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高管被要求按照程序做事的时候,他认为这是对他个人的不信任。对于这种想法,公司有人写了一篇文章,专门来评价这个问题。
秩序是什么,秩序是规则、是章法、是程序、是流程、是规范、是纪律、是制度、是法律、是要求,是做事有条理、守规则、不混乱。
一个人是不是有秩序,体现了这个人的良知是不是在利他意识指引下形成了自己的行为准则,是不是形成了约束自己的习惯。
“无序”是秩序的对立面,无序就是混乱,就是乌烟瘴气。我们为什么反对别人决策无程序、管理无秩序,为什么我们自己又不愿意去建立秩序,不愿意遵守秩序?我们痛恨无秩序的继往,却不愿意建立有秩序的未来,这是为什么?有人说“我们追求的是效率,我们已经来不及建立秩序”。这种说法形似合理,实为错误,是无秩序意识的、不愿意建立秩序、不愿意遵守秩序的本质反映。
良好的秩序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基础,秩序就是效率。
我们要求建立秩序,从来就没有反对效率,给讲秩序扣上不讲效率的帽子是非辩证的臆想。
秩序是追求效率的手段,也是实现效率的保证。
有这种想法的人存在着个人中心主义和个人自由主义心理。从无序到有序,“首要问题不是自由,而是建立合法的公共秩序。人类可以无自由而有秩序,但不能无秩序而有自由。”从无序到有序,可能会或者说必然会牺牲一些效率,这是价值取向问题。
有人说“再有秩序无项目也不行”,这种说法非常有道理。我们依然坚持上述观点,“我们要求建立秩序,从来就没有反对抓项目,给讲秩序扣上不抓项目的帽子是非辩证的臆想”。
我们强调分工和合作,有人抓项目,有人建立秩序;有人抓业务,有人抓管理,互不替代,互不否定,互相融合,互为保证,这些都是必要的。
有人认为“和他讲秩序是对他的不信任”。秩序与信任二者既有关,又无关。讲秩序不是对你不信任,因为不管对你信任还是不信任都要建立秩序,秩序不是为你一个人而建立,也不会因为你一个人而不建立。不管你自己对自己有多么信任,不管你自己认为自己有多么善良,那都是你个人的良知。
自己信任自己是一个人的优点,但要求别人对自己信任,还要区分工作和生活两种环境,要区分朋友和同事两种身份。个人良知高于团体秩序是个人主义,是要不得的。因个人有良知否认团体秩序的建立也是错误的。有秩序的团队,是每一个个体有秩序行为的组合。因为你有良知,我们信任的是你不会破坏秩序。如果不讲秩序、不遵守秩序,个人的良知可能无法融入团体,个人拥有的良知是不值得信任的。
(作者:周学,北京合川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副主任、律师,北京企业法治与发展研究会研究员,企业治理中心副主任,专注于公司法、公司治理理论研究、公司治理诉讼和非诉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