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年前终止IPO,更换中介机构、转战深交所上市,再次被否!
继昨日审三过三的IPO审核之后,今天仍有一家企业上会,海湾环境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湾环境”),今天虽仅有一家上会,但未能顺利过会,被否在国庆节前。截至海湾环境首发审核结果出炉,第十八届发审委共审核IPO企业88家,最终75家过会,通过率85.2%。
本文IPO头条整理,部分资料参考自大象IPO,请注明来源!
继昨日审三过三的IPO审核之后,今天仍有一家企业上会,海湾环境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湾环境”),今天虽仅有一家上会,但未能顺利过会,被否在国庆节前。截至海湾环境首发审核结果出炉,第十八届发审委共审核IPO企业88家,最终75家过会,通过率85.2%。 在这之前IPO过会率已经连续5周100%通过率,国庆在即,没想到的是,之前IPO审核接连几场全过的节奏在今天被终止了!本以为是一个完美的9月,没想到在今天画上了不完美的一笔。 公司主要为石化、化工等行业企业排放的VOCs等大气污染物治理提供综合解决方案,具体而言,公司根据客户的需求和工况条件,进行工艺开发、方案设计、系统集成等,提供定制化系统。 2015年海湾环境就已申报IPO,拟上交所上市,IPO保荐机构为中信建投证券,会计师事务所为天健会所,排队至2017年5月选择了终止IPO。彼时,媒体聚焦到海湾环境“实际控制人持股比例低 上市或会加剧控制权不稳定”的问题,根据上版招股书披露,魏巍和胡晓海两人共同控制本公司,合计控股比例为31.43%。如果成功发行,魏巍和胡晓海的持股比例将进一步下降,由于共同控制人持有公司股份比例较低,可能导致公司控制权不稳定,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降低股东大会对于重大事项决策的效率,从而给公司主体生产经营和未来发展带来潜在的风险。2017年后,海湾环境又做了3次股权转让,导致魏巍和胡晓海的持股比例不增反降,截至当前,两人合计持股比例31.21%,这波操作也是让人费解。 2018年10月再次申报IPO,但此次改为拟深交所上市,更换了保荐团队,保荐机构为英大证券,发行人会计师为致同会所,律师为广东华商,无奈再次被否。 2016年、2017年和2018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3.36亿元、4.08亿元和5.53亿元;同期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2357.37万元、3148.84万元和6099.22万元。 对2015年的财务数据进行了大幅调减,收入由原来的357,141,097.87减少为309,808,862.14,净利润由45,882,842.20调减为23,762,146.77。利润的大幅调减可能源于之前确认收入的方式,这就导致在目前申报稿里,2015年-2018年上半年报告期内的净利润分别只有2376万元,2349万元,3137万元及2450万元。按照公司的收入增速,今年大概率净利润也不会突破5000万, 应收账款大幅度提升:2016 年末、2017 年末及 2018 年末,公司应收账款净额分别为 26,840.05 万元、26,756.07万元和 41,979.81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 79.79%、 65.44%和75.84%。 客户集中度较高:报告期内,公司来源于前五大客户的营业收入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重(按照合并口径)分别为84.44%、77.85%和73.10%。虽然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呈下降趋势,但客户集中度仍相对较高。主要客户为中石油、中石化、中化集团及中海油等大型央企。 经营性现金净流量为负:2016 年度、2017 年度及 2018 年度,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3,755.57 万元、-4,629.31 万元及 4,440.81 万元,报告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累计-3,944.07 万元。 财务报表之间存在较多会计差错更正:据反馈意见中了解,发审委质疑其财务报表之间存在较多会计差错更正的原因。发行人原始财务报表与申报财务报表之间存在较多会计差错更正,2015年、2016年合并报表中,原始财务报表与申报财务报表之间会计差错更正分别为29项和36项。
资鲸网站转载文章仅为传播信息,分享交流学习之目的,不做商业用途,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凡出现在本网站的信息,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转载信息的完整性,如原作者对本网站转载文章有疑问,请及时联系本网站,本网站将积极维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
登录 后即可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