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研究」-检测行业:2020年的黑天鹅 , 这个行业抗周期性强 | 并购产业联盟

来源:并购产业联盟  时间:03-11 行业趋势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但总有一些行业能够穿越漫漫熊市,比如检测行业。

  导读:自红杉资本发出黑天鹅警告,全球市场都发生了剧变。2020年准定是记入史册的不平凡,非同寻常的一年,年初的新型冠状病毒黑天鹅让整个世界都笼罩在恐慌的阴霾之下,人人自危,由病毒疫情所引发的股市剧烈波动达到了自2008年金融风暴以来前所未有的程度。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但总有一些行业能够穿越漫漫熊市,比如检测行业。

  检测行业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基于全社会对研发、生产制造过程、产品的质量、对生活健康水平、对社会环境保护等方面要求的不断提高,并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进步而逐渐发展起来的行业。检测行业会渗透到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层面和环节,也是未来前景广阔空间巨大的行业,在中国非常有可能会诞生大型龙头公司,值得研究。

  一、检测行业简介

  检测行业服务于质量、健康、安全和环境(简称QHSE),检测机构主要出具检测报告,服务覆盖整个产业链,客户行业分布广泛。客户对检测机构的需求具有连续性,在客户推出新产品、引入新供应商、与下游厂商或贸易商合作时均需要检测服务。监管部门、客户、检测机构之间存在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的依存关系。

  检测机构的客户主要是终端的工业品、消费品等产品生产制造商,检测报告的使用者主要是政府部门、生产制造商或下游厂商。我国检测行业的服务范围已全面涵盖国民经济行业的全部分类,且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仓储和邮政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行业及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等行业领域。

二、检测行业市场空间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于产品质量要求的不断提升,促使检测行业保持较为快速的增长。根据瑞士Neue Zurcher银行数据显示,2009年至2014年,全球检测行业市场规模由741亿欧元(约合人民币5808.25亿元)增长至1275亿欧元(约合人民币9993.96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1.46%。根据国际金融服务公司Morgan Stanley的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检测行业规模达到1445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1326.49亿元)。根据信息数据机构IHS预测,到2020年,全球检测行业市场规模将超过200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5693.60亿元)。

  全球检测市场中北美、欧洲和亚太等地区占比较高,占比分别为20.1%、43.6%和28.6%,可以看出,发达地区对于产品及工程品质的要求更高,检测市场的需求也会更大。未来随着亚洲等发展中国家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国家检测规划化程度的提升,未来亚洲等地区检测市场规模还有较大的增长潜力。

  2020年全球潜在检测市场规模超过2000亿欧元。根据IHS预测,2020年全球潜在检测行业市场规模超过200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5693.60亿元)。其中,细分领域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200亿欧元以上,包括消费品、农产品和油气领域;第二层次:100到200亿欧元,包括建筑、化学品、矿业、制造、交通、汽车和电力领域;第三层次:100亿欧元以下,包括政府、船舶、健康、银行和其他领域等。

  根据认监委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检验检测行业的市场规模从2013年的1399亿元增长至2018年的2811亿元,年复合增速达到14.98%。根据检测市场的主体划分,我国检测行业可以分为“政府检测”、“企业内部检测”及“独立的第三方检测”,其中第三方检测由于其独立性、公正性及广泛应用范围和适用人群而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随着我国检测行业的不断增长以及政府对于检测行业的放开,第三方检测市场规模不断增大。我国第三方检测行业市场规模从2013年的456亿元增长至2018年的1004亿元,年复合增速达到17.1%。2018年第三方检测市场规模在我国检测行业中的占比达到35.7%。

  随着我国检测行业的快速发展,检测需求也保持稳定的增长。根据认监委统计的数据显示,2013年至2018年,我国检测机构出具的报告数量从2.83亿份增长至2018年的4.28亿份,年复合增速为8.7%。同时,随着检测需求的增加,对于检测设备的需求量也在不断提升,2018年我国检测机构共拥有各类仪器设备633.77万台套,较上年增长10.1%;仪器设备资产原值3195.54亿元,较上年增长11.29%。

  随着我国检测行业规范化程度的不断提升以及在中高端领域渗透率的提升,我国检测报告的附加值也在逐步提升,检测报告平均单价从2013年的494元增长至2018年的657元。此外,随着我国检测机构逐步成熟,检测人员及设备的效率都在逐步提升,人均产值也得到提升,我国检测人员人均产值从2013年的18.02万元增长至2018年的23.93万元。

三、我国检测行业的特点

  1、公信力是检测行业隐形护城河

  公信力是检测机构规模化发展的关键。独立于供需交易双方进行检测是检测机构的基本商业运作逻辑,与企业自检相比,外部检测机构检测结果更能被双方接受。检测机构在开展检测业务和出具检测报告或证书时,建立在广泛的市场公信力基础上。检测机构通过提升研发能力和加强内部控制等方式确保检测报告或证书的质量,以维护自身公信力。目前,国内检测行业只有少数优秀的检测机构,才具备一定的品牌效应及公信力,能够为市场普遍认可。

  2、大型检测机构市占率有望提升

  我国检测机构数量也在保持较为快速的增长,2018年我国检测机构数量达到39472家,同比增长8.65%。对检测机构进行分类,将我国检测机构分为大型机构(300人以上)、中型机构(100人以上300人以下)、小型机构(10人以上100人以下)和微型机构(10人以下)。我国检测机构中,以小型检测机构为主,小型机构占据我国机构总量的79%。而大型机构在全部机构中的占比仅为1%左右。

  虽然大型检测机构数量占比只有1%左右,但是在营收中的占比却达到20.6%,中型检测机构数量占比虽然只有3%,但是在营收中的占比达到24.3%,由此可以说明检测行业的头部企业盈利水平较高。通过大型检测机构和小微型检测机构营收增速的对比可以看出,大型检测机构的营收增速是要明显快于小型和微型检测机构的(一方面大型检测机构资质齐全,可以更好满足客户需求。其次大型检测机构资金充裕,有实力并购中小企业),说明大型检测机构的实力在不断的增强,未来大型机构的市占率有望逐步提升。

  3、民营检测机构渗透率逐步提升

  检测行业准入标准放开,民营和外资检测机构占比提升。早期我国检测机构主要以国有体制为主,随着2000年以来政策的逐步放开,我国民营检测机构的数量逐步增加。2005年12月起允许外资独资检测机构进入中国,自此港澳台及外商投资企业逐步进入中国市场。截止至2017年,我国国有检测机构、民营检测机构和外资检测机构的占比分别为50%、46%和1%。

  民营检测机构数量及收入快速增长。近几年随着检测机构的准入标准的逐步放开,民营检测机构的数量快速增长。2014年至2018年民营检测机构数量从8953家增长至19231家,年均复合增速达到21.06%。民营检测机构占比从2013年的31.59%增长至2018年的48.72%。随着民营检测机构数量的增加,民营检测机构的收入也保持较为快速的增长,2018年民营检测机构营收达到929.28亿元,同比增长33.51%。

  外资检测机构盈利能力显著强于国内检测机构。外资检测机构在我国的数量虽然比较少,但是却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且主要集中在高端检测领域。根据认监委的统计,2018年我国取得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的外资企业336家,比2017年增长11.63%,营收达到200亿元;从业人员为3.67万人,比2017年减少7.09%;虽然外资机构的数量较少,但是单家机构的盈利能力却很强,外资检测机构平均营收达到了7367万元/家,是国有检测机构平均收入的9倍左右,是民营企业17倍左右,由此也可以看出,我国检测机构整体盈利能力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4、检测机构服务半径有限

  检测检验市场具有一定的服务半径,超过这一范围检测效果将明显下降。受运送成本和检测时效影响,食品和环境检测的服务半径更短。因此,检测服务机构多采用就近设立实验室的方法进行业务拓展。我国80.3%的检验检测机构仅为本省区域内提供检验检测服务,形成跨区域业务布局的公司数量较少,本地化特征明显。

  从下游客户需求来看,检测行业主要为产品研发、产品制造、产品贸易等提供服务,与经济活跃程度及企业集中度密切相关。我国华南地区、华东地区和华中地区等地区经济相对活跃、企业较为集中,检测服务需求较大,检测行业具有一定区域性。

  从检测机构分布来看,根据国家认监委2017年度全国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数据显示,在区域经济发达、检验检测需求较大的环渤海地区、华东沿海地区以及华南沿海地区,检验检测机构数量更为集中,资源更为丰富。

  5、检测行业细分市场分散

  检测行业细分市场分散。检测行业下游细分行业众多,主要包括建筑工程及材料检测、环境检测、食品及农产品检测、机动车检测、电子电器检测、化学检测、特种设备检测等等。2018年全年检验检测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2810.50亿元,其中占比最高的建设工程检测领域实现营业收入454.87亿元,占比为16.18%;占比次高的环境与环保检测领域实现营业收入326.92亿元,占比为11.60%;占比第三的建筑材料领域实现营业收入268.26亿元,占比为9.50%,前三大领域营业收入占整个检验检测服务业市场营业收入的比值仅为37.28%。

  6、检测行业集中度低,企业市占率低

  检测行业集中度低,企业市占率低。从全球检测机构的市场占有情况来看,全球市场占有率最大的检测机构为瑞士通用公证行(SGS),其业务规模占全球业务规模的5%左右;排名第二的为法国必维国际检验集团(BV),其占全球业务规模的4%。中国检测市场中,SGS市占率约为4.37%,天祥集团(Intertek)市占率约为2.47%,国内检测机构如华测检测、谱尼测试、广电计量等机构市占率都不足3%,由此可以看出,检测行业的集中度低,企业的市占率偏低。但是现在龙头企业凭借资金和品牌的优势,市占率在不断提升,未来成长的空间较大。

四、检测行业相对其他行业的发展优势

  综合检测机构抗周期能力强,盈利常年稳步增长,现金流好。消费品检测、食品检测的刚需持续强劲,工业品、大宗商品等通过其他产品线平滑行业周期性风险,整体抵抗周期能力强。

  1、检测行业抗周期性强

  检测行业抗周期性强,增速高于GDP增速。通过比较全球GDP增速和全球检测市场规模增速可以发现,全球检测市场规模增速抗周期性要明显优于GDP增速。主要原因为分为二个方面:第一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对于产品质量要求提升,食品、环保等很多很多行业检测的渗透率在不断提升。其次即使在经济不经济的时期,只要工厂没有完全停工,大部分仪器设备就需要进行定期的检测。当然在全球经济消退时期,对于检测行业的市场增速肯定会有一定程度的影响。通过比较我国GDP增速和我国检测市场增速可以发现,我国检测市场增速要明显高于GDP增速,所以可以看出,检测行业不仅抗周期性强,增速也要快于GDP增速。

  2、检测行业增速较快

  各细分检测行业保持较为增速。近几年,随着人民对产品品质要求的提升以及国家对于检测行业规范化程度的提升,我国检测行业市场规模保持较快增长。2018年我国检测行业市场规模增速达到18.25%,我国检测行业各细分行业都保持了较为快速的增长。如下游占比的最大的细分行业建筑工程检测服务2018年规模增速是24.46%,占比排名第二的环境与环保的规模增速是26.42%。此外,如建筑材料、机动车检测、电子电器、特种设备以及机械检测这些细分行业增速都是在20%以上。

  检测企业收入维持较快增长。由于我国检测行业保持较为快速的发展,因此我国检测行业相关上市公司的业绩也是维持了较为快速的增长。华测检测作为我国综合检测的龙头企业,近几年增速都是在20%以上,广电计量作为综合检测新星,近几年增速都是在30%以上。此外,国检集团、苏试实验等公司都保持了较为快速的增长。

  3、客户分散及单笔交易金额低,行业现金流好

  检测行业现金流好。检测行业下游涉及行业众多,使得检测行业具有客户数量多且客户群体广泛的特点,如华测检测、广电计量等检测公司前五大客户在营收中的占比都是小于10%。检测行业下游客户进行的抽样检测,相比于同一型号或批次产品本身总体价值,样品价值很小,所对应的检测收费金额较小。此外对于如建筑材料等检测,都是先交钱在出检测报告,检测行业客户分散、单笔交易低以及话语权较强这些特征也使得检测行业的现金流情况很好。华测检测、广电计量和国检集团等检测企业近几年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都是保持增长的态势。此外,华测检测和广电计量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营业收入都是大于100%。

  4、行业属于技术和资金密集型行业,毛利率高

  检测行业具有高毛利率特性。检测行业拥有高毛利率,上市的检测公司大部分毛利率都在40%-50%之间。检测行业之所以拥有这么高的毛利率主要是有以下几个特点:

  (1)行业还是存在较高壁垒,品牌公信力就是企业隐形护城河,牌照的稀缺也阻碍了大部分行业进入者。

  (2)检测行业是技术密集和资本密集型的行业。50%以上的检测人员拥有本科及以上的学历,说明行业对于技术及人才的要求较高。此外,部分实验室在建设初期需要购买高精密的仪器,对于资金的需求也较高。

  (3)检测费用在产品价值量中的占比很小,所以客户对于价格相对不敏感。

  5、行业空间大,易培养大龙头企业

  行业空间大,可以培养出大企业。目前全球的检验检测龙头主要有瑞士通用公证行(SGS)、法国国际检验局(Bureau Veritas,BV)、比利时的欧陆(Eurofins)和英国天祥集团(Intertek、ITS)。上文提到2020年全球检验检测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6万亿,大的行业才有机会培育出大的龙头企业。全球规模最大检测企业瑞士通用公证行(SGS)2018年营业收入达到466.05亿元,近五年复合增速达到4.83%。此外,法国国际检验局(Bureau Veritas,BV)、比利时的欧陆(Eurofins)和英国天祥集团(Intertek、ITS)在2018年的收入规模分别为376.32亿元、296.72亿元和243.04亿元。

  五、海外检测行业龙头公司-SGS

  SGS(瑞士通用公证行)是全球领先的检验、鉴定、测试和认证机构。SGS在世界各地共有90,000多名员工,拥有2000多个分支机构和实验室。SGS创立于1878年,以开创性的农产检验服务革新了欧洲谷物贸易进程。在20世纪中期,公司范围扩大至多个行业领域,包括工业、矿产、石油、天然气和化学品。1981年,SGS于瑞士证券交易所上市,2001年以来SGS股价涨幅超过14倍,累计超额收益超1200%。

  1、SGS的发展历程

  1878-1913:创业初期主要做谷物检验。1878年,SGS成立于法国鲁昂,从检验谷物船运起家,提供全产量担保,即只要SGS被允许在装船和卸船时验货,FOG担保便会补偿出口商在运输过程中的谷物损失。公司到1913年在欧洲拥有45个分支机构,每年检验的谷物量达到2100万吨,成为谷物检验行业的领先者。

  1919-1950:收购实验室扩张业务范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SGS及其客户受到了战争的严重影响,SGS总部迁往瑞士日内瓦。1928年,SGS已成长为国际性公司,在全世界21个国家设立了办事处和分支机构。1939年,公司通过收购欧洲的实验室,将业务扩张至原材料、矿产和金属的检验与分析领域。

  1950-1970s:战后加大多元化发展。1950年,公司80%的收入仍然来自其核心的农产品服务。1970s,公司已涉足工业机械产品、无损检测、石化检测、环境服务等。

  1980-至今:规模快速扩大。1981年,公司成功上市。此后不到4年,销售额达到15亿瑞士法郎(103亿元)。2000年以后,SGS聚焦更稳定的业务来源,大范围重组造就SGS目前九大业务线。目前其员工人数超过9.5万人,分支机构及实验室数量超2400间。

  2、核心竞争力:管理+品牌+外延并购

  矩阵管理+精细操作,支撑庞大机构高效运转。SGS集团目前实行矩阵式管理体系,目前在全球有9条业务线。拥有高执行力的管理体系,业务操作上的精细管理加速SGS成长。此外其在重组区域商业基础设施上不断推进,共享服务中心减少了琐碎业务对员工负担。

  百年历史铸就品牌信誉。SGS非常重视品牌影响和社会效应,倡导透明销售,高度重视在各级决策的准确性,包括客户的购买点和之外的部分。品牌的独立性和在全球检测行业的领导地位是SGS品牌的强大支撑。

  海外扩张战略得当,在华布局20余年成果斐然。1991年,SGS进入中国,和隶属于国家质检总局系统的中国标准科技集团成立合资公司——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SGS中国)。自成立以来,SGS中国保持了每年超过两位数的业务增长速度,目前在全国已建成了78个分支机构和150多间实验室,拥有15,000多名员工,其服务对象从以进出口贸易商、制造商为主,逐渐扩展为进出口与内需市场并重的平衡发展态势。

  3、成熟期:现金流+分红稳定,长期投资价值突出

  SGS净利润和现金流匹配程度高,高分红投资价值突出。SGS作为全球检测行业龙头,经营性净现金流始终高于净利润,2017年经营性/投资性现金流合计+40亿元人民币。2009年前公司仍处于快速扩阶段,2009年以后盈利端趋于稳步增长,公司的分红比例持续保持在80%以上水平,彭博一致预期18-20年股息率在3.0%/3.2%/3.5%持续回报投资者。

六、中国的检测行业存在的机会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消费升级,也将刺激我国检测行业需求增加,从而促使我国检测市场的迅猛发展,机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政策要求的高标准及人民产品质量意识的提高双重动力驱动三方检测。多个行业中增高的标准与增加的检测指标不断拓宽检测的市场方向,同时在政策及产品质量要求提高的双重动力下,第三方检测需求将增加。例如2007年上海冠生园生产的大白兔奶糖出口到菲律宾被曝含有甲醛,申请SGS样品进行检测后,检测报告成为解决贸易摩擦的关键。

  2、多因素促进第三方检测代替企业自检。根据Intertek在2017年年报,由第三方机构代替企业内部检测将成新趋势:

  1)随第三方自由化程度提高,政策制度鼓励使用第三方检测机构;

  2)第三方机构具有规模效应,检测成本低于企业内部自检;

  3)在产品研发创新阶段,交由第三方避免了企业内部利益冲突;

  4)企业有规避风险的需求,拥有第三方独立机构的检测认证将转嫁其一部分风险。例如三鹿集团在三聚氰胺事件后品牌遭遇毁灭性打击,而SGS即时推出三聚氰胺检测办法。

  3、缺陷产品召回制度不断完善。国务院分别在2004年和2016年颁布实施了缺陷汽车产品召回制度和缺陷消费品召回制度来规范加强缺陷产品的召回。制度执行以来,国内消费品召回活动频次快速增加,设计品种范围更广泛,汽车行业2017年召回频次同比增长77%,面对日益增长的召回事件,对于企业来说,使用第三方检测机构性价比更高。

  4、检测行业受企业研发开支的影响较大。新产品开发的最初阶段需要大量的检测服务,而企业研发支出越高则意味着更短的设计周期及更快的产品更替,也意味着需要更多的检测服务。全国企业研发支出速度可以由新增专利的增速来表现。自2008年来,我国专利申请年增速一直保持在20%左右及以上。这意味着我国产品迭代速度在提高,新产品的研发周期在缩短,对第三方检测行业来说意味着更多的原样测试机会。

  企业自愿性检测意愿增强提升行业龙头企业市场地位。更多的生产企业为了提升品牌认可度和知名度,在进行产品质控时除了法律要求的检验外,往往与第三方检测机构合作进行主动自愿的检测来提升产品质量。企业使用单一检测企业多项服务促进行业整合。检测企业能提供检验,测试,认证及鉴证等多种服务,且如SGS,华测检测等大企业能提供跨行业服务,这意味着交叉销售的可能。而随着交叉销售的进行,大客户将选择既有的检测服务供应商来提供多项服务,进一步提高既有大企业的市占率,促进行业的整合。

  并购产业联盟

  点击《2019年A股上市公司并购报告》即可参与报告秒杀,或:


投资分析师
致力于培养并认证新时期股权投资菁英人才
马上查看详情
投资分析师
致力于培养并认证新时期股权投资菁英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