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上篇文章我们对K12教培行业的逻辑杀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并指出对于类似行业除了关注增长之外,还要将行业规范、自律、社会责任、广告限制等放在重要的位置,否则在不久的将来自身也可能迎来黑天鹅的拥抱。K12校外培训股跌跌不休,高等教育和职业培训这两个资本证券化的赛道也惨遭腰斩。
从“双减”的意见和出台的文件看,打击的对象与这两个赛道似乎并不相关,且从其公司具体从事的主营业务和发展方向来看,它们确实也没有与文件提及的问题有多大关联,然而,直到发文的今天,二级市场给予的反应,依旧是萎靡不振。
因此,本篇研究,我们将对高等教育和职业培训这两个赛道进行研究与分析,我们将着重解决三个问题:
(1):高教和职教的资本化运营是受监管层鼓励还是打击?宏观和行业层面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2):这两个赛道的供需现状究竟如何?分别有着怎样的布局?
(3):近期的数据变化反映了什么样的经营逻辑?其背后的驱动力又什么?
一、基调
国家对于关于高等教育和职业培训的态度如何?
答案是,并且毫无疑问是:鼓励的。
为了展现结论的可信度和权威性,我们直接引用政府相关政策作为研究:
这些政策的怎样解读呢?在此举一个例子:
2017年7月民生教育于上市募资后开始进行首个学校的收购扩张,打响了民办高校集团并购第一枪,市场给予该板块估值中间区位迅速提升至35-40倍。
然而在一年后的2018年8月,《民促法实施条例(修订草案)(送审稿)》第十二条规定:实施集团化办学的,不得通过兼并收购、加盟连锁、协议控制等方式控制非营利性民办学校。
该条规定在当时的市场被解读为禁止外延并购模式,引发了市场对于高教板块未来通过并购扩张的担忧,板块估值中位区间快速下调至20-25倍,相比上一年估值折价接近半成。
2019年2月印发的《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具体目标上,提出到2020年我国将初步建成300个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2022年一大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建设50所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150个骨干专业(群),2019年开始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
相关政策的疑虑开始被市场的价格所化解,并于今年5月得到进一步确认:
2021年5月,《民办教育侧近实施条例》正式公布,其中明确表示支持支持职业技术发展。仅K9义务教育阶段限制并购,对于高教板块的并购可合法开展。
从历年政策的从大方向来看,政策对于高教和职教这两个赛道,并无打压,反而还较为支持。
所以,在本轮教育行业逻辑杀之中,高教和职教显然不适用。
那么他们会被“杀估值”?“杀业绩”吗,我们接下来依次分析。
二、高等教育的资本概念
高等教育指的是大专以上的教育,涵盖了大专、本科、研究生和博士等学历,按照学校的属性又可以分为公办高校和民办高校。公办高校具备国家公有的属性,资本化的故事不多,因此本文重点分析的是民办高校这个板块。民办高校,目前上市的公司主要有中教控股(代表学校:江西财经学院、广东白云学院、广州松田学院)、中国科培(代表学校:广东理工学院)、宇华教育(代表学校:山东英才学院、湖南涉外经济学院、郑州工商学院)、希望教育。
高等教育行业,具备较高的准入门槛,需要有牌照才能开办学校。
原因有二:一是新建民办高等教育机构须有合规和执照要求,近年来我国在缩紧新发牌照。二是高教行业初期投入资本高、回报率低。
因此,受上述两个因素的影响,这个赛道的增长逻辑是:由于政策牌照的高门槛,所以新开设民办高校数量上的增长并不显著。那么要扩充行业规模和利润怎么办呢?重点进行专升本和并购。其中,专升本为内生增长逻辑,专升本后,单学校的学生人数和学费价格,都可以获得大幅提升【以广东东莞某民办高校为例,2021学年,其专科人均学费每年约1.5万元,本科人均学费每年约2.3万元】;并购为外延式收购高校,包括国内外具备牌照的标的。截止2020年1月,高等教育的上市公司中,累计收购14所学校,其中14个独立学院。
从近来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其实整个教育行业,不论是哪个赛道,其都以“得学生者的得天下”,那么,民办高等教育的行业增长有多大的空间呢,我们可以根据其增长公式进行大概的测算:
民办高等教育行业规模=高等教育适龄人口x毛入学率x民办渗透率x年均学费的提升
我们依次分析:
(1)高等教育适龄人口——根据中国教育协会的数据预测,我国高等教育适龄人口规模在2023年达到高峰5720万人。尽管近年来新生人口出生率不断下滑,但在我国人口基数面前其体量依旧可观,并且二胎三胎政策的放开,将使未来的高等教育适龄人口得到基本保证。
(2)毛入学率——根据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2035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60%。
(3)民办渗透率——从现状看,民办高等教育的渗透率极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办学校的录取率。根据我国现行高考志愿来看,绝大多数学生只有考取不了公办高校,才会进入民办高校就读。
尽管民办高校处于“非理想”选择的地位,但学历的吸引依旧使得众多学生入学。所以,民办高校也具备了“刚需”的属性,具备不愁生源的特点。从2015年的23.3%上升至2019年的23.4%,增加幅度几乎为零。但随着我国毛入学率的目标提升,民办高校势必拥有更多招生名额,因此假设未来十年的渗透率可以提升至23.6%。
(4)年均学费的提升——学费的提升,政策给了较大的自由的空间,根据最新颁布的法规来看,允许民办高校自主决定学费的价格。
根据资料统计,自2015年至2019年,平均每年学费从11346元增加至14245元,复合增速为5.85%。考虑到我国城镇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刚从2020年超过1万美元,和发达地区依然有较大差距,我们假设未来几年的符合增速依然能维持5.85%。
三、并购的能耐
政策和体量有了,那么自家的学校究竟能引来多少学生呢?学生的获取主要来自于企业的就业率、学校办学质量。
接下来,我们将关键经营数据拆分,挨个来看:
(1)教学质量
2021年3月,金平果连续第十八次推出《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2021-2022)》,陆续发布中国大学及高职院校各类排行榜单共计1500多个。因为各家民办企业未来的并购重点在本科院校,因此我们重点来看本科教学质量,首先通过《2021~2022年综合竞争力排行榜——民办院校竞争力排行榜》进行对比:
从教学质量来看,中教控股>宇华教育>中国科培>希望教育。其中,龙头梯队的中教控股、宇华教育有两所本科院校上榜。
(2)财务指标。
一家企业想对外进行并购,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且通常需要通过外部融资解决。此处,我们重点来比较各家的货币资金、商誉、资产负债率等指标。
①从账面的现金储备来看,中控教育>希望教育>宇华教育>中国科培;
②从资产负债率来看,宇华教育>希望教育>中教控股>中国科培;
③从商誉来看,中教控股>宇华教育>希望教育>中国科培;
中控教育的并购学校数量较多,根据其公告显示,其每年谈判的标的学校达40所之多,因此筹借了大量资金,资产负债率较高,由此产生的商誉溢价也较高;中国科培则完全相反,由于其并购数量极少,对外负债和商誉较低。综合来看,未来拥有并购潜力的是:科培>中教控股>宇华教育>希望教育。
四、专升本的数量
分析完了并购的项目,我们来看看民办高校的专升本空间。
专升本为内生增长逻辑,专升本后,单学校的学生人数和学费价格,都可以获得大幅提升。
但专升本在实际中很难操作,并且从历史来看,政策仍在收紧。根据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做好2018年度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通知》,调整了高职高专升本的政策,按照“特色学校不变为综合学校,专科高职学校不升为普通本科学校,职教体系学校不转为普教体现本科学校”的原则。
不过新冠疫情期间,政府发布公告,提到要扩大普通高校专升本的规模,预计增加32.3万人。
这个扩招力度是什么概念呢,我们可以计算一下原定每年专升本的人数,为不超过本科录取人数的5%。通过参考高考人数x录取率x5%,可以测算出如果不扩招,专升本原计划人数大概是23.6万,而本次扩招,在此基础上增加了32.3万,也就意味着,专升本的扩张增速可以达到134%。
所以,政策对于专升本人数的增加,会拓宽整个高等教育行业的规模。未来,我们也需要持续跟踪,后续是否还会有这类“稳就业”的政策措施。
因此,通过公式的要素梳理,我们发现,在民办高校这个赛道,由于政策的放松和适龄基数的可预期,其增长的空间完全是值得期待的。
五、职业教育
说到职业教育,可谈的分类确实较多,按照中公教育的预计,职业教育的市场空间平均每年至少有九百亿的规模。职业培训的用户画像主要是18 -50岁人群,横跨的年龄段较大,同时由个人承担主要费用,职业培训具备实战与实用的特点,其对个人的职业发展起到较大的帮助作用。
在整个职业培训市场,业务规模较大的主要有IT、公务员、厨师和教师。
因此,职业教育市场的规模测算,我们可以通过预测具体需求来对市场规模进行估计∶
职业教育市场规模=需求量x培训渗透率x客单价格
接下来,我们挨个来拆解各个因子︰
由于职业教育中对应的细分领域众多,每个领域呈现不同的需求特点。
因此,本文我们选取公务员培训、教师和IT类考试三个例子进行阐述:
公务员:
(1)公务员报考人数——2024年公职人员会有大规模近50万人退休,为未来十年的高点。同时,从近三年的各省市和国家参考人数来看,为招录人数的40倍。
(2)培训渗透率——目前来看参培率为32%,且近几年维持稳定,呈现小幅上升趋势。
(3)客单价——笔试和面试汇总来看,平均客单价在8000元左右,过去三年客单价的复合增速为5%,假设未来保持不变。
整体来看,公务员考试未来十年复合增速可达到5.2%。
教师资格考试培训:
在未来的增速也较高。主要是受到2015年教师资格证改革后考试科目增加、考试难度加大、通过率降低从55%降低为25%,辅导机构需求提升。2018国家要求校外培训机构教师必须持有教师资格证,否则不予聘用。同时,我国各中小学的数量每年都以一定的比例扩建,二三胎生育政策导致待产教师增多等因素,这将扩大教师的招聘需求。
但在另外一方面,“双减”政策对于K12校外培训的强烈打击,也将较大程度的影响此类需求)。在今年年初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预测来看,未来三年教师考试培训复合增速可达14%。但经过此处的黑天鹅事件,结合庞大的大学生求职队伍,我们预测,未来三年教师考试培训复合增速约为7%。
IT类培训:
因为IT行业技术变化较快,同时具备较高的薪资预期,未来三年的复合增速可达到11%
光从增长空间看,在政策监管没有缩紧的情况下,职业教育这块完全可预期的。具体到行业巨头而已,可以对中公教育、中国东方教育进行研究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