,除2016年年末的存货之中原材料3133.28万元比上一年年末增加1856.59万元外,其它各项存货合计增加了19876.62万元,若按直接材料占营业成本的比例86.83%计算,则相应的原材料成本仅增加了17258.87万元。将存货原材料成本整体核算,实际仅新增了19115.46万元,这显然与理论上公司的存货原材料成本将增加23106.81万元结果不符,之间存在了3991.35万元差异,即有3991.35万元的采购额既未体现为营业成本的构成,也没有体现为存货原材料成本的增加。

  混乱的营业收入

  除了存货数据存在可疑点外,报告期内,迈为科技2017年大幅增长的营收数据也有虚增的嫌疑。

  招股书披露,迈为科技2017年的营业总收入为47591.93万元,其中境内收入占比57.15%,考虑到境内收入是需要计算17%增值税销项税额的,由此可推算出2017年含税营业收入达到了52215.72万元。同期,现金流量表中“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项为40704.99万元,在对冲掉当年预收款项新增的20655.89万元影响后,可以发现与这年营业收入相关的现金流量流入只有20049.10万元。将含税营收和与营收相关的现金流量勾稽,理论上将有32166.62万元未付现的营收需要形成新增经营性债权,在资产负债表体现为应收款项的新增。

  可事实上,公司2017年年末14867.02万元应收票据相比期初金额新增了12462.88万元、6871.11万元期末应收账款相比期初金额减少了490.53万元,与此同时,坏账准备1272.22万元也比上一年的金额略有减少。几项数据整体核算下来,2017年应收账款等经营性债权实际上只增加了11921.68万元。很显然,这个数值与理论上应该形成的32166.62万元的新增债权相比少了20244.94万元,如此结果意味着公司有20244.94万元的含税营收存在大幅虚增的嫌疑。

  当然,我们不排除公司有票据背书的影响,可若考虑到公司2017年26635.19万元票据背书支付的金额,则公司的现金流量或新增经营债权合计值又比含税营收多出6390.25万元,如此的变化让人很难理解。

  采购与经营债务不匹配

  我们知道,迈为科技的采购主要是电机、驱动器等电气标准件和丝杆、模组等机械标准件以及非标准件、外购设备、辅料等等,原材料种类比较多,分析招股书披露的采购数据,可以发现其对原材料采购的管理并不算好,其中存在一定的异常情况。

  例如在2017年采购方面,由迈为科技向其前五名供应商采购的27641.13万元及其占采购总额的比例52.22%,以及17%增值税进项税额的影响,可核算出其含税采购总额达到了52932.08万元。而同期现金流量表中“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项为26116.78万元,同时与现金流相关的预付款项也有所新增,即期末金额1296.25万元相比于359.97万元期初金额新增了936.28万元,在剔除该项目的影响,与2017年采购相关的现金流出了25180.50万元。以该金额与含税采购总额勾稽,理论上将会有36750.03万元未支付现金的含税采购额需要形成新增债务,即在资产负债表中体现为应付账款和应付票据出现相同规模的增加。

  可事实上,迈为科技2017年年末应付账款17998.64万元、应付票据7521.41万元,两项合计金额仅相比上一年年末相同项目合计仅新增了16469.65万元,与理论新增债务36750.03万元相差了20280.38万元。如此大的差额意味着这一年公司有超过2亿元的含税采购额在财务报表中是没有找到相应的现金流量及应付账款、应付票据支持的,那么,如此多的采购又去了哪里呢?

  如果说公司在采购中存在票据背书的影响,使得数据出现偏差,可若考虑2017年存在的26635.19万元票据背书支付的数据,则又会出现6354.81万元的现金支出未形成采购的情况,那么,这个数据的偏差情况又该如何解释呢?

  值得一提的是,在营业收入的分析中,由于客户使用票据支付而使得应收票据出现巨幅增加,同时,在采购中票据支付也增加了13947.85万元,增幅超过一倍。这种在客户、供应商两头都同时“兴起”票据支付显得很“巧合”,而时间又短暂到仅仅在报告期的两三年之内。

  同样方法测算迈为科技在2016年的含税采购总额与现金流量、应付款项增减情况,《红周刊》记者发现,这一年的差异数据明显小的多,仅偏差了855.69万元。

迈为科技“带病”上市,采、存、销数据异常

迈为科技“带病”上市,采、存、销数据异常

迈为科技“带病”上市,采、存、销数据异常

  迈为科技如何做好营销发展规划?

  日前,证监会官网显示,在第十七届发审委2018年第134次会议上苏州迈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迈为科技”)成功过会。迈为科技拟于深交所创业板公开发行新股不超过1300万股,公司股东公开发售股份不超过650万股,发行后总股本不超过5200万股,本次IPO的保荐机构为东吴证券。

  资料显示,迈为科技设立以来,始终致力于智能制造装备的设计、研发、生产与销售,并且在太阳能电池丝网印刷设备领域耕耘多年,凭借深厚的技术积淀和积极的市场开拓,积累了良好的市场口碑。

  迈为科技未来将继续保持公司直接开拓客户和销售顾问开拓客户相结合的订单获取方式,加大丝网印刷设备领域的深度挖掘,同时考虑新的产品领域的初步拓展,为此迈为科技将采取以下措施:

  在丝网印刷设备领域,迈为科技在巩固和发展与优质客户的合作关系基础上,提高营销网络的效率和稳定性,稳步提高客户的黏性和忠诚度,从而进一步提高公司的市场占有率。在国内市场,迈为科技会进一步加强与天合光能、晶科能源等光伏龙头企业的沟通与互动,深入了解客户的使用体验和特定需求,以更优质的服务和更快的响应速度获取更多的订单,以龙头企业辐射整个市场,巩固公司在市场的领先地位。在国外市场,迈为科技会加大对印度、越南、马来西亚为首的亚洲光伏新兴国家的市场开拓力度,发挥外部销售顾问的渠道优势,同时加快自身海外销售团队的培养和建设,充分布局亚洲光伏市场,提高公司产品在海外的市场占有率。

  在新产品领域,迈为科技一方面加大营销人员的培训力度,力争早日建立一支能够快速抢占市场的专业销售团队,另一方面,通过行业协会、产品展览会、行业论坛等多样化的方式宣传公司的新产品,提高公司新产品的知名度,体现迈为科技的品牌价值。

  迈为科技IPO招股书真藏有“笑话”

  招股说明书有标点符号、单位、文字错误的,我们见多了,也就见怪不怪了。但是,类似迈为科技招股书中故意将应该比较百分比的地方,与同行对比绝对数据以及股东名单与工商系统不一致等这样离奇的事情我们还是第一次看到,所以也就当个笑话看看吧。

  苏州迈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迈为科技)是一家集机械设计、电气研制、软件算法开发、精密制造装配于一体的拟上市公司,公司的主营产品为太阳能电池丝网印刷生产线成套设备。公司2017年6月12日首次向证监会递交了上市申请材料,2018年3月30日更新预披露。公司申请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拟公开发售不超过1,300 万股份数量,募集资金6.61亿元,其中4.31亿元用于“年产双头双轨、单头单轨太阳能电池丝网印刷线各50 条”项目,其余募投资金用以补充流动资金。

  笑话一:与同行业对比应收账款绝对数据

  招股说明书分析迈为科技的应收账款时,我们看到了令人啼笑皆非的一幕。正常来说,企业在与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做应收账款余额对比时,由于公司体量的不同,往往会采用应收账款占营收收入的比值的方法来进行相对比较。而在迈为科技的招股说明书中,公司竟然直接与上市公司比起了应收账款余额的绝对数据,最后竟然还给出了相应结论:“公司整体应收账款余额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可是这样的一个结论,意义何在呢?

  招股书中迈为科技选取的同行业可比公司包括两家A股上市企业,先导智能与金辰股份,以及五家新三板挂牌企业,分别为捷佳伟创、帝尔激光、博硕光电、罗博特科和奥特维。根据招股说明书披露,迈为科技报告期内应收账款余额分别为5,313.96万元、8,143.33 万元、8,684.53万元, 而选取的七家同行业可比公司2015年与2016年平均的应收账款余额分别为1.18亿元和1.38亿元,远高于公司同期的应收账款余额。然而,通过仔细查阅不难发现,上市公司先导智能2015年与2016年应收账款分别为1.66亿元与2.21亿元,另一家刚刚过会即将登录A股市场的捷佳伟创2015年与2016年应收账款余额分别为3.21亿元和3.06亿元,单单这两家上市企业与准上市企业的应收账款就大大拉高了行业平均水平,那么这两家企业的规模与迈为科技相比如何呢?

  根据公开资料披露,捷佳伟创报告期内营业收入分别为3.5亿元、8.31亿元、12.43亿元,先导智能报告期内营业收入分别为5.36亿元、10.79亿元、21.77亿元,而上述我们提到迈为科技在报告期内的营收收入仅为1.04亿元、3.45亿元、4.76亿元,与上述两家企业的市场规模存在数量级上的差异,因此公司的应收账款余额低于上述营收规模远高于公司的企业可能也就不足为奇了。然而招股书中却直接拿公司的应收账款绝对数据与大体量上市企业的相应科目金额进行对比,也算是让我们开了“眼界”。由此可见,公司应收账款余额的绝对值低于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平均值并不可笑,可笑之处恰恰是用应收账款余额的绝对值与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去比较。

  还有一个更搞笑的,迈为科技与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仅仅比较了流动比率,却把速动比率的比较抛之脑后。据招股说明书披露,公司报告期内速动比率分别为0.70、0.67、0.50,可见速动比率较差不说,还在报告期内逐年下滑,也难怪公司不愿拿出来比较了呀。

  笑话二:员工持股平台至今未在工商备案?

  据招股书披露,苏州迈拓投资中心(有限合伙)(简称“迈拓投资”)为公司员工控股平台,并持有公司6.54%比例的股份。然而令我们吃惊的是,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中,迈为科技登记的股东竟然“查无此人”!

不是开玩笑,迈为科技IPO招股书真藏有“笑话”

  根据迈为科技的招股说明书披露,公司现有的股权结构如上图所示。可以清楚的看出,迈拓投资为公司的十个直接股东之一。然而,通过查询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可以发现,迈为科技的股东结构由上图中四位自然人股东与除迈拓投资之外的其余五位法人股东构成(总计只有九个股东),招股书中披露的股东迈拓投资却“不翼而飞”,实在有些搞笑。

  据招股书披露,迈拓投资是迈为科技的员工持股平台,成立于2016年6月28日,执行事务合伙人与实际控制人就是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周剑与王正根。目前迈拓投资共有合伙人41人,持有迈为科技255.14 万股的股份,持股比例为6.54%。其中普通合伙人周剑与王正根分别持有该员工持股平台份额的48.17%与27.00%,有限合伙人多为各部门主管与工程师,持有该平台0.05%到8.81%的份额不等,出资来源为个人合法自有资金。

  据迈为科技的股本演变说明书披露,2016年11月25日,经股东大会决议,迈拓投资向迈为科技增资210万元入股,持有公司210万股,据称此次增资已于2016年12月19日通过苏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完成了工商管理变更手续。同年12月20日,公司将资本公积金690万元转增股本690万股,各股东按照原持股比例享受增加的股本,因此迈拓科技的持股数增加到255.14万股,同样据披露此次增资已于同年12月20日通过苏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完成了工商管理变更手续。

  然而,以上两次增资引发的股权变更,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中是有所体现的。在公示系统中“变更信息”一栏,第一次增资由3,000万元增至3,210万元,第二次增资由3,210万元增至3,900万元,两次增资的变更日期都为2016年12月29日。然而,尽管增资数额做了变更,但作为增资方的迈拓投资却并未出现在上述公示系统提供的公司股东名录信息之中。这就让我们觉得很奇怪了!增资数额做了变更,但股东信息却没有相对应的变更,新的股东也没有添加,这到底是工商行政管理局的工作疏忽呢?还是公司压根就没有去工商局登记新增股东“迈拓投资”呢?如果是后者的话,那员工持股平台“迈拓投资”的增资资本又计在了谁的名下了?这其中的种种蹊跷,恐怕迈为科技上会时要向发审委们好好解释一下了。

  笑话三:深圳迈为神秘“现身”,但语焉不详

  除了员工持股平台入股迈为科技没进行工商登记外,我们还在招股说明书中发现了一家“神秘”的已经注销的关联企业——深圳迈为。而关于这家关联企业的介绍,在整本招股说明书中,却没有任何专门说明。

  深圳市迈为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深圳迈为”)与此次拟上市的苏州迈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企业名字相似度较高,我们是在迈为科技的高管履历中注意到了深圳迈为这家公司。据招股说明书披露,迈为科技的实际控制人、董事长周剑在2009年8月至2012年10月期间曾任深圳迈为的董事长,另一位实际控制人,也是迈为科技总经理王正根也曾在上述相同期间内任深圳迈为的总经理,除此之外,迈为科技副总经理施政辉曾于2009年8月至2012年8月期间担任深圳迈为的技术总监与监事,迈为科技的技术服务部总监、迈展自动化副总经理连建军曾于2009年8月至2010年8月任深圳迈为的电气主管。但是关于深圳迈为的具体信息,在招股书中没有任何披露。

  根据工商信息相关公开资料显示,深圳迈为成立于2009年8月5日,注册资本200万元,已于2012年10月15日注销。公司法人即为迈为科技的法人周剑,大股东也与迈为科技相同,为周剑与王正根,两人各持有深圳迈为36%的股份,公司经营范围主要为自动化设备研发与销售、软件开发等。而根据迈为科技的招股说明书披露,迈为科技成立于2010年。由此算来,迈为科技成立于深圳迈为注销日期的两年之前。而且,两家公司同时并存两年之久,名字高度雷同,股东也大体相同,两者的经营范围比较类似,按照比较谨慎的原则,招股书恐怕应该对此做一说明,哪怕是简短说明。但是,面对如此紧密的关联关系,甚至有可能是公司前身的深圳迈为,公司却对其三缄其口,是不是有什么难言之隐,还是根本不值得一说,也不需要说明了?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迈为科技IPO获批准 10月31日开始申购

  日前,证监会审核通过了苏州迈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迈为科技”)首发申请,公司将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保荐机构为东吴证券。

  迈为科技今日披露了招股意向书,公司将于10月31日申购,证券简称为“迈为股份”,证券代码为“300751”。迈为科技本次拟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不超过1,300万股,全部为公开发行新股,本次发行后公司总股本不超过5,200万股。本次发行采用网上向持有深圳市场非限售A股或非限售存托凭证市值的社会公众投资者直接定价发行的方式进行。网上发行数量为1,300万股,占本次发行数量的100%。公司本次网上路演时间为10月30日。

  迈为科技设立以来,始终致力于智能制造装备的设计、研发、生产与销售,并且在太阳能电池丝网印刷设备领域耕耘多年,凭借深厚的技术积淀和积极的市场开拓,积累了良好的市场口碑。

  迈为科技的主导产品太阳能电池丝网印刷生产线成套设备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和市场验证,已经实现了进口替代,在国内增量市场的份额已经跃居首位。同时,迈为科技还在逐步占领国内市场的基础上,加强海外销售网络的建设,完成了向印度、越南、泰国、马来西亚等光伏新兴国家的出口。随着公司产品应用领域太阳能行业的稳定发展,迈为科技业务规模也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


0 2569 0
上一篇

下一篇

发布评论
用户评论
  • img 用户名称 2018-12-31

你可能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