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浪人:滴滴正启动从纽交所退市程序,下一站会是港交所吗

来源:世纪浪人  时间:12-19 智库
12月3日,滴滴出行官方微博公布了一个重大消息,目前公司已经启动在港交所退市的工作,后续将启动在香港上市的准备。要知道,滴滴是在今年6月30日正式在美国纽交所成功上市的。短短5个月的时间,滴滴便宣布退市,其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资鲸网原创出品,首发资鲸网,了解更多有料创投资讯请下载资鲸网APP。

封面图片:长龙航空与滴滴快车品牌合作,推进更美好出行方式(来源:湘湖网)

   【前言】近三年来,滴滴一直是媒体关注的焦点,上热搜成了家常便饭,隔三差五就曝出一条负面新闻,如2018年5月6日祥鹏航空空姐李某郑州打车遇害案;2018年8·24乐清女孩乘车遇害案等等……然而,2021年6月30日,滴滴在纽交所悄然挂牌上市,发行价为14美元,位于13-14 美元的发行区间价格上限,共发行3.17亿股。以发行价计算,滴滴市值约670亿美元。如此体量的公司上市既没有撞钟,也没有开新闻发布会,而且选择的时间又是非常的敏感,刻意为之是显而易见的。

  但始料未及的是,中国政府的反应更加迅猛。7月2日,国家网信办就宣布对其进行网络安全检查,而且暂停了新客户的发展。到7月4日,调查结论公布了,指控滴滴严重违法违规收集客户个人信息,做出的处罚决定也是非常严厉的,就是滴滴出行App下架。这是中国政府对一家境外上市公司首次动用《国家网络安全法》。

  12月3日,滴滴出行官方微博公布了一个重大消息,目前公司已经启动在港交所退市的工作,后续将启动在香港上市的准备。要知道,滴滴是在今年6月30日正式在美国纽交所成功上市的。短短5个月的时间,滴滴便宣布退市,其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滴滴出行官博发布从纽交所退市消息截图(来源:新浪微博)

  一、滴滴出行历次融资

  滴滴上市是低调的,证监会及其他机构的调查也是紧锣密鼓的。滴滴从2021年6月30日挂牌纽交所,到计划退市,不到半年时间。在这段时间内,网约车市场却风起云涌,多家企业融资扩张,抢食滴滴无法拉新的时间窗口。

  滴滴历史总融资大约258亿美元,截止12月16日最新市值306.28亿美元。从2016年6月至IPO轮,在这期间滴滴融资总额超过218亿美元(折合人民币)近1400亿元被套牢,难以从容脱身。

  滴滴美股最新行情,截止美东时间12月16日16时(来源:富途牛牛)

  滴滴于2012年9月在北京正式上线,从2012年至今,一路走来在一级市场融资23次。

  2012年7月,滴滴获得天使投资人王刚的数百万人民币投资,7月10日成立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经过3个月的准备与司机端的推广,9月9日在北京上线。当年12月,滴滴打车获得了A轮金沙江创投300万美元的融资。

  2013年4月完成B轮融资,经纬中国及腾讯投资1500万美金。滴滴快速占领打车市场,据当年10月艾瑞集团发布的打车软件行业报告:滴滴打车占市场份额59.4%,超过其他打车软件市场份额之和。

  2014年完成C轮、D轮融资,约8亿美金。2014年3月,滴滴的用户数已经超过1亿,日均订单量达521万,是当时中国移动互联网日均订单量最大的平台。也正是2014年的3月,滴滴与优步在中国市场第一次相遇了:2014年3月12日,优步在上海召开发布会,宣布正式进入中国大陆市场。于是一场“烧钱大战”也拉开了帷幕。

  与中国其它消费互联网领域的竞争一样,网约车业务发展初期的打法就是围绕两个字:“烧钱”。优步的强势入场让滴滴感到了危机,自两者在中国市场正面交锋以来,疯狂发放补贴及价格战就成了这场战争的主基调。在快速烧钱的同时,双方也在拼命地拉融资以填补资金的耗损。

  从2015年到2016年8月前,滴滴融资了8轮,一路融到了G轮,仅2016年就融了5次,其中还包括战略融资和债券融资。最后,这场烧钱大战在2016年8月以滴滴收购优步中国而告终。

  在这以后,从2016年8月至2021年,滴滴又融资近10次。据滴滴招股书显示,其去年总收入约合216亿美元,亏损约16亿美元。但今年第一季度,滴滴已扭亏为盈,盈利约合8.4亿美元。

  滴滴出行历次融资详情列表(来源:企查查,新财富整理)

  从股权结构可以看出,软银孙正义为第一大股东、优步第二,但滴滴通过上市前增发股权激励进行调节,控制权依然牢牢锁定在创始人手中。

  2021年6 月 28 日,滴滴上市在即,突然宣布向高管突击增发 66,711,066 股股票激励,其中 70.8% 归属程维(滴滴CEO), 24.1% 归属柳青(滴滴总裁),剩余归属其他高管。

  按照定价,增发激励约合人民币 240 亿元,其中程维约 170 亿元,柳青约 58 亿元,此举帮助程维持股从 2.9% 提升至 4.2% ,柳青持股从 0.3% 提升至 1.4%。包括程维、柳青、朱景士在内的三人管理层共计掌握公司 59.5% 的投票权。

  所以滴滴的控制权依然在创始团队手中。

  二、上市前估值

  作为知名度极大的新经济公司,市场对滴滴的上市充满了期待。根据市场最新的预测,滴滴本次 IPO 的估值定价在 700 亿美元左右,将成为年内至今最大体量的 IPO 案例。

  从众多的投资者涌入和前后经历的23轮融资再到收购优步,显然,投资者们是看好滴滴的未来的,上市前估值700亿美元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滴滴在IPO申请文件中特别提到,公司在经历连年巨额亏损后,今年第一季开始转盈,根据财报,滴滴首季营收421.6亿元人民币、GAAP凈利为54.9亿元人民币。部分获利归因于与分拆相关的投资收益。滴滴在过去三年中分别亏损人民币106亿、97亿、150亿元。

  2020 年,滴滴出行营运核心网络叫车业务的净利接近10亿美元,是该业务自2017年以来首度出现可观的年度获利。去年的网约车业务订单数量较2019年增长了10%。同时,滴滴目前还拥有约100亿美元的现金储备。

  在滴滴营转亏为盈的同时,该公司在美国的对手尚未获利。Uber最近一季营收报29亿美元,亏损1.08亿美元,为有史以来最小亏损额度,另一对手Lyft自2019年上市以来还未曾实现获利,最近一季营收6.09亿美元,亏损4.27亿美元。

  不过,Uber将从滴滴的上市中获得丰厚回报,因为Uber在退出中国市场后,将其在中国的子公司出售给滴滴。目前Uber拥有滴滴12.8%的股权,在滴滴IPO之前为该公司第二大股东。软银集团旗下愿景基金(Vision Fund)在滴滴IPO前持有21.5%的股权,腾讯持有6.8%,略低于滴滴出行CEO程维的7%。

  Wind数据显示,在去年8月的那轮融资后,滴滴近期的估值达到620亿美元,并获软银、阿里巴巴、腾讯等大公司支持。所以估值在700亿美元是合理的。

  首日上市,滴滴股价一度飙升至18.01美元,涨幅达到28.6%,但在收盘前有所回落,最终报收14.14美元,涨幅1%。按收盘价计算,滴滴市值达到677.9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377亿元)。

  滴滴仅用了20天时间,就完成了从公开递交招股书到正式挂牌上市全部流程,创下2021年以来中概股在美募资最快纪录。

  滴滴上市首日行情(来源:美股研究社)

  三、滴滴的业务

  滴滴将全部业务分为三大板块:分别是中国出行业务、国际业务和其他业务。其中发展多年的中国区出行业务已经小有盈余,国际业务和单车、金融、社区团购等新业务大多还在亏损当中,但也是滴滴未来最主要的增长引擎。

  中国出行业务包括网约车、出租车、代驾和顺风车。2020年中国出行业务的交易总额(GTV)为1890.02亿元,扣除掉通行费、税款、补贴和出租车、代驾、顺风车业务支付给司机的价款后,滴滴中国出行业务确认的收入是1336.45亿元。

  从2019年开始滴滴中国区的出行业务已经开始盈利。2018年、2019年、2020年的EBITA(调整后息税前利润)分别是-2.74亿元、38.44亿元和39.6亿元,2021年一季度更是达到36.18亿元。

  滴滴国际化业务起步较晚,包括网约车和外卖。目前来看这是滴滴增长较快的板块,但也是亏损严重的部门。

  依靠网约车起家的滴滴在当年凭借着疯狂的补贴成为了网约车行业的老大,奠定了其在网约车市场上的地位。但最近几年关于滴滴的负面新闻却从未停止过。我们说网约车平台牵扯到乘客端、司机端、平台端等,在这些环节之中,任何一方监管不到位,都很容易出现问题。

  滴滴出行宣传图(来源:新浪财经)

  由于我国的网约车发展时间不长,国家针对网约车的立法层面并不是很完善。这也导致这2年滴滴先后被爆出乘客被司机性侵、乘客遭司机杀害等新闻。这也让国家后来不得不加大对我国网约车的监管力度,以保障乘客的安全。

  我们说对于网约车平台来说,其最重要的资源便是大量的司机资源,只有大量的司机愿意接单,这个平台才有存在下去的可能。事实上,在滴滴最早发展之初,也是通过疯狂的补贴来提升司机接单的意愿。但随着滴滴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滴滴开始对司机进行了疯狂的割韭菜行为。

  滴滴作为网约车的先锋和龙头企业,在平台上更是拥有数以万计的用户,司机的注册数量都在千万级别,更别提背后庞大的消费群体。但是这一年来有关滴滴的负面新闻层出不穷,最近更有滴滴退市的消息冒出。这是代表着网约车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吗?

  我们再从乘客端来看,为了巩固竞争地位,滴滴在成立之初,为了让更多的用户使用滴滴打车,对用户大量地发券、减免费用,这也让用户实实在在地享受到相关的福利,“烧钱”成了滴滴业务模式的常态。但出来混总是要还的,这2年滴滴不断被爆出存在着严重的大数据杀熟问题。在相同时段、相同路线的情况下,苹果手机所需支付的打车费用居然要远远地高于安卓手机的打车费用。

  四、国家网信办展开调查

  7月2日,据国家网信办官方微信消息,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按照《网络安全审查办法》,对“滴滴出行”实施网络安全审查,审查期间“滴滴出行”停止新用户注册。

  滴滴对此回应称,将积极配合网络安全审查,全面梳理和排查网络安全风险,持续完善网络安全体系和技术能力。

  7月4日,国家网信办依据《网络安全法》相关规定,通知应用商店下架“滴滴出行”App,要求滴滴严格按照法律要求,参照国家有关标准,认真整改存在的问题,切实保障广大用户个人信息安全。

  国家网信办关于滴滴出行App下架的通报(来源:国家网信办官网)

  对此,滴滴回应称,坚决落实相关要求,已于7月3日暂停新用户注册,滴滴出行App将严格按照有关部门的要求下架整改。

  已下载滴滴App的用户可正常使用,乘客出行和司机接单不受影响。

  7月9日,据国家网信办官方微信消息,“滴滴企业版”等25款App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网信办依据《网络安全法》相关规定,通知应用商店下架上述25款App,要求相关运营者认真整改,切实保障广大用户个人信息安全。

  7月16日,国家网信办会同公安部、国家安全部、自然资源部、交通运输部、税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联合进驻滴滴出行,开展网络安全审查。

  12月3日,滴滴宣布将从纽交所退市,同时计划奔赴港交所。

  五、彼岸:香港上市

  据天眼查App显示,滴滴出行主体公司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7月,法定代表人程维,注册资本1000万人民币,经营范围包括基础软件服务;软件开发;互联网信息服务等,疑似实际控制人为程维,其持股比例约49%。融资历程显示,今年6月30日,滴滴IPO公开发行,交易金额约44亿美元。此前该公司已获多轮融资,投资方包括高盛中国、红杉资本、腾讯投资等。

  目前,该公司对外投资38家企业,包括北京滴滴承信科技咨询服务有限公司、上海吾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投资区域主要集中于北京,投资行业主要为租赁和商业服务业。目前,该公司通过直接或间接持股,拥有上百家企业的实际控制权。

  滴滴出行创始人兼CEO程维(右)和总裁柳青(左)(来源:百度百科)

  此外,滴滴于2013年1月在香港成立小桔科技香港有限公司,负责人程维(WEI CHENG),旗下全资子公司为北京嘀嘀无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及全资孙公司海口嘀嘀无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滴滴桔宝科技有限公司。

  回顾滴滴过去半年的经历,仅仅 156 天,就经历了从上市到退市的“渡劫”。

  6月11日,滴滴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首次公开募股(IPO)申请;

  6月30日,滴滴耗时 20 天即在纽交所闪电上市;

  7月2日,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发布《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关于对“滴滴出行”启动网络安全审查的公告》,旨在维护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

  7月3日,滴滴方面紧急辟谣,称绝不可能把数据交给美国……

  据滴滴招股书显示,截至2021年3月31日,滴滴全球平台年度活跃用户超4.93亿。中国为其核心市场,拥有年活跃用户3.77亿和年活跃司机1300万。

  滴滴出行主要大数据统计(来源:滴滴招股书)

  截止2021年6月30日,滴滴累计促成超过500亿笔交易。根据CIC数据,按年活跃用户数和截至2021年3月31日止十二个月的平均每日交易量计算,滴滴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出行技术平台。

  滴滴自成立以来,经历风风雨雨,为了可以更好地保障平台运行,滴滴想要借助资本的力量,通过纽约证券交易所这一背调,走的更加长远。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是很骨感的,滴滴想乘坐这艘大船驶向成功的彼岸,却没能成功,甚至还没办法换方向。滴滴就已经在网络上正式宣布:退市。并且可能会在港交所上市。

  滴滴做出这样的选择其实也不让人惊讶,毕竟今年关于网约车的风波实在是太多了,滴滴如果再不及时调整风向可能“自身难保”,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面,滴滴经历上市,退市,其实最大的原因还是因为要保障数据安全性。

  值得注意的是,滴滴发行股票的数量从之前的2.88亿股增加到3.17亿股。在12月2日收盘时,滴滴的收盘价为7.8美元每股。而从港交所来看,在刚刚过去的11月19日,港交所修改了对上市公司的要求。一是创新型企业可完成在港交所上市,二是降低在海外发行公司的市值门槛。

  从滴滴的业务架构来看,不符合港交所上市条件的。外界对此普遍认为,滴滴在美国上市5个月便选择退市,其很大的原因在于港交所此项政策的调整。而以滴滴为开端,后续国内可能会有更多的企业从纽交所退市完成在港交所上市。虽然滴滴已经开启了赴港IPO的准备工作,今年处在水逆之中的滴滴又靠什么可以在港交所实现股价的上涨呢?

  滴滴在国内占据了绝大部分的网约车市场,对于用户和司机来说只要正常使用就好了,不会出现过多的问题。但是对于资本来说,滴滴掌握的数据就是无限可能。所以滴滴这次的退市也引起了很大的争议。

  如果是按照正常的方向来行驶,可能前方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去面对,但如果现在选择掉头刹车还不知道会经历怎样的风波,所以也证明了选择一条稳妥的路是非常重要的。

  滴滴决定在港交所登陆彼岸想来是得到同意的,不然,滴滴不会在滴滴官博上宣布从美国退市后计划赴港上市。只是需要时间来进行处理一些细节,进一步完成工作,但我们可以看的出来滴滴选择这一新方向还是妥善的。需要把这个方向再重新调整,未必不能再一次扬帆起航。

  滴滴从纽交所退市,可以看作是网约车平台大洗牌的序幕。

  有行业分析人士认为:对于滴滴来说,2015年后入局的投资人(尤其是人民币基金),如果没有陆续减持,处于浮亏状态,只怕难以忍受滴滴退市过程中打持久战。

  即使是先挂牌港交所,再将美股ADS换成普通股平移过来,同样要面对以何种价格给予中小股东回购的选择,价格博弈依然是重中之重。

  滴滴退市无论是哪种路径,结局如何,将是SEC修订《外国公司问责法案》公布后中概股未来走向的重要参考。

  有数据显示:中资股票在港交所上市数量,2021年下半年以来已经达到24家,是赴美上市公司数量的8倍。中资港股全年已有49家新上市公司,也大大超过登陆美股的30家。港交所有望承接未来中资企业海外上市的主阵地。

  目前,嘀嗒已率先启动赴港上市,未来将与滴滴角逐港股网约车第一股。

  六、结束语:未来依旧坎坷

  从法律意义上讲,此次滴滴官宣从美国退市并准备从香港上市依旧存在潜在的风险,首先七部门的审查没有结束,另外滴滴在美国上市时股票发行价格为14美元,如今滴滴的股价为6.35美元(美东时间12月16日股价),较发行价格跌去超一半,而美国的证券市场对于投资者的权益保护更加完善,据称目前已经有多家美国律师团队要对滴滴进行诉讼。

  以美国“罗森/Rosen”“Labaton Sucharown”“Schall”等为代表的多家律师事务所近期宣布:他们将代表滴滴的股东,对滴滴发起“集体诉讼”。这些美国律所认为,滴滴在上市时涉嫌发布了具有严重误导性的商业信息,侵犯了投资人的权益。他们将代表股东们进行调查索赔,以挽回损失。

  另外在滴滴暂停新用户注册以及APP下架的这半年时间里,滴滴的市场份额正在被不断蚕食,多种因素汇集在一起,对于滴滴来说面临的困难还很多。

  正如很多司机评论说的一样,滴滴赴美上市的决定是将一手好牌打烂了。

  的确滴滴的回归,各大网约车之间的“江湖搏杀”,使得广大群众从中获益,出人意料的是,还是有许多人对于滴滴的回归持反对意见。滴滴此前不声不响在美国悄悄上市激发了部分群众怒火,加之各大网约车企业开展的“抢人大战”,已经吸引了1500万司机“逃离”滴滴。

  随着国家对网约车监管体系愈发完善,网约车发展已经逐渐走出那个野蛮生长的年代了。对于消费者以及业内人士而言,这可以称得上一个好消息,但对于平台而言,各大车企占额或将趋于稳定,被瓜分的市场滴滴大概率难以恢复往日辉煌。

  愿滴滴出行在未来的征程中每迈出一步都是坚实的;期盼中国优秀的企业能更加强大、走得更远。

  (本文数据来自Wind资讯、富途牛牛、美股研究社、企查查、新浪财经等)

  (本文图片已标明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来源:资鲸网 作者:世纪浪人)


资鲸网APP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更多精彩内容随你看。
投资分析师
致力于培养并认证新时期股权投资菁英人才
马上查看详情
投资分析师
致力于培养并认证新时期股权投资菁英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