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IPO的屈臣氏能否如愿以偿?

来源:北京商报 时间:2019-03-28 上市事件
屈臣氏仍然快速的扩张市场,截止2018年年底,中国区店铺已遍布全国474个城市,较上年新增337家,总数已增至3608家,同比增长10%。

  连日来屈臣氏对资本市场的渴望越发强烈。近日,屈臣氏控股董事总经理黎启明透露,未来屈臣氏不排除IPO计划,且没有上市压力。事实上,在此之前,淡马锡考虑以30亿美元出售屈臣氏的持股,腾讯及阿里可能会参与竞购的消息还不绝于耳。迅速膨胀的市场、资本的青睐或许让屈臣氏上市梦成真,但结果如何难以预料。业内人士指出,屈臣氏想要IPO具有可能性,但商业模式承压是最大的阻碍,需要进行战略思维的转型。此外,加大开店力度表面上是增加市场覆盖率,但实际上,线下的成本远远高于线上的运营成本,因此很难有竞争优势,快速增加门店也并不是一个好的发展方向。

  01有意IPO

  近日,屈臣氏控股董事总经理黎启明在吉隆坡讲话中称,不排除IPO计划,但没有上市压力。他表示,屈臣氏计划每年新开1300家店,其中有500家将在中国,目前,屈臣氏正在探索中东等新市场。随后,北京商报记者联系了屈臣氏方面,截至目前暂无回复。

  实际上,近年来屈臣氏的业绩开始逐渐放缓。2016年,屈臣氏中国区业绩首次出现负增长,全年营收同比下降3.82%。2017年,屈臣氏中国区业绩才恢复正增长,实现217.83亿港元。面对业绩的逐年放缓,屈臣氏也在寻找新的道路,对线上线下渠道做出大幅调整,如2017年屈臣氏上线了莴笋App,定位为美妆问答购物平台,开始向新零售方向迈进;今年7月,屈臣氏对官网进行了升级改造,下线了原本的普通化妆品销售功能,新开放“屈臣氏健康”、“全球购”和“会员区”三个新板块,并于两个月后推出了VIP会员升级计划。

  经过调整,也确实给屈臣氏带来了一份满意的答卷。2018年,屈臣氏中国区业绩获得双位数增长。屈臣氏母公司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日前发布的2018年业绩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31日,集团销售1689.91亿港元,同比增长8%。中国区销售额为238.55亿港元,同比增长10%。年销售达到了238.55亿港元。

  此外,屈臣氏仍然快速的扩张市场,截止2018年年底,中国区店铺已遍布全国474个城市,较上年新增337家,总数已增至3608家,同比增长10%。

  02“归宿”尚不清晰

  事实上,屈臣氏“被收购”的传言一直不断。此前就有消息称,腾讯在内的财团正考虑竞购淡马锡拟出售的屈臣氏股份。此外,由于尚未作出最终决定,所以潜在买家不一定会提出切实的报价。估值预期差异可能会让交易难以达成,而淡马锡仍可能决定保留该股份。

  据了解,2014年,李嘉诚所在的和记黄埔曾将屈臣氏集团24.95%权益转让给新加坡主权基金淡马锡,作价440亿港元。其实,早在2019年1月,就有报道称,新加坡淡马锡控股正在考虑对屈臣氏集团持股的选择方案,其中包括部分出售。当时报道称,在收到一些初步意向后,淡马锡正在与顾问合作,研究如何处理屈臣氏25%股权的可能性。

  03竞争压力凸显

  屈臣氏的竞争压力日益显现。据了解,近年来丝芙兰等化妆品连锁店开始在中国市场崛起,对其造成了一定的市场冲击。而内地市场上也出现了诸多这种模式的本土竞争者,甚至比屈臣氏做得还好。此外,电商尤其是跨境电商的发展,也让屈臣氏在产品上的优势逐渐被赶超。

  北商研究院特约专家、北京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赖阳对此表示,屈臣氏想要IPO也是有可能的,但目前最大的问题,它的商业模式面临很大压力。“过去消费者对它还较为认同,除了一些市面上被消费者认可的知名品牌以外,还有屈臣氏的自有品牌,性价比较高。如今受到互联网的影响,它的主要核心价值对消费者逐渐在弱化,在品牌价值和性价比已经不具备更多优势的情况下,发展难度较大。”

  对于屈臣氏仍然继续快速扩张市场,赖阳指出,实体店发展的多在过去是优势,但在将来确是包袱,因此很多商业需要进行战略思维的转型。“屈臣氏目前还是传统开店的思维,包括不停的下沉渠道,不停的加大开店力度。表面上是增加市场覆盖率,但实际上,线下的成本远远高于线上的运营成本,因此很难有竞争优势,所以开店多并不是一个好的发展方向。”


0 0 0
上一篇

下一篇

发布评论
用户评论
  • img 用户名称 2018-12-31

你可能会喜欢

0.09117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