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鲸网原创出品,首发资鲸网,了解更多有料创投资讯请下载资鲸网APP。
封面图片:深交所与第1000家创业板上市公司深水规院签署《证券上市协议》(来源:全景网)
【前言】2021年8月4日,深交所富丽堂皇的上市大厅,倍杰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sz.300774)和深圳市水务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sz.301038)先后敲响上市宝钟,创业板迎来历史性辉煌时刻,第1000家创业板公司诞生。
第1000家创业板上市公司——深水规院(来源:深交所官网)
据Wind最新数据显示,截至8月4日,创业板累计IPO融资5626.19亿元,再融资4377.44亿元,股权融资金额合计10003.63亿元。1000家上市公司累计总市值达13.55万亿元,这一数字较2009年末的1610亿元增长超83倍。由此可见,创业板上市业绩骄人,可喜可贺。
2009年10月30日,首批28家创业板公司集体上市,正式开启创业板市场交易。2020年8月24日,创业板注册制正式落地,创业板也正式进入20%涨跌幅时代。
证监会发布首批28家创业板上市公司资讯(截图来源:证监会官网)
一、 创业板设立简史
1998年3月,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成思危代表民建中央提交了《关于尽快发展中国风险投资事业的提案》,此提案是当年全国政协会议的“一号提案”,被认为开启了在中国设立创业板的征程。同年,成思危提出了创业板“三步走”的发展思路:第一步是在现有法律框架下,成立一批风险投资公司;第二步是建立风险投资基金;第三步是建立包括创业板在内的风险投资体系。
著名经济学家成思危(来源:百度百科)
1999年起,深交所开始着手筹建创业板,2000年10月之后为此甚至停止了主板的IPO项目,然而随着2001年国内股市丑闻频传,成思危给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写信,建议缓推创业板。
1999年8月,党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实现产业化的决定》指出,要培育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资本市场,适当时候在现有的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专门设立高新技术企业块。
1999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公司法》做出修改,即:高新技术企业,可以按照国务院新颁布 的标准在国内股票市场上市;同时通过了一个拟建单独的高科技股票交易系统的决议。
2006年12月1日,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于深圳举行的第五届中小企业融资论坛上表示,“积极研究,适时推出创业板市场”。2007年6月,创业板框架初定。2008年3月21日中国证监会公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2009年7月1日,证监会正式发布实施《创业板市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暂行规定》,投资者可在7月15日起办理创业板投资资格。
2009年9月13日,中国证监会宣布,于9月17日召开首次创业板发审会,首批7家企业上会。
2009年10月23日,中国创业板举行开板启动仪式。2009年10月30日,中国创业板正式上市。
2012年4月20日,深交所正式发布《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并于5月1日起正式实施。
由于成思危的积极推进,便得创业板在经历11年的酝酿的探索后,终于诞生。因此,成思危被业界称为“中国风险投资之父”、“创业板之父”。
2020年4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总体实施方案》。会议指出,推进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是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提升资本市场功能的重要安排。
2020年8月24日,创业板注册制首批企业挂牌上市。同日起,这一板块的存量股票和相关基金实行20%涨跌幅限制,宣告资本市场正式进入全面改革的“深水区”,创业板2.0扬帆起航。
1. 设立目的
(1)为创业公司提供融资渠道。
(2)通过市场机制,有效评价创业资产价值,促进知识与资本的结合,推动知识经济的发展。
(3)为风险投资基金提供“出口”,分散风险投资的风险,促进投资的良性循环,提高投资资源的流动和使用效率。
(4)增加中小企业股份的流动性,便于企业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等,鼓励员工参与企业价值创造。
(5)促进企业规范运作,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 上市条件
(1)主体资格
发行人是依法设立且持续经营三年以上的股份有限公司(有限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公司可连续计算);
a股票经证监会核准已公开发行;
b公司股本总额不少于3000万元;公开发行的股份达到公司股份总数的25%以上;公司股本总额超过四亿元的,公开发行股份的比例为10%以上;
c公司最近三年无重大违法行为,财务会计报告无虚假记载。
(2)企业要求
①注册资本已足额缴纳,发起人或者股东用作出资的资产的财产权转移手续已办理完毕。发行人的主要资产不存在重大权属纠纷。
②最近两年内主营业务和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均没有发生重大变化,实际控制人没有发生变更。
③应当具有持续盈利能力,不存在下列情形:
a经营模式、产品或服务的品种结构已经或者将发生重大变化,并对发行人的持续盈利能力构成重大不利影响;
b行业地位或发行人所处行业的经营环境已经或者将发生重大变化,并对发行人的持续盈利能力构成重大不利影响;
c在用的商标、专利、专有技术、特许经营权等重要资产或者技术的取得或者使用存在重大不利变化的风险;
d最近一年的营业收入或净利润对关联方或者有重大不确定性的客户存在重大依赖;
e最近一年的净利润主要来自合并财务报表范围以外的投资收益;
f其他可能对发行人持续盈利能力构成重大不利影响的情形。
3. 上市程序
第一步,对企业改制并设立股份有限公司。拟定改制重组方案,聘请保荐机构(证券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对改制重组方案进行可行性论证,对拟改制的资产进行审计、评估、签署发起人协议和起草公司章程等文件,设置公司内部组织机构,设立股份有限公司。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外,股份有限公司设立取消了省级人民政府审批这一环节。
第二步,对企业进行尽职调查与辅导。保荐机构和其他中介机构对公司进行尽职调查、问题诊断、专业培训和业务指导,学习上市公司必备知识,完善组织结构和内部管理,规范企业行为,明确业务发展目标和募集资金投向,对照发行上市条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准备首次公开发行申请文件。目前已取消了为期一年的发行上市辅导的硬性规定。
第三步,制作申请文件并申报。企业和所聘请的中介机构,按照证监会的要求制作申请文件,保荐机构进行内核并负责向中国证监会尽职推荐;符合申报条件的,中国证监会在5个工作日内受理申请文件。
第四步,对申请文件审核。中国证监会正式受理申请文件后,对申请文件进行初审,同时征求发行人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和国家发改委意见,并向保荐机构反馈审核意见,保荐机构组织发行人和中介机构对反馈的审核意见进行回复或整改,初审结束后发行审核委员会审核前,进行申请文件预披露,最后提交发行审核委员会审核。
第五步,路演、询价与定价。发行申请经发行审核委员会审核通过后,中国证监会进行核准,企业在指定报刊上刊登招股说明摘要及发行公告等信息,证券公司与发行人进行路演,向投资者推介和询价,并根据询价结果协商确定发行价格。
第六步,发行与上市。根据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发行方式公开发行股票,向证券交易所提交上市申请,在登记结算公司办理股份的托管与登记,挂牌上市,上市后由保荐机构按规定负责持续督导。
创业板上市流程图(来源:百度百科)
创业板市场最大的特点就是低门槛进入,严要求运作,有助于有潜力的中小企业获得融资机会。
创业板发行条件中的财务指标在量上低于主板(包括中小板)首次公开发行条件,在指标内容上参照了主板做法,主要选取净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可分配利润等财务指标,同时附以增长率和净资产指标。另外,创业板在净利润/营业收入上设置两套标准,发行人符合其中之一即可。
二、代表性公司
1. 宁德时代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是国内率先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动力电池制造商之一,专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系统、储能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致力于为全球新能源应用提供一流解决方案,核心技术包括在动力和储能电池领域,材料、电芯、电池系统、电池回收二次利用等全产业链研发及制造能力。2017年该公司动力锂电池出货量全球遥遥领先,达到11.84GWh。已与国内多家主流车企建立合作关系,并成功在全球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也成为国内率先进入国际顶尖车企供应链的锂离子动力电池制造商。2018年6月11日在深交所创业板A股上市。股票代码:300750,每股发行价25.14元。
宁德时代最新行情,截止8月6日收盘(来源:东方财富网)
2019年,宁德时代上榜《财富》中国500强,位列290位。2019年6月11日,宁德时代入选“2019福布斯中国最具创新力企业榜”。2019年10月23日, 2019《财富》未来50强榜单公布,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排名第4。2019年12月,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入选2019中国品牌强国盛典榜样100品牌。
2020年9月10日,2020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发布,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位列第181位,营业收入4578802万元。
2021年7月,宁德时代正式推出钠离子电池。
宁德时代目前市值1.27万亿元,成为创业板上市公司当之无愧的“一哥”,成为国内外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炙手可热的供应商。
2. 爱尔眼科
爱尔眼科2009年10月30日作为首批登陆创业板的28家公司,如今已过去12年。从市值69亿到现在近3033亿,最高时超过3700亿。营收、净利润年复合增长均超过30%,作为首批登上创业板的企业,爱尔眼科(300015.SZ)无疑是一骑绝尘的白马股,其表现一直备受市场瞩目。
爱尔眼科长沙总部(来源:百度百科)
在国内的民营眼科医院中,爱尔眼科并不是最早成立的,华厦眼科、何氏眼科等都要早于爱尔。但能够跑的如此之快,陈邦把其发展的秘诀归功于“内生增长为主,外延并购为辅”的企业战略。
有些人喜欢把爱尔的高速增长归功于其“精美”的并购方式。就在昨日,爱尔眼科还发布公告宣布拟收购中信产业基金、众生药业等旗下30家眼科医院。
2009-2018年,爱尔眼科经营性现金流由1.69亿元逐年增至14亿元,复合增速达到26.5%。从前不久发布的2019年前三季度财务数据来看,爱尔眼科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8.53亿,同比增加50.59%。
究其原因,在于其采用“上市公司+PE”的运作模式,即爱尔眼科与PE机构共同成立产业并购基金,上市公司作为有限合伙人,PE作为普通合伙人,向社会募集资金来撬动杠杆。
一切源于2014年的转折。2012年2月,台湾眼科权威蔡瑞芳宣布个人将停做准分子屈光手术,因为他发现手术出现了后遗症。
安全性是医疗行业避不开的达摩克里斯之剑。“封刀门”事件引发了社会各界对手术安全性的质疑和讨论,行业风险对爱尔眼科的业绩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营收增速从2011年52.54%猛降至25.14%,之后的两年影响持续,分别为21.02%、24.01%。
爱尔眼科最新行情,截止8月6日收盘(来源:东方财富网)
7月21、22日,抗疫医生艾芬在其微博再次放出视频,称与其他三位患者在共同揭露爱尔眼科出现的医疗事故问题。
去年12月31日,艾芬发微博公开举报爱尔眼科,称其在爱尔眼科实施了白内障手术,致使艾芬右眼视网膜脱落,几近失明。
爱尔眼科医生正在给患者做近视屈光手术(来源:腾讯新闻)
此消息一出,爱尔眼科在2021年第一个交易日股价大跌8.91%,市值蒸发上百亿元。
自此长达半年以来,艾芬一直持续关注并曝光爱尔眼科的各项问题,并且其自身与爱尔眼科的纠纷至今未有结果。
受医疗纠纷的影响,7月22日至7月26日,三个交易日内,爱尔眼科股价相继下跌,较21日收盘价67.33元,跌幅达15.64%,共计蒸发市值469.53亿元。
其中,仅26日跌幅就达10.4%,报收56.8元,随着暴跌之下恐慌盘大量抛出,爱尔眼科的成交量也大幅上升,当天总成交101.60万手,金额高达58.29亿元。
目前,爱尔眼科正积极寻求转型。
爱尔眼科实现快速起步,依靠的是白内障和准分子激光治疗手术,这两者手术最大的特点就是部分依赖仪器设备,并不需要医生有高年资的经验。这就不难理解为何艾芬口中的“流水线作业”,爱尔眼科得益于此手术快速扩张,如今也因此深陷医疗纠纷,真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随后,爱尔眼科采取二三线城市连锁扩张的模式,把在大城市司空见惯的眼科治疗仪器带到中小城市,加上大量营销,收获了大批市场。
值得一提的是,爱尔眼科在打入下沉市场时,曾采用“防盲办”部门,这部门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不断下到基层社区进行“筛查义诊”,包括给老年人测视力、验光、测眼压等,说服需要进行治疗的患者到医院进行相应的检查或手术。
当然,这样做自然让爱尔眼科极其快速地将老年人群体牢牢抓在了手中。
三、高光时刻
2021年8月4日上午,深水规院上市仪式在深交所上市大厅举行。随着上市宝钟的敲响,深水规院股票正式上市交易,该公司也成为创业板第1000家上市公司。
随着深水规院的上市,创业板也正式进入1000家时代,创业板公司数量占A股公司总数22.6%。
最新创业板指数,截止8月6日收盘(来源:东方财富网)
回首之初,2009年10月30日,首批28家创业板公司集体上市,成为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中的标志性事件。
随后的2010年8月12日,创业板企业迅速扩充至100家。2016年6月26日,随着中亚股份上市,创业板公司规模达500家。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全年,共有141家企业登陆创业板,成为创业板上市企业数最高的一年。
2020年8月24日,创业板再迎历史性时刻,万众瞩目的创业板注册制开闸,标志着全新的创业板时代开启,创业板也正式进入20%涨跌幅时代。
Wind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创业板1000家累计实现募资5626.19亿元(以上市日期计算),其中募资金额最高的为金龙鱼的139.33亿元,迈瑞医疗和宁德时代分别以59.34亿元、54.62亿元的募资额位列创业板第二、三位。
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重要成果,创业板以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支柱,数据显示,创业板1000家企业中,共有915家高新技术企业、586家战略新兴产业企业,占比分别达到92%和59%。
与此同时,创业板新技术、新产业集聚效应显著,涌现了宁德时代、迈瑞医疗、东方财富、爱尔眼科、汇川技术等一大批具有示范效应的新经济标杆企业,其中市值超万亿的上市公司有1家,超千亿的有18家。
创业板总市值Top20的公司主要集中在医药生物和电气设备/电子行业,上榜家数分别为8家和6家。Top20中仅有东方财富一家来自金融行业,其总市值达到3469.72亿元,排名第四。
如今,步入注册制时代的创业板,正在以更加包容、开放的姿态,全力支持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发展,成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
历年登陆创业板上市公司数量对比(来源:Wind)
作为创新资本引擎,自2009年正式开板以来,创业板始终是科创企业登陆资本市场的重要阵地。
2009年10月30日,首批28家创业板公司集体挂牌,这也标志着创业板正式扬帆起航。这一年,登陆创业板的公司仅为35家。
2010年,在创业板挂牌的上市公司家数达到115家,同比接近翻两番,也正是在这一年,创业板上市公司数量突破100家。2011年,创业板IPO发行热度不减,共有125家公司顺利敲钟。
2014年1月,A股IPO重启后,创业板总体保持着平稳有序的发行节奏;到了2016年5月,创业板上市公司数量突破500家;2017年创业板IPO数量更是达到历年峰值141家。
经历2018至2019连续两年的低迷后,2020年,伴随着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创业板IPO发行再次迸发新活力,2020年和2021年挂牌上市公司双双突破100家。
从整体募资规模来看,627家企业的募资规模在5亿元以下,占比62.7%;而募资规模在5亿至10亿元区间的企业占比26.8%,此外募资规模在50亿元以下10亿以上的企业占比在10.1%。
值得一提的是,创业板设立之初主要服务于自主创新的新兴企业和其他成长型创业企业。经过近十二年的发展,创业板市场逐步发展壮大,聚集了一大批优秀企业。
在创业板推出的2009年底,创业板36家公司总市值仅1610亿元,如今1000家公司撑起了13.55万亿元市值。
而10余年以来,创业板市值一哥也经历多次轮换。颇有风水轮流转的意味。
2009年-2010年,创业板市值一哥为乐普医疗;随后,主营水处理领域的碧水源一度占据市值一哥位置。2015年,温氏股份异军突起,成为当年的市值一哥,市值超1600亿元,但盘踞创业板一哥三年之后,创业板市值一哥再度易主,被宁德时代取代。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新能源电池龙头,宁德时代的上市吸引了市场的诸多关注。
上市之后,宁德时代的股价也随着新能源行业景气度的上升而不断上涨,逐步突破200元、300元、400元、500元大关,仅2020年全年,宁德时代就大涨230.48%。
今年以来,宁德时代股价不断创出新高,今年6月29日,随着股价上涨,宁德时代总市值一举超越五粮液,成为深市新的市值“一哥”,并延续至今。
截至8月4日盘后,宁德时代报569元/股,总市值1.33万亿元,仅次于贵州茅台的2.17万亿、工商银行的1.54万亿。
市值排名第二至第十的创业板上市公司依次为:迈瑞医疗(4623.40亿元)、金龙鱼(3906.80亿元)、东方财富(3469.72亿元)、爱尔眼科(3137.36亿元)、智飞生物(2806.40亿元)、汇川技术(2294.96亿元)、亿纬锂能(2256.33亿元)、阳光电源(2233.27亿元)、康龙化成(1804.45亿元)。
从行业来看,总市值Top20的创业板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医药生物和电气设备/电子行业,上榜家数分别为8家和6家。Top20中仅有东方财富一家来自金融行业,其总市值达到3469.72亿元,排名第四。
2018年至今,宁德时代一直稳坐创业板市值一哥的位置,与此同时,创业板的1000亿市值公司也由2019年之初的3家增长至最新的18家。
最牛创业板个股上市以来涨超117倍。
除了宁德时代,创业板十余年以来也诞生了不少十倍大牛股。
Wind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最新股价较发行价上涨超10倍的上市公司达到78家,其中25家上涨超20倍。
四、激流扬帆
十年磨一剑,早在2000年,筹办创业板的工作就已经被提上日程。2009年10月30日,首批28家公司正式登陆创业板,成为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进程中的里程碑事件。
从首批28家到1000家上市公司、总市值达13.6万亿、千亿市值公司18家、创业板指数超过3500点……一串串数据背后无不透视着创业板12年来的成长历程。
从行业来看,2015年创业板指前三大行业为信息技术、工业和医药卫生。如今生物医药目前则成为了创业板指第一大行业,权重占比约为27%,第二、三大行业为工业和信息技术,占比分别为17%、12%。
尤其是在创业板注册制落地之后,改革后的创业板聚焦服务高新技术企业、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如今,战略新兴产业占比超过85%,在生物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优势尤为明显。
截至目前,创业板十大权重股分别为宁德时代、东方财富、迈瑞医疗、阳光电源、爱尔眼科、沃森生物、亿纬锂能、汇川技术、智飞生物、泰格医药。
在创业板权重股的带动下,如今的创业板已经反超上证指数。
回顾创业板的发展史,我们可以从中领略到中国资本市场浓缩的历史。
2012年4月20日,深交所正式发布《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明确了创业板退市的相关规定,并于5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也标志着一个能够“吐故纳新、动态纠错”的创业板市场初步形成。
2013年1月,为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透明度和有效性,创业板在市场首推行业信息披露指引,根据新兴产业特点,先后制定了影视、医药、节能环保、互联网游戏、视频、电子商务等行业信息披露指引,并结合监管实践和市场情况,持续对行业信息披露指引进行梳理修订。
2014年5月,证监会发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办法》和《创业板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暂行办法》,是全面推进创业板市场改革的重要举措,一方面新规适当放宽财务准入指标,简化其他发行条件但强化信息披露约束,另一方面全面落实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和新股发行体制改革意见的要求。
2019年10月,A股重组新规正式落地,市场关注的核心内容为:简化重组上市认定标准,取消“净利润”等指标,允许符合国家战略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资产在创业板重组上市——这意味着创业板允许借壳上市。
2020年4月27日,中央深改委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总体实施方案》,创业板试点注册制改革正式落地。
仅用时119天,深交所即完成全部准备工作,2020年8月24日,注册制下的首批18家公司顺利登陆创业板。
创业板从2009年创立至今,已有12年。12年来,从首批28家公司上市,到上市公司数量达到1000家,这份“成绩单”呈现的不仅是创业板上市公司数量量级的跨越,还隐含着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趋势。在1000家企业中,创业板新经济集聚效应显著,新技术、新产业含量越来越高。数据显示,创业板共有915家高新技术企业、586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占比分别达到92%和59%。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四个产业已呈现出明显的集聚效应,合计占比近50%。
步入注册制时代的创业板,正在以更加包容、开放的姿态,全力支持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发展,包括设置了多元丰富的上市条件,完善信息披露、交易、退市等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以及同步推进“增量+存量”改革,在制度适配、新旧衔接等方面作出一系列探索性安排。
在A股市场乃至整个资本市场,我们在不断地书写历史,也在不断地改写历史。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注册制和其他监管机制不断完善的情况下,中国A股市场将以更加鲜活的方式矗立于全球资本市场的巅峰。
(本文数据来自Wind资讯、新浪财经、深交所官网、东方财富网等)
(本文图片已标明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来源:资鲸网 作者:世纪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