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生态链第三家公司要上市: 做扫地机器人的石头科技科创板获受理| 直击科创板

来源:姚心璐 时间:2019-04-10 上市
石头科技如能成功在科创板上市,它将成为继华米、云米之后,小米生态链的第三家上市公司。过去几年,一些小米生态链企业正在“去小米化”,石头科技也在2017年后开始发布自有品牌产品,它会是下一个“去小米化”的生态链企业吗?

  经过5、6年的孵化,越来越多的小米生态链企业走向成熟。

  4月9日晚间,石头世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石头科技”)出现在科创板最新的受理名单中,如果此次IPO成功,石头科技将成为继华米、云米后,第三家上市的小米生态链企业。

  根据招股书,石头科技的前三大股东分别为创始人兼CEO昌敬、Shunwei Ventures III (Hong Kong) Limited(下简称“顺为”)和天津金米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下简称“天津金米”),后两者共计持股24.7%,其中顺为实际控制人为小米董事许达来,天津金米的实际控制人为小米CEO雷军。

  据科创见闻(微信ID:kcjianwen)获悉,石头科技是最早加入小米生态链的企业之一。2016年,石头科技推出首款为小米生产的“米家扫地机器人”,此后在小米商城中长期处于“明星产品”地位,并在2018年的米粉节中实现销量第二,仅次于小米小爱音箱mini。

  不过,与许多为小米代工的生态链企业一样,从2017年起,石头科技也在推出自有品牌产品,目前已拥有定位高端的“石头”品牌和入门级“小瓦”品牌,两者的销量增长均十分迅速。同样为小米生态链企业的华米曾在IPO时表示,团队早已筹划独立性,正试图“去小米化”。那么,石头科技会成为下一个“去小米化”的小米生态链企业吗?

  得益于小米

  在《小米生态链战地笔记》中,石头科技CEO昌敬的名字被提及18次,他的形象是一个有一定“恋物癖”的“理工男”。

  创立石头科技之前,昌敬曾是一个标准的“软件人”,自2006年起,先后在遨游、微软、腾讯等公司担任产品、技术经理。修图软件“魔图精灵”就是他在2011年首次创业时的项目,随后该项目被百度收购。

  昌敬的第二次创业,却意外将目光放在了硬件领域。根据昌敬描述,这是受到一项MBA课程启发,激发了他对研究机器人的兴趣。在对需求、使用特点、用户群体等特征进行分析后,昌敬决定以扫地机器人为此次创业项目。

  尽管魔图的成功,让昌敬在创业伊始就备受投资人关注,但多数人听闻这位“软件人”要开始研究硬件之后,纷纷打了退堂鼓。

  直到2014年4月,偶然机会下,昌敬遇到了正在寻找智能硬件创业公司的小米生态链团队,经过4个月的Demo制作和商讨,时年8月,小米决定向昌敬的项目投资,招股书显示,石头科技也成立于这一时间。

  “小米认为扫地机器人的硬件和软件同样重要,软件可能在人工智能领域占有非常重要的部分,”昌敬日后回忆说,“所以在小米眼里,我的软件背景成为一种优势。”

  因为同在硬件制造领域,因此石头科技成立初期,小米给予昌敬的不仅是资金,也有足够的等待耐心。从公司成立到产品推出,石头科技整整用了26个月,在此期间,昌敬团队曾经历重新设计、闭关开发等多个环节,直到2016年9月,才正式发布了首款产品“米家扫地机器人”。

  昌敬曾表示,智能硬件领域非常现实,“很多团队撑不到这么久就没钱了”,但在石头科技的研发期间,小米并未给予公司这种压力。

  首款米家扫地机器人定价为1699元,由于成本原因,这比昌敬预期的999元高出不少,尽管如此,这款拥有路径规划、最大风压1800Pa的产品,价格仍远低于同配置的其他品牌扫地机器人。

  借助小米品牌效应和价格优势,米家扫地机器人在发布后,销量涨幅迅猛。截至2018年1月,米家机器人已经累计销量已突破100万台,根据益普索统计数据,在2017年6月到2018年8月期间,米家扫地机器人销量占五大电商渠道激光扫地机器人销量84.5%。

  石头科技也因此快速扩大市占率,短短2年期间跻身国内扫地机器人行业前三名。

  招股书显示,在2016、2017、2018三年,石头科技营收分别为1.83亿、11.19亿和30.51亿元,三年涨幅超过20倍,在净利润方面,也由2016年的亏损1123万元,转为2018年的盈利3.08亿元。

  去小米化?

  与许多生态链企业一样,石头科技的成立和成长都受益于小米,但在另一些层面上,也“受限”于小米。

  早在2016年的一次专访中,昌敬即表示,很多人说背靠小米是一件牺牲品牌的事,但做品牌并非短期之事,需要足够的积累、更多时间去布局。他认为,在当时,加入小米生态链,不仅获得了对方的资金和品牌效应,也提高了石头科技在供应链中的议价能力,在团队与供应商谈判时,“一旦对方了解到我们的小米背景,态度马上会发生变化,他会设想这是一个未来的大客户”。

  不过,随着小米生态链成立进入第3、4年,部分早期加入的企业逐渐成熟,除了代工厂身份,一些企业更希望能够建立自己的品牌。2016年起,小米手环代工企业华米率先推出自有品牌Amazfit,两年后华米在纽交所上市时,CEO黄汪透露说,成立伊始,公司团队一直在为独立性做准备。

  2017年底,石头科技也推出自有品牌的“石头智能扫地机器人”,与为小米代工的“米家机器人”相比,这款产品在功能上增加拖地、惯性导航等功能,售价也从后者的1699元,上升至2499元。一年之后,石头科技再次推出“小瓦”品牌,主打低端入门市场,与石头的“高端”定位形成一定差异化。

  石头和小瓦品牌产品的涨幅相当明显,从2017年到2018年,“石头扫地机器人”带来的销售额从1亿元上涨至14.8亿元,2018年,两个品牌产品销售额之和占公司总收入比例超过50%。

  有观点认为,“去小米化”不仅意味着超越代工厂定位、建立自有品牌,同时,也可以在盈利方面,有更多自主决定权。

  虽然一直以来,小米始终表示对生态链企业采取“入股不控股”的模式,但这并不意味着小米对这些企业的运营和理念毫无控制,小米生态链成立伊始,雷军即表示将要 “复制100个小小米”,意为生态链企业应当拥有与小米相同的商业模式,同时意味着,小米生态链企业的盈利空间将非常受限。

  2018年,雷军宣布小米的整体硬件业务综合净利率“永远不超过5%”,这一承诺不仅适用于小米自身,也适用于为米家生产的代工产品,对小米生态链企业而言,无疑也是一种限制。

  这一观点并非空穴来风,在石头科技的招股书中,以2018年为例,同样是石头科技出产的产品,“米家品牌”的毛利率仅有14.99%,而“石头品牌”毛利率则高达42.06%,即使是目前定位较为低端、以随机扫地功能为主的“小瓦品牌”,毛利率也达到23.96%。

  从2016年到2018年,石头科技的毛利率从19.21%上升至28.82%,公司将这一上升原因归结为对自有品牌拥有较强的自主定价权,在过去三年中,“综合毛利率逐年提升,主要自有品牌产品的销量增加所致”。

石头科技产品毛利率 图源:招股书

  尽管如此,与华米不同,昌敬和石头科技从未表示有“去小米化”意愿。在招股书的“经营风险”一项明确写到,“如果小米显著减少或停止向公司购买智能扫地机器人,公司的业务和经营业绩可能受到重大不利影响”。

  同时,招股书显示,2019年3月,在石头科技进行申请IPO前,“小米系”股东顺为增资了592.55万元,将持股比例从此前的1%增至12.85%,与天津金米共计持股24.7%,分别为石头科技的第二、三大股东。


0 0 0
上一篇

下一篇

发布评论
用户评论
  • img 用户名称 2018-12-31

你可能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