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岁末话A股:把握经济脉搏,追踪市场轨迹,最新IPO排队企业超800家

来源:世纪浪人  时间:12-12 智库
每到年终岁末,各种总结总是纷至沓来,今天,我对2021年度的A股作一个小小的总结,以飨读者。说总结,其实有点过,因为A股上市公司年报预披露时间都没到,现在不过是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些最新的数据集合而已。

资鲸网原创出品,首发资鲸网,了解更多有料创投资讯请下载资鲸网APP。

封面图片:中国电信上交所主板上市仪式(来源:上证路演)

   【前言】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不知不觉中我们前行的脚步已迈向了牛年的岁末,即将开启虎年火红的征程。

  每到年终岁末,各种总结总是纷至沓来,今天,我对2021年度的A股作一个小小的总结,以飨读者。说总结,其实有点过,因为A股上市公司年报预披露时间都没到,现在不过是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些最新的数据集合而已。

  位于北京金融街的中国证监会大楼(来源:新华社)

  一、A股概览

  1.A股简介

  我国A股包括主板、创业板、新三板、四板以、科创板及北交所“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⑴主板市场

  主板也被称为是一板,指的是沪深两市的主板市场,国内大型上市公司大多集合在主板市场中,这里的上市门槛很高,但是对于股民来说交易的门槛却很低。

  ⑵创业板市场

  创业板被称为是二板市场,被命名为创业板的含义就是为那些初创型的企业和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上市融资的渠道,因为这些企业的规模一般较小,成立时间也较短,所以无法满足主板上市的条件,创业板就应运而生。

  ⑶新三板市场

  新三板市场的全称叫做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其实在这里进行交易的股票术语非上市股票,也就是不能线上自由买卖交易,只能线下交易,其实严格来说,新三板中的企业不能算是上市公司。

  ⑷四板市场

  四板市场是区域性股份转让市场的简称,顾名思义,只能在某个区域内进行公司股份的转让交易,同新三板类似,但是却有更大的局限性。

  ⑸科创板市场

  科创板自2019年推出以来,异常火爆,科创板是我国首个试行注册制的板块,也是注册制推行的先行军,既然命名为科创板,那么其中的上市公司大多都是科技类创新型公司,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以后的科技也将会越来越重要,谁掌握了尖端科技,谁就屹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国家对于科创型企业也是大力扶持的。

  ⑹北京证券交易所

  “北交所”是在新三板现有精选层的基础上组建的北京证券交易所,形成了与沪深交易所相同的场内交易所。

  北京证券交易所的主要目标是坚持服务于创新型中小企业,进一步提升服务中小企业的能力,打造一条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与沪深交易所形成差异化。

  交易区别:在北交所上市的股票,将不设涨跌幅限制,上市后第二天起涨跌幅限制为30%。

  交易门槛:两年交易经验和20日的日平均资产不低于500.000元的交易门槛,与科创板的要求相似。

  个别投资者不符合交易门槛想要参与的可考虑通过公募,公募基金是有权购买精选层股票的。

  北交所揭牌暨开市仪式(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2.2021年度A股主要指标

  相比于2020年的低沉,随着后疫情时代经济的复苏,2021年全球IPO市场都表现活跃。无无论是A股、港股,还是美股,IPO上市公司都有不错的成绩,尤其是A股,新股发行量创历史新高,仅上半年新股数就增加109%。

  2021年11月15日北交所鸣钟开市,正式成为中企冲刺二级市场的新目的地。

  今年以来,资本市场在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方面成绩显著,IPO数量和募资规模双升。据相关数据统计,截至12月8日,年内A股市场共有461家公司(包括北交所新上市11家公司)首发上市,较去年同期增长29%;首发实际募集资金达4634亿元,同比增长5.6%。

  从上市板块来看,今年注册制下科创板新上市公司150家、创业板新上市公司183家、北交所新上市公司11家,合计344家,占比为74.6%。

  截至2021年12月10日,A股上市公司共计4703家,其中上交所2022家(主板1655家、科创板367家),深交所2599家(主板1523家,创业板1076家),北交所82家。

  有10个城市的上市公司数量超过100家,北京以421家高居榜首、其次是上海380家,深圳则以371家位列第三,这3个城市的上市公司数量占据总数的25.20%。

  其余入榜前十的城市分别为杭州、苏州、广州、宁波、南京、无锡、成都。值得一提的是,随着观想科技12月6日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成都的A股上市公司数量刚好突破100家大关。

  上交所发行股票数据相关指标总计(来源:上交所官网)

  深交所发行股票数据相关指标总计(来源:深交所官网)

  北交所发行股票数据相关指标总计(来源:北交所官网)

  募资情况:截止2021年11月28日,上交所主板年度累计募资1562.40亿元(另有4家在发行阶段);上交所科创板年度累计募资1520.33亿元(另有8家在发行阶段);深交所主板年度累计募资224.82亿元(另有2家在发行阶段);深交所创业板年度累计募资1177.09亿元(另有13家在发行阶段)。北交所82家IPO公司完成上市,募资122.36亿元。

  对于今年IPO数量和募资规模实现双升,笔者认为,一方面,随着科创板和创业板注册制的实施,满足越来越多企业的IPO需求,使得今年A股IPO数量及募资规模实现较快增长;另一方面,“十四五”规划落地等为部分行业带来发展新机遇,企业通过IPO融资以投建新项目或维持现金流稳健的意愿不断提升。

  从行业分布来看,新兴产业企业加速登陆资本市场。据统计显示,在年内新增的461家上市公司中,生物医药(49家)、机械设备(73家)、电子(47家)等三大行业募资金额居前,分别为553亿元、500亿元、494亿元,对应企业数量合计169家,占比为37%。

  板块方面:今年涨幅排前的十大板块分别是,白酒、航空航天、光刻胶、生物疫苗、医疗行业、太阳能、农业种植、食品饮料、芯片、锂电池板块。今年因继续受到全球疫情的冲击,旅游、影视,石油、文化传媒、珠宝首饰、工艺商品、环保工程、多元金融、民航飞机、高速公路等行业不被资金看好,整体以下跌机会较多。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沪深两市11月32宗IPO数量与上个月持平,低于8月和9月;总募资额录得358亿元,和10月相比缩水约78亿元。当月,沪深主板、科创板和创业板IPO募资总额分别为38亿元、185亿元和135亿元。这也是沪深两市连续第三个月没有吸金50亿元以上的大型或超大型IPO。

  截止12月10日,A股三大指数分别为:深成指:15111.56;上证指数:3666.35;创业板指数:3466.80。

  3.排队情况

  据全景数据监测显示,截止12月10日,IPO信息披露在审企业共计826家,其中,A股主板212 家(上交所主板、深交所主板),上交所科创板和深交所创业板共计552 家,北交所62家。

  据证监会、上交所、深交所和北交所网站公开数据显示,截止12月10日 ,参与A股IPO相关机构中,保荐机构88 家,律师事务所118 家,会计师事务所45 家。

  北交所已经信息披露的62家企业涉及12 个行业。其中,排在第一位的是机械设备,通信排在第二位,第三位的是计算机。

  券商方面:中信证券、中信建投、国泰君安、华泰联合等券商保荐项目势头强劲,分别名列前四位。

  4.被否情况

  今年前11个月总共被否企业共26家,其中1、2月被否企业均为2家,3月为4家,4、5月各有一家被否,7月4家被否,6月和8月无企业被否,9月有6家企业被否,10月1家企业被否。

  自9月后,A股IPO过会率连续3个月走低。今年1-11月的过会率分别为90.32%、90.63%、82.05%、92.59%、95.65%、90.7%、85.11%、94.74%、89.74%、83.33%、81.58%。

  9月创下年内被否企业数最高记录,但由于安排了62家企业上会,其过会率为89.74%,10月尽管只有1家公司IPO被否(另有两家被暂缓审核),但当月只有18家公司IPO上会,不到9月(62家)的1/3,过会率为83.33%。

  相关统计显示,今年以来,共有17家企业被暂缓表决或取消审议,除三家未安排再次上会、两家企业撤单之外,12家二次上会企业仅有6家获通过,通过率仅50%。其中林华医疗被安排三次上会,最终仍未通过。

  2021年前11月上会企业暂缓及取消审议一览表(来源:挖贝网)

  二、骄人业绩

  因四季报和年报要在2022年年初才能出来,目前我们只能看到三季报数据。

  据东方财富网统计:截至2021年10月31日,A股市场沪深两市4525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21三季度财务报告,未披露三季报的上市公司为中芯国际(将于11月11日披露)。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数据

  从单季度可比数据来看,2021年三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速有所下滑,最新数据为17.83%,仍处于历史相对高位,近3个季度同比增速为(2021Q1:34.85%、2021Q2:26.69%、2021Q3:17.83%),三季度环比降幅为1.08%。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数据

  从申万一级行业(2021)的业绩表现来看,建筑装饰、石油石化、银行是沪深两市营收大户,行业总营收均超4万亿银行净利润超万亿非银金融、石油石化、医药生物、基础化工、建筑装饰、交通运输、电子、食品饮料、煤炭、钢铁、电力设备和机械设备净利润超千亿而美容护理、社会服务和综合3大行业归母净利润不足百亿农林牧渔是唯一三季度亏损的行业。

  营收净利率方面,银行、食品饮料、基础化工、煤炭、建筑材料、美容护理、非银金融、医药生物、环保和传媒行业相对较高,超过10%。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数据

  同比,在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交通运输行业净利润同比增幅超3倍,涨幅最高,石油石化行业增幅也达2.08倍,有色金属、钢铁和基础化工涨幅超100%。商贸零售、美容护理、公用事业、房地产和农林牧渔5个行业三季度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同比负增长,分别下降13.14% 、15.25% 、22.81% 、31.97% 和108.36 %。

  上市公司营业收入方面,两桶油占据前两位,中国石化收入达到约2万亿元,中国石油营收达1.88万亿。银行、建筑装饰及非银金融行业公司上榜居多,另外上汽集团、建发股份、绿地控股、物产中大和厦门国贸排名也靠前。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数据

  净亏损榜单中,华夏幸福亏损134.56亿位居榜首,还有5家上市公司亏损超70亿,分别是中国国航、中国国航、温氏股份、中国东航、正邦科技和苏宁易购。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数据

  截止11月30日止,A股前100家企业总市值共计37.14亿元,较上月百强企业累计市值减少2.13%,入围门槛也由上月的1480.21亿元减少2.56%跌至1442.31亿元;百强企业覆盖了23个省份,北京上榜企业数量最多,有27家,较上月的26家新增1家;百强企业涵盖了39个行业,其中有14家为银行,从事电力设备、证券、饮料制造的企业均不少于5家。

  总市值超万元的企业由上月的7家减少至6家,分别是贵州茅台、工商银行、宁德时代、建设银行、招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石油总市值由上月的10029.55亿元减少14.05%跌至8620.29亿元;贵州茅台稳居榜首,其总市值和股价持续增长,前10强企业中还有宁德时代的总市值和股价也在持续增长。

  天赐材料、大全能源、泰格医药、长安汽车、中航沈飞5家企业总市值排名跌出百强,其中有2家为电力设备企业,取而代之上榜的是中国广核、天齐锂业、华友钴业、闻泰科技、万泰生物,其中有2家为能源金属企业;包括前6强企业在内的17家企业排名不变;37家企业排名上升,亿纬锂能、歌尔股份均上升超过20个名次;41家企业排名下降,通威股份降幅最大,下降19个名次跌至第67。

  34家企业总市值较上月有着不同程度的增长,亿纬锂能增幅最大,增长28.9%,天齐锂业增幅也超过20%达到了25.25%;中国银行、民生银行总市值与上月相比无明显变化;64家企业总市值减少,通威股份、中国中免减幅均超过20%。

  数据来源:同花顺(智研咨询整理)

  三、年度之最

  1.市值最高:市值最高的股票依然由茅台(sh.600519)把持,截止12月10收盘,茅台总市值2.63万亿。

  2.最强的板块:银行、食品饮料、基础化工、煤炭、建筑材料等板块排名前五。

  3.涨幅最大的股票:科创板热景生物(sh.688068),最大涨幅达340%。

  4.跌幅最大的股票:斯太尔退(sz.000760)跌幅达78%,排名第二的是北讯退(sz.002359),跌幅74%。

  5.股价最高的股票:当属茅台,茅台在12月9日涨3%,站到了历史高位,最高时2100元。

  6.新股最高发行价: 12月7日晚间,禾迈股份(sh.688032)发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发行公告,公司发行价定价为每股557.80元,对应发行人2020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孰低的摊薄后市盈率为225.94倍。超越义翘神州,成为A股史上“最贵新股”!总市值167.34亿。

  7.终止审核最快的IPO:10月8日晚间,上交所官网显示,联想的科创板IPO(首次公开发行)审核状态由“已受理”更改为“终止”。联想和保荐人中金公司当日分别递交了上市文件撤回申请。

  科创板“一日游”,从受理到终止,仅一个工作日,联想集团的“红筹CDR回A第一单”梦想落空,百亿元募资计划也随之搁浅。

  酝酿了大半年之后,联想集团的“回A”之路戛然而止。

  四、A股年度大事记

  1. 北交所成立

  北京证券交易所(简称北交所)于2021年9月3日注册成立,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我国第一家公司制证券交易所,受中国证监会监督管理。经营范围为依法为证券集中交易提供场所和设施、组织和监督证券交易以及证券市场管理服务等业务。11月15日揭牌并举行开市仪式。

  北交所坚持以下原则:

  坚守“一个定位”。北京证券交易所将牢牢坚持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市场定位,尊重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规律和成长阶段,提升制度包容性和精准性。

  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是北京证券交易所与沪深交易所、区域性股权市场坚持错位发展与互联互通,发挥好转板上市功能。二是北京证券交易所与新三板现有创新层、基础层坚持统筹协调与制度联动,维护市场结构平衡。

  实现“三个目标”。一是构建一套契合创新型中小企业特点的涵盖发行上市、交易、退市、持续监管、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等基础制度安排,提升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普惠金融的能力。二是畅通北京证券交易所在多层次资本市场的纽带作用,形成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成长路径。三是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形成创新创业热情高涨、合格投资者踊跃参与、中介机构归位尽责的良性市场生态。

  2.深交所主板、中小板合并

  2021年4月6日,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和中小板正式合并,标志着中国股市改革又向前迈进了坚实的一步。

  3.新股破发

  2021年年度新股破发较往年有所增加,A股、港股、美股均有破发现象,港股破发较多。

  新股破发意味着股票估值过高。估值过高的股票,即使是在环境很好的估值窗口公开发行,但一旦遇到大盘波动很快就会被打回原形,在不可抗的趋势下,产生流动性紧缩,很容易就出现破发。它自身存在较大的问题,比如内控问题失控,会导致主要机构投资人对公司企业预期丧失信心,那这只新股也就失去了募股时承诺的价值,没有实现预测的成长性,就会下跌。市场的二级投资人都是非常现实的,即便是所谓热门概念股,他们也不会接盘,市场会通过判断将价格一直调整到能承受的估值为止。

  新股破发的根本意义是企业未来的市场期望价值低于发行时的预期价值,这是个动态事件,在港股和美股市场,因为交易制度非常完善,使得市场的流动性溢价并没有这么高,所以破发就成了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比如中国电信回A,尽管启动“绿鞋机制”,仍然出现破发现象,其他破发新股笔者就不一一列举了。

  4.独立董事现辞职潮

  11月中下旬,因康美药业的百亿造假案,引起了独董圈大震撼!

  康美案一审判决要求未直接参与造假但在案涉定期财务报告中签字的13名董监高,承担一定范围内的连带赔偿责任。尤其值得关注5名独立董事的连带比例为5%或10%,对应金额高达1.23亿元或2.46亿元,远超其任职期间在康美所获薪酬。

  有网友戏称:某独董拿一年12万的薪酬,以为来旅游下,吃吃饭,签签字,然后带点老山参回家的美差,突然变成了上亿的负债。

  当风险和收益完全不匹配,越来越多的独立董事选择辞职。

  从11月12日至19日,仅仅一周时间,就有18家上市公司密集披露独立董事辞职公告,其中包括ST华鼎、欣旺达、ST光一、酒钢宏兴、星源材质、中马传动、大恒科技、广田集团、辽宁成大、木林森、漳州发展、ST榕泰、真视通、华电能源、开山股份、富春环保、苏美达。

  5.SEC重新修订《外国公司问责法案》,中概股回归加速

  12月2日,美国证监会SEC公告,已修订完善了《外国公司问责法案》相关的信息提交与披露的实施细则。这意味着针对中概股公司监管的政策已经全部制定完成,正式进入实质性执行阶段。此法案如同一颗重磅炸弹,立刻给中概股造成毁灭性打击。众多中概股公司“流血拼杀”,回归的脚步也加快了。

  6.百济神州实现三地上市

  12月6日,百济神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济神州”)披露了A股发行网上中签结果,中签号码共有82839个,每个中签号码只能认购500股百济神州股票。至此,百济神州科创板上市仅差临门一脚,即将成为首家“N+H+A”生物科技公司。

  据招股书披露,本次科创板IPO百济神州拟公开发行股票的数量约为1.15亿股,其中网上发行1610.75万股,发行价格为192.6元/股,是继义翘神州后年内第二只高价股;募集资金多达222亿元,刷新科创板开板以来生物科技企业最高募资纪录;若全额行使超额配售选择权,则百济神州新股发行数量将扩大至1.32亿股,募资额最高或达255亿元,其在二级市场上的总市值也已超2000亿元。

  7.科创板研发投入创新高

  截至2021年12月10日,科创板上市公司达367家,总市值超56262.21亿元,首发募集资金总额超4583亿元。平均市盈率为72.15,超创业板(62.13),并远超上交所主板(16.67)和深交所主板(25.69)。

  367家上市公司合计研发支出超490亿元(去年年报),平均每家公司研发支出超1.35亿元。根据企业2021三季报和年中报,361家企业研发支出占营收比例平均值分别为28.91%和18.16%(其中上海谊众-U未录入相关数据),中位数为8.44%和8.64%,硬科技属性明显。

  2022年,科创板将迎来开市3周年,科创数据研究中心(SMDC)将持续以“八大力”指标体系为基础,研究科创板优质企业,分析“硬科技”企业基因,生成“硬科技”企业图谱,描绘科创板全景,助力科创企业高质量发展。

  8.A股史上刑期最长的判决

  据“上海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微信号消息,12月8日上午,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公开宣判被告人顾国平、侬锦、陈雨、朱军、王晶晶、张冀敏等人操控上市公司“天下秀(原名慧球科技)”集资诈骗一案,对顾国平以集资诈骗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对侬锦、陈雨、朱军、王晶晶、张冀敏以集资诈骗罪分别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至十年不等的刑罚,并处没收个人财产人民币五百万元至六十万元。

  五、结束语:虎年的期待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162年前,英国著名作家查尔斯·狄更斯在《双城记》一书开首写道,这句话到今天仍然实用。

  尽管此时已是寒凝大地的时节,我却仿佛听到了春雷滚滚、感受到了春潮涌动。新的一年,是值得期待的一年,是共和国更加走向辉煌的年景。我们热切期盼即将来临的虎年——虎虎生风、A股牛市长久,期盼国泰民安。

  “十四五”时期,新能源相关产业链、数字经济相关产业、通信技术、医药生物等领域将迎来发展新机遇。而受疫情等因素影响,以医疗器械为首的医药行业业绩增长较快。这也促使相关领域企业通过IPO融资扩大规模或开拓新业务。

  随着注册制改革落地以来,A股引入大量优质科技创新企业,壮大了上市公司队伍,同时也为A股市场增添了科技创新元素,逐渐弱化以往传统周期行业为主导的市场特征。从这一两年引入的科技创新型企业来看,有不少属于新经济领域的头部企业,这些企业正处于高速成长阶段。引入高成长的科技创新企业,有助于A股市场形成优胜劣汰机制。

  据新华社12月10日消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8日至10日在北京举行。会议要求,2022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各地区各部门要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各方面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

  在明年对经济工作中,会议提及,改革开放政策要激活发展动力,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股票注册制迎来新的里程碑。

  注册制改革是完善要素资源市场化配置的重大改革,也是发展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的关键举措。分析人士一致认为,这对2022年资本市场改革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

  有专家推断:未来A股IPO将以科技创新型企业为主。随着证券市场开放不断推进、注册制不断深化,我国金融市场资金或将倾向于选择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较大发展潜力的优质企业,IPO募资不足、首日破发等现象将趋于常态化。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认为:“随着全市场注册制基本到位,我们资本市场的基础制度将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尤其是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改革,将达到一个更高的高度,所以注册制全市场覆盖,是宜早不宜晚。”他建议,在实践中,要更加注重通过错位发展、转板机制等凝聚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的合力,构建功能互补、有机联系的多层次市场体系,更好满足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多样化融资需求。

  全面实行注册制是“十四五”时期资本市场改革和制度建设的关键抓手。全面实行注册制后,资源能够更好在市场中进行有效配置,整个社会资源将可进一步向优质企业倾斜,这对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支持科技创新、实现经济转型有着重要意义。

  一个伟大的时代即将来临,我们翘首以待!

  (本文数据来自Wind资讯、同花顺、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新浪财经、挖贝网、全景网、沪深北交所等)

  (本文图片已标明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来源:资鲸网 作者:世纪浪人)


资鲸网APP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更多精彩内容随你看。
投资分析师
致力于培养并认证新时期股权投资菁英人才
马上查看详情
投资分析师
致力于培养并认证新时期股权投资菁英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