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修正后的财务数据与实际财务数据仍有较大差异会怎么样?
如果在规定期限内对业绩预告进行了修正,但修正公告的财务数据与实际财务数据差异较大,业绩预告仍不准确。
【监管案例】
2019年10月25日,STHS披露《2019年第三季度报告》,预计2019年净利润变动区间为亏损57,180万元至59,700万元。2020年1月23日,STHS披露《2019年度业绩预告修正公告》,预计2019年净利润为亏损59,700万元至亏损85,000万元。2020年4月29日,STHS披露《2019年年度报告》,2019年经审计的净利润为亏损119,814.18万元。
深交所认为STHS 2019年经审计的净利润与修正后的业绩预告差异较大,且未能按规定及时修正,对上市公司出具监管函。
【讨论分析】
STHS于2020年1月23日披露《2019年度业绩预告修正公告》,早于深交所要求的“不晚于报告期次年的1月31日”,但是STHS修正后的净利润区间下限(-85,000万元)与2019年实际净利润(-119,814.18万元)有较大差异,公司未按规定将业绩预告修正正确。
2、业绩快报可以代替业绩预告修正吗?
如果披露业绩预告后,发现预计数与实际数差异较大需修正,业绩快报不能代替业绩预告的修正公告。
【监管案例】
2019年10月29日*STDY披露《2019年第三季度报告》,预计2019年度净利润为2,000万元至5,000万元。2020年2月29日,*STDY披露《2019年度业绩快报》,预计2019年度净利润为-5.53亿元。
*STDY《2019年第三季度报告》与《2019年度业绩快报》对2019年度净利润预计差异大,且盈亏性质发生变化,*STDY未按规定及时披露2019年度业绩预告修正公告。
深交所对上市公司给予公开谴责的处分,对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财务总监给予公开谴责的处分。兼有其他违规行为,证监局对上市公司采取责令改正措施,对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财务总监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
【讨论分析】
*STDY未按规定及时披露2019年度业绩预告修正公告,其于2020年2月29日披露《2019年度业绩快报》,但披露的业绩快报不能取代业绩预告的修正公告。
如果一个在深交所上市的公司披露了年度业绩预告后,发现对年度净利润预计差异大,但是已经超过了次年的1月31日披露业绩预告修正公告的最后时间,既然业绩快报不能取代业绩预告的修正公告,那可以不披露业绩快报,直接在年度报告披露实际净利润可以吗?
小编认为:虽然业绩快报不能完全取代业绩预告的修正公告,但是提前披露实际业绩可以对前期披露的业绩预告进行一定的弥补,可以提前向市场揭露风险和公司的实际经营情况。
3、首次业绩预计不准确,在规定期限内修正正确就可以吗?
如果首次业绩预计与年度报告披露的经审计净利润差异较大,即使在规定时间内修正,也存在被监管的风险。
【监管案例】
2019年10月30日,ZWDZ披露《2019年第三季度报告》,预计2019年净利润为158.81万元至1,116.70万元;2020年1月20日,ZWDZ披露《2019年度业绩预告修正公告》,将预计净利润修正为-7,900万元至-8,400万元;2020年2月27日,ZWDZ披露《2019年度业绩快报》,预计净利润为-9,973.05万元;2020年4月27日,ZWDZ披露《2019年年度报告》,实际净利润为-8,747.48万元。
2020年6月2日,深交所对上市公司出具监管函。
【讨论分析】
虽然ZWDZ在1月20日(1月31日前)对业绩预告进行了修正,且修正后的净利润(-7,900万元至-8,400万元)与实际净利润(-8,747.48万元)不存在较大差异,但其首次业绩预告预计的净利润区间(158.81万元至1,116.70万元)与实际净利润(-8,747.48万元),不仅差异较大,且出现了盈亏性质的变化,深交所认为ZWDZ在《2019年第三季度报告》预计的年度净利润与年度报告披露的经审计净利润差异较大,首次业绩预告存在信息披露不准确的情形。
ZWDZ主要违反了《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2018年11月修订)第11.3.4条,“上市公司应当合理、谨慎、客观、准确地披露业绩预告和业绩快报。公司披露业绩预告后,又预计本期业绩与已披露的业绩预告差异较大的,应当按照本所的有关规定及时披露业绩预告修正公告或者业绩快报”。
即便是公司在规定时间前对业绩预告进行了修正,但公司首次披露业绩预告时也需要合理、谨慎、客观地作出预计。
公司如果多次对业绩预告进行修正,尽管修正时间均未违规,但仍可以反映出公司在披露业绩预告时不够谨慎、客观、准确,具体情况详见他山往期公众号:业绩预告与实际业绩有重大差异,及时修正就OK?未必!
4、差异率怎么计算呢?
差异率的计算有两种较常见方法,两种方法的区别在于分母采用预计财务数据or实际财务数据,从小编查阅的部分监管案例来看,不同板块采用的计算方法有一定的倾向性,从谨慎的角度考虑,可以两种方法都计算一遍。
差异率计算公式为:差异率=|[预计财务数据(如为区间,以最接近实际财务数据的一端计算)- 实际财务数据] / 预计财务数据or实际财务数据|
(1)上交所
根据上交所出具的纪律处分决定书,上交所多以预计财务数据作为分母,例如上交所对*STSD及有关责任人予以通报批评的决定书中,以预计财务数据作为分母:
*STSD计算公式:|[-21.5(业绩预告下限)-(-30.47)(实际财务数据)] /(-21.5)(业绩预告下限)|=41.7%
(2)深交所
从目前的的监管案例来看,深交所有不同的计算方法。例如深交所对主板上市公司SLB及有关责任人予以通报批评的决定书中,以预计财务数据作为分母:
SLB计算公式:|[24000(预计财务数据)-9328.35(实际财务数据)] /24000(预计财务数据)|= 61.13%
例如深交所对主板上市公司LYZZ及相关当事人给予通报批评处分的决定中,以修正后财务数据(也即实际净利润)作为分母:
LYZZ差异率计算表格如下:
单位:万元
修正前净利润 | 修正后净利润 | 差异金额计算 | 差异率计算 | |
业绩预告 | 24,000-33,000 | 9,694.54 | |修正前净利润上限(33,000)-实际净利润(140,476.95)|=107,476.95 | 差异金额(107,476.95)/实际净利润(140,476.95)=76.51% |
业绩快报 | 9,694.54 | 140,476.95 | |修正前净利润(9,694.54)-实际净利润(140,476.95)|=130,782.41 | 差异金额(130,782.41)/实际净利润(140,476.95)=93.10% |
登录 后即可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