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9日,英伟达(AMD)在2021年GPU大会上宣布了全新产略「GPU+CPU+DPU」的三芯战略。这确实是个超级大杀器! 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将公司过往二十年的软件、硬件技术的经验全部汇聚在「 Omniverse」这个全宇宙平台上。所以,对于最近爆火的元宇宙,我们认为英伟达或许是元宇宙概念最大的受益者!你想玩游戏感受畅快淋漓么?你想人工智能运算性能高效么?你想的一切都需要技术支持,英伟达就是答案。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关于英伟达和GPU,笔者曾在过往研究文章《真的缺“芯”了吗,全球半导体行业的概览与诊断》中详细分析过,感兴趣的可以点击查看。元宇宙,是近来爆火的话题。很多人认为元宇宙目前只停留在炫酷的PPT 和设想中,离真正产业链的建立,还是比较遥远。那么,进入2021年的四季度,目前究竟有哪些成型的产业是依旧值得我们关注和追踪的呢?是新能源?半导体?还是大消费和医疗?......
本期,我们就来探讨这个话题。
一、从公募基金调仓看端倪
公募基金经理,不能说是神一样的存在。但绝对是投资专家中的专家,他们拥有大量的一线资源,足够的团队和精力去做投研,或许他们的投资收益没法保障,但从长期投资策略看,他们都是擅长捕捉行业景气度来实现阿尔法的基金经理。这些基金经理会选择某一个或者某几个阶段性景气度较高的行业,作为“超配行业”,以此来获取高景气行业的“阿尔法”。也就是说,他们的风格不会通过偏离某个单一公司来实现阿尔法,而是在整体分散的情况下,通过偏离某些重点行业,从而实现超额收益。所以,定期对这类基金经理的配置做跟踪,并总结梳理,我们就能够从侧面印证各个产业链未来一段时间的景气度情况。
本次,我们就选取几家较有代表性的“景气度跟踪”型基金经理,从他们三季报最新的公开调仓探究下未来热门的产业链:
(资料来源:各基金公告,资鲸网整理)
十大配置层面来看,6位经理有部分重合,聚焦在新能源车、光伏、半导体、纺织服饰、医药等领域,这意味着它们对这些产业链的景气度偏好比较高。
(资料来源:各基金公告,资鲸网整理)此外,对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景气度经理之间存在一定的分歧。 关于新能源行业,目前投研界的配置增减情况确实不一,但从减持新能源的基金经理策略分析看,他们只是根据风险偏好及大环境变化做出的结构性调仓,丝毫没有流露出对新能源产业链的半点看空,我们先看减持新能源基金经理的想法:
(1)融通行业景气基金经理——邹曦:“展望未来,大环境将逐渐发生转折。随着USA刺激力度减弱,海外需求带动的出 口增长将逐渐回落,通胀压力将有所缓解;地产基建相关的投资需求将逐渐回归平稳增长,导向将表现为基建稳增长和地产防风险,整体增长将逐步企稳。本季度对配置结构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调整,降低了通用自动化、新能源汽车、旅 游免税等产业链的配置,增加了房地产、证券、建材等产业链的配置。目前组合 以周期为主,科技板块配置为辅,消费板块配置较低。其中,周期板块以房地 产、工程机械、重卡、建材等行业为主,科技板块以光伏、通用自动化等行业为主,消费板块以服装、CXO等行业为主。”
(2)农业银行领先基金经理——张峰“主要对新能源、半导体、新兴消费和医药进行了配置。八月适当增加了光伏的配置,同时对新能源、半导体、军工、新兴消费和医药进行了配置。九月份增加了光伏、新兴消费和计算机的配置,同时对半导体进行了减配。展望2021年四季度,整体继续保持谨慎乐观的态度。风险偏好方面,预计四季度 风险偏好情况仍将呈现中枢波动。同时,认为四季度行业间分化将逐步收窄。四季度,将新兴消费作为重视的板块,同时,维持对医药,新能源方向的配置。” 对于新能源的未来的景气度,
(1)首先我们来看配置新能源的头铁,同时也是今年收益较高的东方阿尔法优势产业混合型基金的看法:
三季度A股市场的特征是整体震荡,结构分化。首先,疫情反复压制经济活动,国内陆续出现阶段性和区域性的疫情,对于局部地区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产生比较大的扰动,海外疫情也呈现此起彼伏的状态,对全球经济活动的抑制作用短期无法消除,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其次,在房地产政策收紧之后,地产销售下滑,房地产产业链对经济的拖累效应开始显现,以恒大集团为代表的部分民营地产公司出现流动性问题,导致实体经济和金融体系承受较大压力,也对市场流动性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同时,宏观环境复杂多变,通胀压力日益增加,国内外天然气、煤炭、石油等能源价格大幅度上涨,国内缺电形势严峻,市场开始担忧“滞涨”环境的出现。与宏观经济复杂多变对应,三季度资本市场结构剧烈分化。一方面具有价格上升特征的有色、钢铁、煤炭、化工等周期板块表现突出,其中尤其是煤炭、新能源汽车的上游锂资源板块、部分紧缺化工品板块涨幅巨大。
另一方面,以食品饮料、医药、社会服务为代表的消费板块跌幅较大,行业指数跌幅都在15%左右。基于前期的研究,我们判断2021年下半年新能源汽车板块将继续经历“戴维斯双升”的投资机会,我们处在这一轮新能源汽车板块的主升浪中,东方阿尔法优势产业基金在三季度仍然重点配置新能源汽车行业。在新能源汽车板块内部,我们判断在产业趋势爆发和行业景气快速上行阶段,上游资源由于受到供应的限制,会有很大的涨价弹性,是最为确定且最有弹性的细分方向,我们提前重点布局了锂电池上游资源端的锂和镍,以及部分紧缺材料环节,获得了较好回报,三季度基金净值涨幅分别为A类30.69%/C类30.53%,在同类型基金中位居全市场前列。
对市场整体而言,我们认为市场仍然处在中期上行的趋势当中。三季度以来国内经济压力进一步增大,四季度政策稳增长力度会逐步加大。
随着恒大及部分地产企业资产处置的推进,房地产行业对社会流动性的冲击已经边际减弱。从9月份的PPI和CPI数据来看,在总需求偏弱的背景下非食品消费复苏也较为疲软,目前PPI并没有向CPI传导,我们判断“滞胀”环境不会出现,货币政策受CPI制约的可能性不大,我们认为四季度货币政策将会进一步放松,宏观流动性环境会有比较显著的改善。中美关系缓和,有利于市场风险偏好提升。十月初,中美外交高层瑞士会晤持续6小时,双方均表示会晤是有建设性和坦诚的。我们认为这是中美关系阶段性缓和的重要观察信号,对市场风险偏好提升起到推动作用。新能源板块在经历前期的较大涨幅后,近期出现一定的调整是上涨过程中的正常现象。
但从产业的角度,我们看到9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同比和环比均维持高速增长,强劲的数据验证了我们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趋势爆发和行业景气快速上升的判断。经历调整之后,板块的估值回到更具吸引力的位置,新能源汽车仍然处在“戴维斯双升”的主升浪中。四季度东方阿尔法优势产业基金仍将集中配置新能源汽车板块。我们将在新能源板块内部做持续的结构调整和优化,重点配置锂电池和中游电池材料环节(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隔膜、铜箔等等)。在产业趋势继续快速上升的阶段,以上板块大部分公司考虑到今年和明年业绩高速增长之后,明年市盈率30倍左右,估值合理,业绩有超预期空间,具有很强的投资性价比。未来我们将重点关注新能源、军工、高端装备、半导体、工业自动化、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硬核科技领域的投资机会。
(2)再看银华中小盘基金经理—李晓星的看法:
新能源板块依然是目前重点研究的科技制造业,当前市场上有关新能源行业被“透 支”的声音比较多,如果看到明年其实当下新能源产业估值还是便宜的,还是在合理的区间。对一个行业来讲,景气度持续时间越长的估值也越高,所以现在新能源行业还处 于一个无论是大环境层面还是基本面都非常良性的环境当中,还没有到一个风险 区域,只是短期累积的涨幅比较大,需要时间消化一下。相比于业绩预期过高的 电动车上游,更加看中游制造业一些。市场有点高估了上游的盈利能力,而低估了中游的技术进步降本能力。电力的短缺以及石油、天然气和动力煤的持续上行,使得新能源运营企业的资产 得以重估。近期的电力市场化的调节方式是有效的调结构的方式,高耗能产业会 对应更贵的电价,同时在一定时期内可再生能源并不纳入能耗指标,新能源运营商是受益的行业,这个也是三季度增配的重点行业。随着锂精矿的价格持续上涨,各家公司都加大了建设和开采力度,预计在明年年 中将得到缓解,之后的价格倒也不存在大幅下跌的基础,只是价格将出现一个天花板。锂矿相关标的鸡犬升天估值扩张阶段已经过去,后面将看业绩兑现了。
二、线索都指向了高端制造
6大景气度经理们都把目光聚焦在新能源车、光伏、半导体、纺织服饰、医药等领域,其实都指向了一个共同坐标:高端制造。习总书记早在多年前就提出来“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八字箴言。我们从今年以来高层的系列对策中会得到一些思路:
(1)碳中和。碳中和的提出对中国经济转型具有指向意义,不仅意味着高质量的经济增长,也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从仿效美国的“金融+消费”模式转向了德国“制造+全民福利”模式。
(2)共同富裕。无论是课外培训的“双减政策”,还是对房地产严厉控制、对信用债违约的清理,近来对互联网平台反垄断的举措,都凸显了“注重公平,兼顾效率”的核心逻辑。因此,经济增长模式的改变,注定了全社会利润流向的变化——从金融和消费向制造业倾斜,未来的产业链景气度,更多会往这方面倾斜。德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就是把制造业改造成为最有盈利能力的行业,动力电池、国产芯片替代、光伏和风电都先后爆发,所以,我们应该相信这个方向将是中国未来至少五年的主流方向。那么,制造业如何创造出更多的盈利和更好的成长呢?我们根据回溯制造业的重要指标回溯一下历史,
(资料来源:各基金公告,资鲸网整理)从图中可以看出,2016 年之后,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深化推进,低端产能退出市场,制造业的产能利用率开始逐步提高。从上图我们看到2018-2021年,尽管需求不振导致整体收入端同比再度下滑,又叠加2020年新冠疫情的干扰,但是这些年制造业投资一直保持正增长。
更具体一点来看:
(1)左图可以看到:从2016年开始供给侧改革,制造业的营业收入是下行的。但总资产周转率却在2019年出现拐点,从整体来看制造业营收不理想,但其产能利用率却在大幅提高。这表明,制造业内部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即低毛利不赚钱的制造业被淘汰,而高利润赚钱的制造业起来了。
(2)右图可以看到:固定资产的周转率自2017年初就开始从0.55的水平跃升到0.6以上,而总资产周转率则出现了陡峭的上升,制造业运转比原来更快更强了。并且,2021年上半年,制造业产能利用率创了2015年以来新高,无不彰显出制造业落后产能有效出清,供给端正在向高质量方向转型,而且产能利用率提高直接导致总资产周转率发生了良性变化,企业的盈利能力有了显著改善。我们知道,总资产周转率的公式为:总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固定资产+存货+应收账款)所以,要想让总资产周转率变快,要么分子营业收入变大,要么分母固定资产、存货和应收账款变小。当产能利用率提高时,固定资产单位时间创造的价值就在增加,等同于不需要固定资产增大企业得到更多产出。当存货周转率上行企业的存货自然减少,产品畅销自然应收账款减少。
【对于实体企业来说,固定资产周转率反映了企业利用固定资产赚取收入的能力,固定资产周转率越高,表明其设备被利用的频次更高,所以可以用固定资产周转率来衡量企业生产端产能利用率的变动情况】即使宏观上看营收没有增长,但产能利用率提高、存货周转加快,应收账款变小,企业就能赚钱,或者从结构上看,过去制造业赚着比细薄的利润,而今制造业升级了可以赚到丰厚的利润,甚至产品还供不应求。
那么,关于高端制造业又会具体到哪些行业和公司呢?
光伏? 锂电池? 医疗器械?机器人?数控机床?隆基股份?通威股份?宁德时代?通策医疗?......
欢迎感兴趣的朋友在下方交流,我们将根据大家的反馈意见,在下一期的研究分享中,挖掘出具备足够可预期成长空间的行业和潜在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