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宣讲会要点精华版 重头戏都在这!

来源:大湾区PLUS 时间:2019-02-21 创业创新
香港有很多大学、研究机构的科研成果,未来可以把这些成果直接在内地转化为生产力。通过香港科技创新研究成果,提升珠江西岸各市先进装备制造业的对外竞争力。将来珠江西岸各市和香港会形成一种新型的大湾区前店后厂运营模式。

  今天上午10点半,香港特区政府、广东省政府和澳门特区政府齐聚香港,举行大湾区规划纲要宣讲会。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今天的宣讲会都讲了什么重点:

  一、宣讲会重点内容

  1、10点30分,宣讲会正式开始。大会播放大湾区宣传片,概括过去取得的发展成果,点名港珠澳大桥、莲塘/香园围口岸、广深港高速铁路香港段、深中通道和虎门二桥五个交通项目。

  2、随后香港特首林郑月娥率先上台发言,她表示:

  “大湾区7000万人口,1.5万亿经济总量,将为香港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为年轻人提供新空间和新机遇。”

  3、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林念修先生表示:

  “至于如何建设大湾区,要在坚持一国两制方针、坚持宪法和基本法的原则上,减少行政干预,解放思想,坚持市场资源配比。”

  4、广东省省长马兴瑞上台发言:

  自2017年7月1日习近平主席签署《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以来,粤港澳大湾区已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包括:

  逐步落实港澳居民到内地发展的政策措施,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科研经费跨境使用取得突破、民生领域合作不断加强、医疗就业创造和生态环保交流合作。

  目前成立了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工作小组,近期出台三年计划和纲要落地。

  5、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地区经济司司长郭兰峰表示:

  “大湾区建设必须紧紧抓住科创这个首要任务,建设要更好承载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二、如何拆墙,成为两地合作的关键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香港和内地要达成深度合作,除了交通路网上的互联互通,更重要的是打破制度、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壁垒。

  而在本次宣讲会上,则提及了这些具体举措:

  1、林念修先生表示:

  “粤港澳大湾区涉及到一国两制、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国际国内都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任务重、难度大。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要坚持底线思维,问题导向,坚决把握四大原则——始终坚持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

  2、林郑月娥补充港府过去一年的工作,可见科创是粤港合作的重头戏。

  (1)、全力发展落马洲港深创新科技园;

  (2)、联系国内外的顶尖企业,科研机构建立科研合作基地;

  (3)、积极推进香港建设医疗科技、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创新平台;

  (4)、通过博士专才库和科技专才培育计划等措施,培育本地的创科人才;

  (5)、增加大学科研经费,为企业研发提供开支和税收优惠;

  (6)、推进科技人才进香港;

  (7)、成立创科基金会,培养本地人才;

  (8)、建立政府数据库,支持创新采购的政策等等。

  而三地间人才流动,是大湾区发展科创产业的智力支持。我们可以看一下目前三地高校及人才的整体情况。

从大湾区各城市高等专科学校的数目来看

  广州无疑是最占优的

  在高校的数量和质量方面

  广州与香港几乎平分秋色

  3、马兴瑞也透露了未来大湾区建设的工作任务:

  (1)、深入推进大湾区体制机制创新。加强三地在法律、服务、金融、医疗和建筑等领域的规则对接。

  (2)、聚焦创新驱动。打造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布局建设一批粤港澳联合实验室,加强高校科研机构和科技企业对接。

  (3)、聚焦互联互通。完善广深港高铁运营管理,积极完善广深港、广珠澳和跨珠江口通道,建设世界级机场群和港口群。

  (4)、聚焦产业发展。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加快发展金融等现代服务业。

  (5)、聚焦对外开放。共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大湾区企业联手走出去,完善便利港澳居民在广东学习、就业、创业、生活的配套政策。

  (6)、推进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建设,深入推进粤港澳合作办学、合作办医,为港澳同胞在内地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

  (7)、强化区域污染联防联治,携手建设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

  4、澳门方面,特首崔世安表示:

  澳门将把握机遇,进一步发展世界旅游休闲中心,打造中葡双语经济、贸易、人才的联合平台。

  三、粤港合作内地哪些地方的红利最多

  第一位:深圳

  规划提及,香港和深圳将强强联合,发挥极点带动作用。香港有金融业优势,是中国面向世界的窗口,而深圳的科创产业领跑全国,两者联手成为大湾区最强的一环。

  香港和深圳地理位置相邻,两地早已有合作基础,所以深圳将会优先承接香港资源。

  目前深圳和香港之间建立了两个合作区:在前海,是香港向深圳传授金融开放和管理经验;在河套地区,将是深圳带着香港一起搞高科技。

  目前在大湾区内的财富500强、中国民企500强和胡润大中华区独角兽企业以科技、综合性和房地产公司为主,其中又数深圳占比最多。

  因此,随着大湾区科创经济的发展,深圳必将进一步收益。

  第二位:前海、南沙

  搞大湾区建设,需要抓手,或者说平台。前海、南沙、横琴,就是三大平台。前海”在规划纲要里出现了14次,南沙14次,横琴出现了22次。

  从各种规划来看,横琴主要和澳门合作,前海和南沙主要和香港合作。

1、前海

  前海是整个深圳最靠近香港的地方,前海在纲要中排在第一,显然最为重要,而在纲要中,也体现了对前海规划上的升级。

  2、南沙

  南沙是三个平台中唯一一个国家级新区,是目前广州市政府重点推进和港澳合作的行政区。

  在目前的规划建设中,已经有不少试点,比如粤港产业深度合作园,设立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等。

  第三位:广州

  广州是大湾区产业、人才、和资源核心,广州主导广佛同城,而且以广东省省城的行政地位,能够辐射到内地其他湾区8城。

  大湾区纲要重视创新,而在4个新提出的重点区中,广州单个城市占2席,广州将为科创发展重心,粤港澳大湾区大数据中心及国际化创新平台大概率落在广州。

  中新知识城、南沙庆盛产业基地、临空经济区都将迎来新机遇。

  第四位:中山、东莞、惠州等临深城市

  未来,随着深中通道通车,特别是深中地铁建成,中山翠亨新区和深圳宝安中心区将实现同城化,地铁通勤时间不过20多分钟。即便是中山市区到前海,也不过50分钟左右。

  中山:

  本就是承接深圳客外溢的地方,相对较低的房价、侨胞众多的优势,也能吸引众多港人前来置业。

  此前,在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官网上,《香港特区政府公开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及行政会议各成员的利益申报数据》显示,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夫妇名下唯一住房,就是在广东中山。

  东莞:

  和中山同理,东莞同样和深圳有多条地铁联通,而在其他交通轨道的建设中,也有很多资源对东莞有所倾斜。

  事实上,未来能给大湾区内带来资产价格大变动的项目,基本上都围绕着深圳。

  四、业内专家点评

  地产经济学家邓浩志:

  目前湾区内不少城市都有库存都偏紧张的情况(广州9个月左右,佛山8个月左右,惠州7个月,深圳9个月左右),加上限价政策放开,湾区利好释放,相信短期内区域多数城市房价将出现轻微的上涨(就算面价不变,也会收回去年底较大的折扣)。但房价上涨又和管理层的目标相悖,所以市场急需补库存,又要稳预期。

  独立地产人黎文江:

  1、香港提出建立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有助于邦助广州弥补在科技创新方面的短板。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有利于推动黄埔、番禺区的科技创新基地发展。

  2、香港有很多大学、研究机构的科研成果,未来可以把这些成果直接在内地转化为生产力。通过香港科技创新研究成果,提升珠江西岸各市先进装备制造业的对外竞争力。将来珠江西岸各市和香港会形成一种新型的大湾区前店后厂运营模式。

  3、有助于推动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内地可以给港澳青年提供广阔的创新创业天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对于香港澳门的年青一代来说,是一个机遇。

  4、在房地产投资置业方面,应该关注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广州段的科技创新、高新技术聚集核心和节点地区,例如黄埔、番禺等;其次重点就是南沙自贸区七个点的范围;第三应该关注广佛交界的地区,因为在《纲要》里,特别提到了广佛同城化,也特别提到了南海和顺德。另外,佛山先进装备制造业集聚的地区将会吸引聚集大量人才,值得关注。

  五、大湾区时代下香港的新角色

  1997年金融风暴,让香港经济元气大伤。

  新世纪交替时期,香港更是遭遇一系列暴击,非典、股市、楼市大跌,最低谷时,楼价跌去7成,恒指跌超6成,不少中产阶层倾家荡产,变成负资产的人不在少数,整个香港的上空弥漫着愁云惨雾。

  之后在中央帮助以及自身努力下,香港经济逐步走出危机,但再也无法重现20年前的辉煌时刻。

  如今,香港的GDP被隔壁邻居深圳赶超,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不得不说,过分依赖土地财政、单一的产业结构成为了制约香港发展的瓶颈,曾让香港错过了经济转型的大好时机。

  上世纪末,当时特首董建华推出抑制房价和多个高科技计划,如“八万五”、数码港、矽港、中药港。

  可惜,计划生不逢时,碰上了金融危机,一一夭折。

  20多年后的今天,香港仍以传统的金融、地产、贸易业为主,高科技产业在香港几乎不见起色,香港已被房价绑架得严严实实。

  香港的紧迫性相比湾区其他城市来说,要高得多。粤港澳大湾区带给香港新的希望。

  出台的纲要来看,大湾区规划对香港的重视程度是最高的,而政策上的倾斜也是最多的。

  第一、香港已被确立为大湾区的龙头,在四个中心城市中排行第一,可见香港是中心的中心。

  除了巩固已有的优势产业外,香港更要积极发展高新科技产业,相信背靠珠三角强大的制造业优势,加上原有的资本和制度优势,相信这一空白将能快速补上。

  第二、有序推进两地金融市场互联互通以及支持粤港澳高校合作办学等措施,这将有效加快资金、人才和技术要素在香港和内地之间的流动。

  “在金融市场层面,逐步扩大湾区内人民币跨境使用规模和范围,扩大中港两地居民投资对方金融产品的渠道······而在办学层面,鼓励联合共建优势学科、实验室和研究中心,引进世界知名大学和特色学院······”

获取信贷是香港营商的优势

  这些都将更有利于香港发挥其原有的金融和教育优势,为香港的优势产业输往内地提供了更便利的渠道。

来源:大公报

  第三、香港居民将在内地找到更广阔的生活和发展空间

  昨天,针对《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港府举行了行政长官质询会,会上林郑月娥表示,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居民证就正在执行中,已有10万港人申请。

  相比香港高昂的房价和狭小的居住空间,内地对港人来说无疑是一片福地。而内地广阔的就业市场和多元的产业结构,也让香港的年轻人有更多发展的方向。

  祝福大湾区!

  来源:大湾区PLUS


0 0 0
上一篇

下一篇

发布评论
用户评论
  • img 用户名称 2018-12-31

你可能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