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中秋节,祝朋友们阖家团圆、中秋快乐。
我们国人一到这种重要节日的时候,有的家庭就会开瓶好酒,庆祝一下。
提到酒,昨天,Costco又火了,这次是因为10000多瓶零售价1499元的飞天茅台(市场价据说要卖到2500以上)。
因此Costco又出现了排队的情况。有网友调侃称“刚退会员卡,又得去办了”。
Costco 自从8月27日上海店开业以来,多次上头条。先是开业当天被买到停业,之后消费者排队退卡又引起关注。
我们因此撰写了2篇文章,《被称为“神奇超市”的Costco,终于在中国开业了》,《关于Costco,你可能不知道的10件事儿》,描写了开店后人头攒动的盛况。
留言区里很多不在上海的小伙伴留言说,期待Costco可以线上开店。
其实,Costco在天猫的旗舰店早就营业了,只不过品类和线下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
但小伙伴们下意识的反应是网购,恰恰说明了中美两国的消费习惯有很大的不同。
这些年,由于互联网电商的发展,我们已经习惯了网购,而美国人的消费习惯却不是这样,网购还不是普通美国人第一选择。
基于此,甚至有人说,美国在互联网上已经落后于中国了。
真的是这样吗?
今天,我整理一篇我发布于2015年,在听道做的演讲《美国有没有互联网思维》,探讨下中美互联网思维的差异。
— 1—
中美两国购物方式的不同
我们惊讶于Costco开业,人满为患的抢购场景,其实这种形式在美国已经存在了很多年。
(这是2014年的美国购物季开始的那一天的凌晨)
美国11月份的第四个星期四叫感恩节,它的后一天叫做Black Friday(黑色星期五),意味着一年的购物季从这一天就开始了。
这张照片生动的体现了美国的环境,就在门打开的一瞬间,一群人蜂拥而至。
而我们习惯的购物场景是这样的:
(这张照片是在某一个快递的分拣站拍到的)
在中国,没有Black Friday ,却有个节日,叫双十一,在双十一后的第二天,我们看到的是大量的包裹快递。
这时候有人会问,难道今天中国的互联网比美国还要先进吗?
美国互联网和中国有什么不同?
那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不同呢?
— 2—
中美两国的物流不同
第一个原因是因为中美两国的物流有很大的不同。
举个例子。
我有个朋友,在美国的东部买了一个笔记本电脑,需要从美国的西部要寄到美国的东部来,邮费是3000块钱,差不多相当于他的笔记本电脑一半的价格。
而这要是在中国的江浙沪,6块钱就包邮了,其他地方也就10块钱。
那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呢?那是因为中美的物流环境非常不一样。
中国的物流现在相当于美国来说是非常的便宜,因为今天中国的电商,依然享受着中国的人口红利。
— 3—
中美两国地产带来的不同
第二个原因是中美两国地产带来的不同。
从1997年开始,中国的地产成本一直在节节的攀升。
所以今天所有线下的商场,不管是百货商超和企业,他最后都有一部分的价格是来自于他的地产的成本。
不管你是用扣点的模式,还是用租金的模式,最后一定要把租金的成本加到物价里面去。
可是你一旦加进去之后,就势必很难跟网上没有加地价的那个去比价格。所以线下的价格跟线上的价格就有了天然之别。
有人说,今天互联网的价格也有流量的费用啊。
流量的费用,他是根据地价在动态的波动的,线上的价格流量费用一定会涨到跟线下差不多的时候。
如果线下的地价跌了,那么流量也会自然而然随着市场的变化跌下来。
我们认为线下的地价导致了线下的竞争优势,相对于互联网来说是个劣势,而物流导致了线上的电商相对于线下的商业环境来说是个优势。
这两个东西一叠加,中国电商的商业环境就跟美国的电商商业环境变得完全不一样。
— 4—
中美两国创新的环境不同
第三个原因是我们创新的环境也有很大不同。
举个例子,假如说今天有人在山东发明了一个东西,如果发现这个东西还不错,赚钱了。
然后你会发现,广东、江苏、陕西跟河北等等全部开始模仿了,模仿之后在各地都能赚点小钱。
这种商业模式叫做规模经济。
赚点钱之后发现赚不到那么多,怎么办?
我再降低一点质量,我再做的简单一点,我再做的廉价一点,我就可以赚到更多的钱。
可是今天淘宝却让比价这件事情变得极其简单,“规模经济”一下子变成了“范围经济”。
什么叫范围经济?
比如我搞了一个新的产品出来,我就有机会把它卖向全中国,不受任何的地理位置。
一旦卖向全中国之后,我们就没有地域的保护了,比价就变得极其简单。
如果商品是一样的的话,那么我们之间唯一可以比的就是价格。
如果真的想赚钱,唯一的出路就是创新。
唯有做与众不同的东西,才有机会赚到钱,这是赚钱的获得高额利润的唯一出路。
— 5—
中美两国人口的不同
第四个原因是中美两国的人口有很大的不同。
中国依然有巨大的人口基础。
香港为什么没有大的互联网公司?
因为整个香港700万人口,假如说一两百万是成年人,就算所有人都来用你的这个APP,也才一两百万用户。
可是,在大陆搞个应用,还不错一点的就一两百万用户。
搞得再好一点的话,就上千万用户了。
像微信这样,超过10亿用户,已经相当于整个美国三倍以上的人口了。
这种事情只有在中国,或者类似于中国这样的超级人口大国才有可能发生。 这是一家德国的互联网公司。
在它首页上,赫然写着:我们的使命,是成为全世界除了美国和中国之外,最大的互联网平台。
使命是一个公司所能想到的最远的未来,它能想到的最远,也不和美国、中国比了。
为什么?
因为互联网是一个人口游戏。
互联网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把边际成本降为零,所以,人口越多的国家,互联网效应越明显。
因为人口多,中国企业就可以用日本、德国企业,甚至美国企业都看不懂的方式,把“价量之秤”的砝码,完全拨到“量”的极端。
就像我们刚才说的范围经济,当你把固定成本花完之后,就要看摊薄在每个人身上的边际成本是多少?
如果人口巨大的话,摊薄的边际成本就会有可能非常非常低。
因此,在中国的互联网上,因为人口基数大,电商就可以把商品卖得极端便宜。
最后的话
那到底美国有没有互联网?有没有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当然是在美国发展起来的。
但是,我们知道,美国在创新上做的很好,在他的商业环境做得很好。
但是我们也有巨大的优势,我们在地产,在物流,在创新,在人口这四个方面的巨大的不同,导致中国今天其实面临一个非常伟大的赶超的一个机会。
我们曾经在工业文明的时候试图去赶英超美,但是,也没有做的特别的成功;
我们在软件这个时代,也试图去赶英超美,英也许赶过了,但是,美还是没有超过,所以也不是做的特别成功。
但是今天,由于这个巨大的环境不同,互联网赋予中国的很多创新者,很多企业一个伟大的机会,让我们有机会真正的超过美国,也许可以成为一个发达的、一个全新的商业模式。
加油。
中秋快乐。
登录 后即可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