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委员会于2021年1月4日召开2021年第1次上市委员会审议会议,审议发行人浙江海盐力源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百合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科创板首发申请。最终,浙江海盐力源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广东百合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被暂缓审议。
百合医疗最早于2014年10月向中国证监会报送创业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申报稿2014年10月17报送),经过一年半的排队,于2016年4月再次报送创业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申报稿2016年4月28日报送),证监会创业板发审委于2017年1月13日召开第4次发审委会议,否决了百合医疗的创业板首发申请。
三年后,百合医疗卷土重来,2020年6月24日,上交所正式受理了百合医疗的科创板首发申请,经过三轮反馈后,最终被科创板上市委暂缓表决。
从2014年首次申报的报告期2011年算起,百合医疗的IPO之路已走了近十年,一路崎岖,本次被上市委暂缓表决,是否意味着IPO之路最终终止,亦或是终将迎来绝处逢生,为十年IPO之路画上圆满的句号。
我们基于招股说明书、反馈意见回复等公开披露的信息,对百合医疗始终无法回避的股权代持等导致前次IPO失败以及本次暂缓表决的重要问题加以分析。
与IPO崎岖之路相比,百合医疗的经营业绩和财务数据堪称靓丽,2017年、2018年、2019年营业收入分别为:6.70亿元、7.96亿元、9.57亿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2亿元、1.36亿元、1.77亿元。近三年来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接近25%。虽无法与大型医药巨头相比,但在医疗器械行业,这样的答卷依然惊艳。
一、基本情况
发行人是一家致力于创新医疗器械的研发和产业化应用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营业务为输液管理、血液净化和护创敷料等领域的一次性医疗器械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涵盖了静脉留置针、中心静脉导管、无针输液接头、血液透析导管、血液灌流器及海藻酸盐敷料等 60 余种品类,可广泛应用于手术室、急诊科、ICU 病房、肾科、血管外科、肝内科等科室,满足各级医疗机构的临床应用需求。
公司采取经销为主的销售模式,境内客户主要为各地医疗器械经销商,终端用户为各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等;境外客户主要为国际医疗器械经销商,部分产品已进入国际大型医疗机构。2017年、2018年、2019年,境内销售占比分别为85.82%、86.21%、82.34%。
二、发行人实现的收入和净利润:
公司预计2020年营业收入为98,000万元至106,000万元,同比变动2.39%至10.74%;预计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7,800万元至19,050万元,同比变动-5.17%至1.49%;预计实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6,400万元至17,650万元,同比变动-7.43%至-0.37%,主要系受带量采购、境内疫情等因素,毛利率有所下降所致。
三、业务细分及市场规模
(1)静脉留置针
静脉留置针为发行人营业收入和利润贡献最大的产品,2019年度,公司静脉留置针的销售规模达到28,310.01万元。中国医学装备协会于 2020 年 3 月 4 日出具《关于我国留置针产品市场容量、住院病人使用率的原则意见》,认为:根据我会对留置针行业的调研和了解,2018 年我国住院病人留置针产品年使用量约为 3 亿支至4 亿支。2018年度,公司销售的静脉留置针产品数量为2,741.03万支,占比为6.85%至9.14%。
2019年度,国内静脉留置针的市场规模为27.10亿元,公司静脉留置针的销售数量达到3,342.11万支,销售规模达到28,310.01万元,由此推算,公司静脉留置针销售收入占国内市场规模的比例约10%
2016-2019年,中国留置针市场规模由19.9亿元增长至27.1亿元,预计2025年 的市场规模将达到42.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7.75%。
(2)中心静脉导管
1990-1994年,美国 ARROW 以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为技术推广前沿向各省会城市逐渐推广;1994-2001年,进口品牌进入市场推广阶段,技术成熟期后,其它进口品牌如 B. Braun、BD、Biometix 等占领中高端市场。2001年,发行人成功研制并取得中心静脉导管注册证,国产品牌开始进入市场。
2019年度,国内中心静脉导管的市场规模为11.2亿元,公司中心静脉导管的销售规模为13,513.37万元,由此推算,公司中心静脉导管销售收入占国内市场规模的比例约12%
预计2025年国内中心静脉导管的市场规模将达到24.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4.2%。
(3)输液接头
根据中国医药物资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度,中国输液接头市场规模达到了6.7亿元,其中无针输液接头市场规模达到了5亿元。公司无针输液接头的销售规模达到6,277.56万元,由此推算,公司无针输液接头销售收入占国内市场规模的比例约12%。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保工作的不断深入,以及居民安全意识的不断增强,无针输液接头在静脉输液治疗中的使用率逐步提升,由2013年的7.5%提升至2019年的74.63%。
(4)血液透析导管
公司是国内最早取得血液透析导管 III 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的企业,结束了中国血液透析导管完全依靠进口的局面。2016年,公司作为标准起草单位,参与了一次性血液透析导管产品行业标准的制定。
根据国家药监局网站公开查询的资料统计,截至 2019 年末,含发行人在内,国内取得血液透析导管Ⅲ类产品注册证的境内企业仅有 6 家,取得进口注册证的境外企业有 4 家。由于血液透析导管所处市场较为细分,市场无公开的市场规模数据,无法取得境内外厂商的市场占有数据。
(5)血液灌流器
发行人子公司博新生物于2013年取得该产品注册证后,凭借较为领先的吸附技术和包膜技术,快速打开了国内市场,取得了一定市场份额。2017年、2018年分别实现销售收入分别为8,672.25万元、8,285.09万元。2019年度,公司血液灌流器销售收入4,398.88万元,下降较多,主要系受产品召回事项影响。
近五年,伴随着血液灌流技术成熟,血液灌流产品适应症逐步丰富,推动市场渗透率提升,中国血液灌流行业市场规模发展迅速。按出厂价统计,2015-2019年中国血液灌流器行业的市场规模由6.5亿元增长至14.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21.8%。
未来五年,由于各地医保政策逐步覆盖,血液灌流报销比例逐步提高,其市场认可度及患者接受度得到提升。预计2019-2024年,中国血液灌流器行业市场规模将以20.0%的年复合增长率继续增长,预计2024年市场规模将达到35.6亿元。
(6)现代生物敷料
公司护创敷料以现代生物敷料为主,相关产品已获得了9项境外发明专利、10项境内发明专利及多项实用新型专利,先后被认定为国家重点新产品和省级高新技术产品。其中,公司海藻酸盐纤维敷料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重点新产品,经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组织的院士专家组鉴定,该产品技术达到国际先进的水平;公司海藻酸盐纤维及其生物医用敷料产业化项目获得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报告期内,公司护创敷料销售收入分别为3,806.38万元、3,625.81万元、6,256.26万元和3,796.05万元,呈快速增长趋势。2019年度,国内医用敷料的市场规模为73.12亿元,由此推算,公司护创敷料销售收入占国内市场规模的比例约0.86%。目前,我国医用敷料仍以传统敷料为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保障支出将持续增加,人们对高端敷料的需求日益迫切,公司护创敷料产品的市场空间广阔。
公司护创敷料主要以出口的现代生物敷料为主,为高端现代功能性敷料。公司海藻酸盐纤维敷料是采用湿法纺丝技术将海藻酸钠制备成具有高吸湿高保湿性能的伤口敷料,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重点新产品,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四、与同行业公司对比情况
(1)经营情况对比
(2)技术实力对比
(3)主要产品与同类产品的对比情况
目前国内市场尚无与发行人产品系列完全一致的上市公司。结合发行人的实际情况,选取同属于一次性医疗器械行业、产品与发行人主要产品具有重叠性的上市公司作为可比企业。其中,威高股份为医疗器械行业中较为领先的企业,相对于发行人,威高股份产品系列更多,营业规模较大,综合指标优于发行人;而健帆生物、林华医疗则专注于细分领域产品技术研发创新,产品线单一,其中健帆生物专注于血液灌流器产品、林华医疗专注于留置针产品;维力医疗和三鑫医疗主要产品为低值耗材,与发行人主要产品重叠的销售占比较少。
(1)静脉留置针
目前,普通留置针的生产企业较多,根据国家药监局网站公开查询的资料统计,截至 2019 年末,含发行人及子公司青岛佳康在内,取得静脉留置针Ⅲ类产品注册证的境内企业有 69 家、取得进口注册证的境外企业有 11 家。
主要竞争对手包括美国 BD、德国贝朗;国内的威高股份、林华医疗。
竞争优势上看,与进口产品相比价格实惠,售后服务好;与国产产品相比,在产品质量稳定、规格相对齐全,具有品牌优势。劣势上看,与进口产品相比,穿刺力和流量匀速需增强。
行业地位:现阶段,国内留置针产品销售以国产企业品牌为主,规模以上境国内生产企业并不多。其中,威高股份2018年留置针销量超过8,000万支,市场占有率接近 20%;林华医疗留置针2018年度销量为4,926.20万支,市场占有率约为12.32%至 16.42%;发行人2018年度留置针产品销量为2,741.03万支,占比为6.85%至9.14%。
(2)中心静脉导管
根据国家药监局网站公开查询的资料统计,截至 2019 年末,含发行人在内,国内取得中心静脉导管Ⅲ类产品注册证的企业有 34 家、取得进口注册证的境外企业有 16 家。
主要竞争对手包括:美国箭牌、德国贝朗;国内来看,中心静脉导管产品有三鑫医疗、维力医疗;血液透析导管尚无可比上市公司。
竞争优势上看,在国内较早上市,市场认可度高,市场覆盖面广;导管规格完善,可选配置较多; 产品质量稳定,具有良好口碑。竞争劣势上看,与进口产品相比,管体挤出精密度、流量稳定性需提升。
行业地位:根据中金企信国际咨询机构统计,2019年度,我国中心静脉导管市场份额中境内厂商占比为62.60%、境外厂商占比为37.40%,其中,境外生产企业以美国箭牌、德国贝朗为主,市场占有率分别为12.80%和11.00%;发行人的市场占有率为7.90%,优于境内可比上市公司三鑫医疗和维力医疗。
(3)血液透析导管
血液透析领域是我国医用导管行业的一个新兴领域,目前国内市场参与者较少。发行人是国内最早取得血液透析导管Ⅲ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的企业,结束了中国血液透析导管完全依靠进口的局面。
根据国家药监局网站公开查询的资料统计,截至 2019 年末,含发行人在内,国内取得血液透析导管Ⅲ类产品注册证的境内企业仅有 6 家,取得进口注册证的境外企业有 4 家。由于血液透析导管所处市场较为细分,市场无公开的市场规模数据,无法取得境内外厂商的市场占有数据。
(4)输液接头(无针输液接头)
根据国家药监局网站公开查询的资料统计,截至2019年末,含发行人及子公司青岛佳康在内,国内取得无针输液接头Ⅲ类产品注册证的企业有16家、取得进口注册证的境外企业有8家。
主要竞争对手包括:德国贝朗;国内的威高股份、林华医疗。
竞争优势上看,与进口产品相比价格较低,售后服务好;与国产产品相比,规格齐全,综合性能优越;竞争劣势上看:与进口产品相比,流量稳定性、配合性能需完善
行业地位:根据中金企信国际咨询机构统计,2019年度,国内无针输液接头产品仍以进口产品为主。其中,德国贝朗的市场占有率为17.30%;发行人的市场占有率为3.17%,处于国内生产企业中较为领先水平;威高股份的市场占有率为2.45%;林华医疗于2019年11月取得输液接头的产品注册证,处于市场开发阶段。
(5)血液灌流器
血液灌流器产品技术门槛较高,市场参与者较少,国内生产企业健帆生物在血液灌流器市场处于主导地位,市场占有率超过80%;国外企业在中国获批的灌流产品有限,其主要采用血浆灌流的技术路径,技术操作较为复杂、价格昂贵,在我国销售较少。
根据国家药监局网站公开查询的资料统计,截至2019年末,含发行人子公司博新生物在内,国内取得血液灌流器Ⅲ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的企业仅有7家,取得进口注册证的境外企业仅有1家。
主要竞争对手包括:美国百特(瑞典金宝);国内的健帆生物
竞争优势上看,与进口厂家相比较,产品价格较为优惠;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有效清除尿毒症患者体内的中大分子毒素;
竞争劣势上看:适应症单一;市场后入者,品牌识别度较弱
行业地位:从市场占有率分析,可比公司健帆生物处于主导地位,市场占有率超过80%;发行人子公司博新生物作为市场后入者,于2013年取得该产品注册证后,凭借较为领先的吸附技术和包膜技术,快速打开了国内市场;2017、2018年度,公司血液灌流器占国内市场规模的比例分别约9.46%和7.35%。
(5)现代生物敷料
公司护创敷料主要以出口的现代生物敷料为主,为高端医用敷料。高端医用敷料以湿性伤口愈合理论为基础,产品具有多功能、新材质、高附加值的优势,可保持创面湿润,减轻患者痛苦并促进伤口愈合,同时降低医护人员劳动强度和综合治疗成本,有利于减轻医患双方负担,可持续实现对传统医用敷料的功能替代。
主要竞争对手包括:康维德;国内暂无可比上市公司
主要竞争优势:采用国际先进的海藻酸盐纺丝线,保证所制备的纤维结构均匀,质量较好;采用国内先进双针刺无纺布技术,工艺流程短、生产速率快,产量高、成本低;设计多种规格的藻酸盐敷料,满足各种类型伤口的要求;与进口厂家相比较,发行人产品价格较低
行业地位:公司该产品具有高吸湿高保湿性能,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重点新产品;该产品境内尚无可比的上市公司。
登录 后即可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