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谈文化、教育产业:行业洗牌时,最有力的回复就是这两个字!

来源:投资家网 作者:龚良红 时间:2019-01-09 行业趋势
本次峰会以“回归价值投资”为主题,深度剖析股权投资全新业态,并广邀200+政府代表、500+投资同行、200+上市公司、母基金代表以及1000余位商界精英齐聚一堂,共同探讨VC/PE、母基金、上市公司、企业关注的热点话题。

  2018年12月21日-22日,由投资家网主办、中国科技金融促进会风险投资专业委员会、深圳市创业投资同业公会、正商参阅、财经锐眼、金麦粒联合主办的“投资家网·2018中国股权投资年度峰会”在北京香格里拉酒店隆重举行。

  本次峰会以“回归价值投资”为主题,深度剖析股权投资全新业态,并广邀200+政府代表、500+投资同行、200+上市公司、母基金代表以及1000余位商界精英齐聚一堂,共同探讨VC/PE、母基金、上市公司、企业关注的热点话题。

  在下午分会场二【文化&教育专场】论坛中,创世伙伴资本合伙人宗俊作为专场主席,容德文化董事长钟烨、山行资本创始合伙人徐诗、洪泰大文娱产业基金主管合伙人金城、复思资本执行董事刘皝作为圆桌嘉宾,共同探讨“文化、教育产业发展之道”。

微信图片_20181229130433.jpg

  以下为讨论实录,经投资家网整理:

  宗俊:大家下午好!今年跟在座的几位嘉宾探讨一下文化教育行业的发展。我们其实都是做投资的,可能往投资方向讲会更多一些。我们创世伙伴是KPCB中国基金TMT团队出来做的一个新品牌,2016年出来之后,2017年关闭首个人民币基金,2018年关闭首个美元基金,合在一起大概30亿人民币左右,主要专注做的是TMT领域中早期的投资。接下来先请各位嘉宾简单的介绍一下自己的机构和自己。

微信图片_20181229130442.jpg

  钟烨:其实容德是从一个投资者变成一个产业人的身份,我们之前做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管理的。容德做文化实业到现在正好两年的时间。

  刘皝:我来自复思资本。今年两个行业受冲击比较大,一个文化,一个教育,这两个领域我们都投了,文化领域影视公司我们还不错,两家,还做得不错。教育领域我们投得比较多了,我们投了快十年,全国投了40多所国际学校,在线教育我们也投了几家,也是独角兽,有一家从纳斯达克私有化回来。我们团队是复旦和软银SBI的背景,教育板块我们投得比较多,大概70%-80%都在教育上。

  徐诗:我是山行资本的徐诗。山行资本是2015年底成立的,创始人合伙人是瓜子二手车CEO杨浩涌和我,2018年初我们加入了一位合伙人。山行资本主要关注新消费和新技术两个领域,消费里包括大出行、教育、新零售等等,技术领域主要是人工智能和数据安全等等。我们投过瓜子二手车、车和家及闪送等项目。

  金城:我是洪泰大文娱产业基金的金城,现在在洪泰负责一支专门投大文娱板块的基金,里面包括教育的部分。我十几年一直在文娱板块,从业一直到投资。我们投的绝大部分还是跟文娱相关,虽然大家想到洪泰一定会想到创始合伙人之一的俞敏洪老师,我们在教育里面其实投的并不多,有一部分,大部分教育的投资还是新东方来主导。

  2019是最好的布局年

  宗俊:文化这个词非常的宏大、宽泛,各位在日常做投资也好,做产业也好的时候,有没有去把它在内部有一些细分的分类,不管是什么维度,引导我们做投资和产业?在这些不同的分类上,看到产业里面,行业里面,在2018年做的投资,与往年相比有没有大的不同?

  钟烨:文化是一个非常大的产业,文化是筷子,文化是勺子,文化是碗,是要民众能用的就是文化。我们公司是聚焦于娱乐这个板块,现在在我们的儿童艺术教育,再加上文旅地产,变成三个业务板块。其实我们在做的过程中间发现,娱乐这个板块也是文化板块中很大的一块。比如我们讲影视,它也是其中的一个,现场演出也是一个很大的板块。文化板块里面是很多很多细分领域,而且每个领域都有无限的机会。这是我们的理解。

微信图片_20181229130448.jpg

  宗俊:这几年感觉和往年有什么不同?

  钟烨:今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年份,它是一个热潮退去,大家回归到冷静思考,而且是产业开始形成一定布局的雏形阶段。在2016年,我们创立容德文化传媒公司的时候,我们公司是11个人,我们做文化产业基金的。那时候我们已经发了6支基金,其中有4支是做演唱会,体量非常大。当时我们在年会上,我就跟我们团队讲,一定要记住行业洗牌马上就要来了,为什么?洗牌一定有三年的时间,就是2017、2018、2019年,这三年我们一定要做好准备。我们要从纯粹的投资人往产业方向发展。这两年来,我们做了很多的事情。

  今年我认为是一个非常非常好的布局年,过去大家都跑IP很贵,现在可以谈了。过去大家认为要费那么多劲干什么,投电影就赚很多,搞个演唱会也能赚很多钱,现在不行了。因为太贵了,风险很大,当你上游涨价,下游就没有利润,这样变局的机会就来了。如果我们做好了所有的准备,今年下半年到2019年,一定是做产业的人最重要的布局年,你今天布局不好,未来十年的黄金发展期,我们就会有巨大的机会,这是我们的感受。

  刘皝:怎么定义文化这件事情我也做不了,但是宣传部是管影视管娱乐,很重要的一个部门,教育部在中国是管教育的,这两个部门对行业的管控是远远强大于欧美国家,这是不争的事实,所以从业者应该都会明白,中国这两个部门对这两个行业有非常大的影响,这是我们从业者、投资者都会关注的。

微信图片_20181229130457.jpg

  第二,这两个领域最大的特点,是需要靠人去产生内容,产生好东西的行业,所以在影视也好,娱乐也好,有时候要精雕细琢的,一个剧本需要几年的沉淀,还要一群主创团队把它做出来。教育也是一样的,它是需要经过一个长时间的积累,然后才能够建立它的品牌,给到消费者好的产品和服务。

  因此,它不是一个很暴利的行业,不应该是那么容易赚钱的。第二,它是一个长远的事情,是相对更漫长的一个事情。

  徐诗:文化是什么,它可能比起地产行业,汽车产业,包括教育产业,都要难得多。所有的类别可能都能够跟文化沾上一些关系,所以它的边界是模糊的。

  站在我们基金的角度来说,我们还是非常专注于TMT领域的投资,平台型公司我们觉得是一个机会。它的复制性其实是很难被验证的,它非常依赖于爆品产生的速度,可能性,不可复制性更强。所以我觉得文化产业投资还是非常难的,相对于我们有互联网背景的投资人来说。

  金城:我从实操的角度可以跟大家做一个分享。我们把整个大文娱板块分为十个细分行业,分别是影视视频、动漫动画、音乐音频、文学阅读、游戏电竞等等,其实这不一定很完全,我们尽量归到十个细分领域,我们做细分行业的投资越来越发现,其实每一个细分行业的投资逻辑都不太一样,因为每个行业的发展阶段,成熟度、竞争环境等等因素也不完全一致。所以我们能做的一个事情,就是要求我们团队持续的关注和研究,所以基本上我们每半年就会对刚才提到的十个行业做一个系统化的梳理,其实从某种意义上会指导我们在未来半年,对这个行业一个基本的认识。行业是在变,不可能每个月都对行业做研究。而且我们每年也会基于我们的研究出一本白皮书,可能大家听说过,我们和《创业邦》一起做了一本文娱投资的白皮书,我们还在坚持。

  我们不光在大文娱板块,中国几乎所有的行业惟一不变的就是一直在变。所以我们只能尽可能的跟得上变化的步伐。

  寒冬播种 春天收获

  宗俊:有一个更清晰的感觉。今年大家谈到的寒冬,大家提前知道这个行业要洗牌。如果没有我们大的投资行业的寒冬的话,我们文化教育本身会不会在这个点上有一些变革?还是文化教育很不巧碰到了投资的寒冬?

  钟烨:就是没有投资行业的寒冬,今年这个产业我个人觉得它也是必须到变革的时候。以电影行业为例,我们当时14年发了第一次电影基金,那时候我们可以很兴奋,但是也觉得很紧张,因为风险完全不好控制。

  这个行业我们研究,它自身的变革也是迫在眉睫的。因为中国的影视娱乐它不是产业化的逻辑,始终还是作坊式的业态。我们看到上市公司有各种各样的资产,各种各样的业务,一会儿喊出去电影化,一会儿又搞文娱地产。是因为他认为这个行业的链条没有自然分工,没有科学的划分大家应该各守哪一块,之间怎么协同。你的产业分工细,做很专业的领域,你就能做成很大。

  这个行业不管今天是不是资本的寒冬,文化行业,尤其是影视娱乐行业,一定会要进行产业的分工,产业的改造。只是恰好正好都碰上了,但是是好事,还不如一直就把它革命到底了,能够熬下来的,自然就会选择占位,熬不下来的,泡沫化的公司就撤掉了,这个行业回归它应有的状态。所以我认为2018年、2019年对产业投资人来讲,还是产业从业者来讲,都是最好的年份。

  刘皝:如果是寒冬的话,我个人觉得其实娱乐、影视、教育,比起别的行业还是好很多,这是第一个情况。

  第二个情况,电影这个市场大家知道,今年票房已经破600亿了,当然我非常认同钟总说的,就是头部的聚集,还是会有规模化、系统化的公司诞生,在这个领域也是出现了往头部聚集的情况,包括电影票房,包括影视剧公司,包括未来做网大的公司。

  但是我不觉得消费者的需求就变了,或者这个市场就冷了,几大视频网站的付费金额还是不断的增长,他们现在文娱行业也是主要买单的人,其实这个领域还是大有可为的。

  教育是今年被冲击非常大的,大家也在等着具体的法案出台。大的方向上也未必不是好事情,以前很多人办教育,包括有一些开发商办教育,各地都有这样的事情。同时教育这件事情在国外,比如说美国,可能是很多年就已经规范化了,中国只是开始把它规范,把它理顺这个问题,我觉得这只是现阶段的过程,这个行业应该还是会蓬勃发展的。

  徐诗:从2015年底我们创立山行资本的时候,好像每一年论坛主题都是寒冬来了怎么办,好像就没有回暖过。当然大家也都理解,2019年可能经济的状况也不会那么的理想,确实对企业家和投资人都有影响。但这是提升专业化能力的年份,从投资的角度是好的,因为在头部效应明显状况下能够活下来的企业,生命力肯定是更强的。

微信图片_20181229130503.jpg

  今年政策的重拳让大家记忆深刻。但教育是让大家投资的热潮,经济下行,投资变冷,但是教育在上半年涌入的资金非常多。教育的几个核心问题没有被解决,有一些领域是抗周期性风险的,教育就是一个,和医疗一样,优质的教育资源供需不匹配也是存在的,真正用应用进行个性化教育的浪潮还没有起来,大家看到所谓的算法,或者人工智能应用,都是非常浅层的,非常非常基础的探索。

  教育下沉的场景还没有真正的被打开,但哪怕是政策尚未明朗,在教育赛道上还是有非常大的机会。教育公司的收费也转变为不准超过3个月的学费,所以产品本质更好,续费率,复购等都要考虑创业者真正的内功。不管哪个年份大家怎么看寒冬,看大经济环境是必要的,创业者小的环境,你的微观状况,你企业自己的健康度如何,这才是核心。创业者首先把自己做好就可以了。

  金城:我同意徐诗总的观点,因为文化和教育真的非常不一样。我先从文化讲起,最近因为在一些论坛上我也常常被要求谈所谓的寒冬,最后我总结一句话,我不认为这是寒冬,我认为之前这个行业无论是行业本身,还是创业者本身,还是行业里的投资人,许多都处于发烧的情况,现在只是大家回归到正常体温。

微信图片_20181229130506.jpg

  其实对于真正的投资人和创业者而言,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有些人太急功近利了。我们现在应该做的事情,就是在所谓的寒冬里面去播种,去埋头苦干。这样在春天和夏天来的时候,才有机会收获。

  文娱这个行业也就是近5、6年的时间才逐渐的和市场接触,之前更多的是在体制内,基本上没有太多投资机会。但是你看中国很多更早跟市场化接触的行业,绝大部分的行业在它往市场化迈进的时候,都会有大量的资本,大量的人员涌入到这个很也,一定会造成这个行业的泡沫。当然客观的说,一定的泡沫对于任何一个行业都是有促进的作用。大家知道,在国内这是一种常态。

  所以现在由于行业自身的发展规律,由于客观的一部分的原因,包括国内、包括国外的,所以行业就是在去泡沫的过程,或者回归理性的状态。我们看到很多行业也是这样,一个泡沫起来,然后再慢慢的回去,然后才开始健康的发展。

  对于教育而言,我只能稍微的讲一点肤浅的见解。今年上半年的时候,文娱行业已经感受到一些资本和创业者逐渐离场,但是教育行业上半年特别火,我们也看教育行业,我差不多一周能看4到50个项目,有一半都是教育,而且教育的估值一个比一个高,融资的速度一个比一个快。当然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很多文娱,很多传统TMT的,很多是基于数据,基于未来的想像空间,但是教育的商业模式不一样,很多模式现金流都不错,离钱比较近,大家觉得投资这个事情还是要挣钱,所以教育一下子就火起来了。

  但是作为投资而言,我们投一个好公司这是必须的,但是同样也应该以合理的价格去投入,这也是我们这一行的一个原则。所以我们今年很遗憾,看了几百个教育,最后一个都没舍得出手。当然有一些新东方投了,作为战略投资和财务投资的逻辑还是不太一样。

  行业洗牌后的打法

  宗俊:几位嘉宾还是很乐观的,就是行业在洗牌,洗牌后肯定是更好,政策在规范边界,有了边界之后相应也可以发展得很好。想问一下各位在文化和教育领域里面,在今后的一年,大家投资的逻辑和打法会是什么样的?

  钟烨:我们还是会一如既往的在IP端口加大我们投资力度,从过去只看项目本身,可能更多的去看团队。因为很多人问我你是投项目还是股权,我说到现在没有投过一家公司的股权。在这个链条不清晰的情况下,你投股权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它的失败概率很高。但是随着整个行业越来越清晰,布局越来越完善的时候,像IP本身是有价值的,团队也是越来越有价值,所以我们未来会加大这个领域的布局。

  刘皝:我们可能在影视领域的投资,可能不会有那么多马上再去投资的,可能也要再看一下市场变化。在教育领域,还是会积极的看一些项目投资,但是现阶段因为感觉一级市场的估值没有跟着二级市场往下调,如果估值还是比较高的情况下,教育还是不要这个时候投比较好,虽然教育现金流很好,但是这个阶段不适宜那么火热的估值。

  徐诗:投资是周期性轮回的一件事。此前教育赛道在2014年前后并不被看好,但2016年、2017年却是在线教育的浪潮,很高兴我们没有错过。

  下一轮的机会是在的,教育产业还是应该系统性的梳理,我们从2016年看到这个产业被结构性的升级或者是重塑的机会。在一些用户的需求和交易的点上,它存在替代和被切换的可能性。我们觉得从横向的角度,依然是从年龄段划分,虽然现在人口出生率在持续的下滑,但是大家对于学龄前的教育也好,或者养育的投入是在持续上升的。这里还依然没有出现超级的巨头,还是有机会。

  虽然国家政策性影响很大,但我们判断英语、语文及数学等主要学科还非常有机会的。英语是最先被验证的一个商业的赛道,因为它在品类里也占到目前在线教育的50%,数学还有大语文,正在改革,这个品类里依然会有些机会存在,还有些新品类,还是会有些成长竞赛。最后还是要回归理智,你投的团队它的(英语)是不是一个真正好的长选道,是不是有高增长可能性,你这个账是算不过来的。

  从纵向角度来看,对城市下沉的划分上,技术对某些产业的重塑上,偏底层的技术上还存在一些可能性。AI的应用还是非常浅的,个性化学习的效果还在变革之前。所以我们自己觉得,未来的两三年,教育产业依然存在着一些投资机会。当然我们也是因为看得比较早,系统性的跑过中国很多的省份做行业研究和推演,所以我们这几年也投资了一些这个技术型教育公司。

  金城:对于创业者来说,四季轮回是正常的事情,所谓的寒冬的时候,更应该把很多的精力去花在你真正最开始想创业的目标上。而对于那些存在质疑,或者不相信的,无论是资本还是同行而言,最有力的回复就是两个字——做到。

  第二,在这种时候,并不是说你就埋头苦干,两耳不闻窗外事,其实有时候我们现在的创业也要结合大势。社会多元,几乎在所有的领域里都有很多竞争。这种时候不应该太散,而是应该相对而言聚焦,这种聚焦是深扎行业去做,可能是你目前在整个产业链的某一段,往你的上游、下游去进一步扩展。

  我们第一就是把市场可以想像得更大一点,第二就是你做得更深一点,不在乎你所在的行业是不是很细分,如果你做得足够深就好了。

  寒冬中最有力的回复就是做到

  宗俊:看来国家想让民众在教育上更多的花钱,但看上去政策不希望大家超前的学东西,不希望大家课外去过多补课,那你们觉得在教育里面,应该把钱花在哪?教育这块最看好的是哪块?

  金城:我们比较看好三个板块,第一个是教育资源的输出。因为我们的研究,基本上是一二三四五六线城市教育资源的差距是非常大的,虽然你没办法决定你的出生,但是所有的家长都希望他们的孩子接受到最好的教育,所以基于这样一个逻辑下,有很多模式,比如说双师课堂,比如说基于互联网,甚至包括一二新城市教育资源的输出,甚至是国内外相互对接教育资源的输出和匹配。这是第一个逻辑。

  第二,就是真正的课程,就是教育体系课程的沉淀和研发。举个例子,大家可能看到教育和文娱的结合里面,有一个很有名的动画片,低幼的,叫小猪佩奇,在中国火了一把。中国有很多低幼的动画片和IP,为什么一个国外的IP在中国取得这么好的影响力?大家都觉得它比较可爱。其实不然,它后面产生是有着很多科学家,包括幼教的专家,包括儿童心理的专家,包括颜色学家,包括语言学家,很多基于真正的把儿童教育里面的很多很细微的东西,大家才做出这样一个作品,所以它那个作品里面能够真正的影响儿童,而不是大人脑袋里想像的儿童世界。所以我们一直在找寻真正能够沉下心来,真的钻研在课程体系里面,这个时候会让你的产品脱颖而出。

  第三块,就是所谓的技术解决方案,就是个性化教育怎么能够基于科技、数据、算法,去解决个性化教育的问题。未来肯定是大势所趋,但是现在能够同时满足你又懂教育行业,又能够把科技理解,当然算法是最不重要的,因为这是可以迭代的。最重要的就是你怎么获取数据,因为数据才是你能够迭代算法的基础。我们想能够把这三个结合,做出一个合适的产品,去做到个性化教育,这是我们看的比较大的三块。

  徐诗:我觉得核心是围绕两点,核心就是围绕一个效率,还有是不是真的以用户为中心,为用户提供高品质产品。从教育供给不平衡的角度来讲,还有非常大的下沉空间,不仅仅是双师,还有其他的应用方式,让教育变得更加的直接、高效。

  我们在早些时间,到一些三线以下城市做调研,你不太能想像当地的英语教育培训机构,一个市就有两千多家,每家都活得挺好的,这个市场一定存在着被重塑的机会,当然国家有政策,但产业是有重塑和再整合的机会。

  另外产品能力的交付,大家的产品壁垒是不够高的,为什么英语最快起来?因为它的工业化在欧美已经沉淀了几十年、上百年,他的结构化课程体系是最快让教育的效率达成。中国的语文课程、数学课程,还是结构化比较漫长的过程,需要一个积累的阶段。

  启蒙这个市场也是刚刚开始,大家在居民收入占比的分配里一定会留出一部分给0到6岁的儿童。不管经济怎么发展,城镇化进程是不可逆的,越来越多的城市,城乡接合部的父母,也在买这样的服务,这件事是不可逆的,他一定希望自己的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不可能让自己的人生就定在此,放弃对下一代的希望,因为这是东方人的特质,这是不可逆的。

  刘皝:在我们看来,教育领域一方面K12阶段,当然现在受政策影响最大,但是在国际化的K12阶段的教育,还是会继续看的。

  另外一块就是高等教育。大家觉得中国的民办高校都不怎么样,但是其实中国的数字跟美国比起来,中国高等教育入学率只有46%,美国是87%,其实中国还差很多的。

  再看上市的公司,中国的高等教育的净利润是32%,美国不到10%,所以这个逻辑上他们活得还是很好的。当然接下来会有盈利性,还有其他的问题,但是这正是现在可以投的机会,我们觉得未来在高等教育,在K12领域,都还有投资机会,包括兼并、整合的一些机会,都会慢慢出来。所以这确实是我们各行各业还会继续看的。

  在线教育领域,我们也是在摸索,从2014年投VC,到后来帮助一家在美国的弘成教育把它私有化回来,现在A股排队IPO,我们也在看在线教育,我们还在学习,这个领域大家都是在一个学习阶段,因为在线教育跟互联网不一样,说了是十多年了,但是就是这一两年慢慢开始有一些真正有价值的公司冒出来,所以这个领域还是可以看的,我们还需要学习。

  钟烨:其实我们做的是更窄的领域,我们是盯着儿童艺术教育的在线教育。我们深圳有三千多家艺术教育的机构,各个都活得非常好。其实这个领域里面家长的热情是非常高的,小孩子的基础知识技能方面是很好了,很成体系,但是我们希望孩子更快乐,或者让他能够在人生舞台上更好的找到自己。所以说我们从去年开始,我们整个团队就开始在跟外界合作,自己研发儿童艺术教育的线上教育课程。其实很多下面城镇的孩子机会相对较少的,我们的责任就是要把这些好的资源,把它找出来,变成线上的课程,让下面的艺术教育机构能够获得非常好的教育资源,推广给他们学员。这样我们整体针对青少年儿童的艺术教育,这个价值才能充分的发挥出来。所以我们自身盯着这个领域,一个非常小的领域,在做一个深耕和系统化的尝试。

  宗俊:时间关系,分享的最后,咱们四位嘉宾对在文化和教育行业的创业者,在行业洗牌的阶段,有什么样的建议?

  金城:对于创业者来说,四季轮回是正常的事情,所谓的寒冬的时候,更应该把很多的精力去花在你真正最开始想创业的目标上。而对于那些存在质疑,或者不相信的,无论是资本还是同行而言,最有力的回复就是两个字——做到。

  第二,在这种时候,并不是说你就埋头苦干,两耳不闻窗外事,其实有时候我们现在的创业也要结合大势。社会多元,几乎在所有的领域里都有很多竞争。这种时候不应该太散,而是应该相对而言聚焦,这种聚焦甚至是往深入的行业去做,可能是你在整个产业链的某一块,往你的上游、下游去进一步扩展。

  我们第一就是把市场可以想像得更大一点,第二就是你做得更深一点,不在乎你所在的行业是不是很细分,如果你做得足够深就好了。

  徐诗:第一点,提升组织能力,所有的公司,包括最挣钱的公司都在裁员的时候,你可能也面临怎么能够团结你的团队,提升内部的运营效率的挑战,因为现在资本这么糟糕的氛围下,专注的练好内功这是非常好的时刻。古代中国人很有智慧,在这种危机时刻,团队是能够更团结的,把事做好,让自己成为全新型的组织,把业务做好。

  第二点,还是现金流的管控。我们讲不要太在意估值,让自己的账面上重组,让自己尽可能账上保持12个月到18个月以上的钱,让自己有自由的现金流,在未来更糟的情况下你钱比别人多,你谋长远发展的可能性更大。

  刘皝:如果说影视文娱行业,我的建议是他的公司能够把有限的资源聚集起来,做精品,因为精品是接下来几大网站还是长期需要的。

  教育行业最大的应该还是关注法案在各地的落地执行情况,建议从业者过去不规范,现在要考虑规范这件事情。如果你想对接资本市场,你就选择营利性就行了。

  钟烨:不管是投资或是行业的从业者,每天都要想一个问题,我们做的这件事情,或者是我们投的这个企业,他到底有没有真正的为社会创造价值。只要他能创造价值,他一定会盈利,不管你这个行业多糟糕。因为他有这个价值的时候,自然而然它的成本和市场就会匹配。

  如果我们每天想的,被一些很美妙的理论,或者一些模式,或者他人的成功经验的框架去套的时候,我们就会陷入一个幻境。因为你的服务,你的产品并没有真正为社会创造价值,只要你创造了价值,投资人肯定看得懂,客户也看得懂,你的员工也看得懂,你自己更加看得懂。所以我们每天问自己内心,我做的这件事有没有价值,它带来的价值有多少人能够认同?只要这个事是对的,那就做它。如果它是有问题的,或者你没有想明白的,或者没那么有信心的,千万不要做,更不要被美妙的理论,外在环境的好坏,影响自己的内心,因为这样是缺乏智慧的。

  作为企业的领导人,还是一个睿智的投资人,我想所有的问题都要回归到价值本身,这就是今天我们这个论坛最核心的主题。我们要找到真正能够创造价值的企业,去做好它,或者说我们去投资它。

  宗俊:谢谢各位嘉宾!回归本质,回归初心,挤出行业的泡沫,挤出自己机构的泡沫,把自己真正的价值发挥出来,找到认可自己的投资人。谢谢四位嘉宾!也谢谢在座坚持到最后一刻的听众!


0 0 0
上一篇

下一篇

发布评论
用户评论
  • img 用户名称 2018-12-31

你可能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