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15日,上海建发致新医疗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建发致新”)创业板IPO过会,本次拟募资4.8424亿元。
发行人作为全国性的高值医疗器械流通商,主要从事医疗器械直销及分销业务,并为终端医院提供医用耗材集约化运营(SPD)等服务。在医疗器械产业链中,发行人主要承担医疗器械的流通职能,是串联生产厂商、经销商、终端医疗机构的枢纽,在产业链中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在直销业务中,发行人可为全国 31 个省、直辖市、自治区超过 2,800 家终端医疗机构提供上万种规格型号的直销服务。在分销业务中,发行人已建立辐射全国范围的分销网络,发行人以高值介入类产品为切入点,经营产品厂商主要有微创集团、美敦力、史赛克等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截至报告期期末,发行人已与超过 100 家国内外知名高值医疗器械生产厂商建立并保持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在集中带量采购和“两票制”等医疗政策改革推动下,医疗器械流通行业向渠道整合、扁平化方向发展。发行人立足高值医疗器械特点,积极推动信息化管理在传统流通业务中的应用,并为终端医院客户提供医用耗材集约化运营(SPD)服务,进一步对产业链上游、下游客户服务赋能。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构成如下:
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 854,230.73 万元 、 1,002,436.59万元 、 1,188,247.40万元和 749,862.78 万元,2021年和 2022 年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17.35%、 18.54%,复合增长率为 17.94%,2023 年 1-6 月,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36.72%,报告期内公司业绩增长较快。
发行人提醒投资者,在作出投资决策时,审慎考虑下述各项风险因素。
(一)偿债风险
由于公司所处医疗器械流通行业是典型的资金密集型行业,日常经营对资金的需求量较大,因此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较高,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较低。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合并口径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 82.43%、86.94%、87.39%和 87.76%,流动比率分别为 1.19、1.14、1.13 和 1.12,速动比率分别为 1.10、0.95、0.90 和 0.90。若未来银行贷款政策全面收紧或银行利率大幅提升,或者公司不能获得长期资金来源和其他融资保障措施,使得公司经营资金出现短缺,则可能影响公司的稳定经营。
(二)利润下滑甚至亏损的风险
报 告 期 内 , 公 司 营 业 收 入 分 别 为 854,230.73 万 元 、 1,002,436.59 万 元 、 1,188,247.40 万元和 749,862.78 万元,2021 年度、2022 年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17.35% 和 18.54%;报告期内,公司净利润分别为 16,758.62 万元、17,576.30 万元、18,921.98 万元和 10,321.64 万元,2021 年度、2022 年度同比上升 4.88%和 7.66%。
如未来市场竞争持续加剧导致公司毛利率进一步下降,或集中带量采购等行业政策导致公司主要产品的收入及毛利额进一步下滑,而公司未能实现更低运营成本或未能及时通过介入新的产品或新的业务模式以弥补收入及毛利额下滑的影响,可能导致公司出现利润下降的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应收账款规模较大,未来如果部分医院客户调整结算政策,出现延缓、暂停甚至不予全额支付公司结算款的情形,从而使得公司不能及时全额回收相应款项,可能导致公司出现利润下降、业绩大幅下滑甚至亏损的风险。
(三)存货减值的风险
因医疗市场的特殊性,流通企业的仓储及配送既要满足终端医疗机构及时性、不确定性及多样性的需要,也要应对生产厂商的生产周期性,而公司作为生产厂商在授权区域内的平台分销商,公司需维持一定的安全库存量,这对公司的资本实力和库存管理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同时,医疗器械效期管理,尤其是高值医用耗材的效期管理较一般商品更为严格,超过效期的医疗器械必须予以销毁。
报告期内,公司存货跌价损失分别为-1,076.95 万元、-1,821.31 万元、-1,988.98 万元和-2,305.83 万元,存货跌价损失逐年上升,主要系存货余额逐年增加,相应计提的跌价准备所致。基于上述固有的行业、产品特性,公司与存货相关的风险主要包括期末存货余额较高带来的减值风险及可能引致的流动性资金短缺的风险。
(四)经营现金流为负的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120.15 万元、-73,297.16 万元、-62,788.81 万元和-50,410.67 万元,经营活动现金流逐步下降,主要系公司在业务规模增长过程中代理的品牌和产品线持续增加,公司存货采购金额持续增加,加之下游医院客户的回款周期较长,使得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为负。若公司不能有效控制存货周转速度或医院回款延期,或银行借款到期不能续贷,且不能及时通过其他渠道筹措资金,则公司的资金周转将面临一定压力,从而对公司经营造成较大影响。
(五)应收账款产生坏账的风险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分别为 515,133.38 万元、486,513.20 万元、 526,759.78 万元和 648,582.32 万元,占流动资产的比例分别为 74.82%、65.93%、60.01% 和 64.22%。公司的应收账款主要为医院等终端客户的结算款。
数额较大的应收账款将影响公司的资金周转效率和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增加公司的营运资金压力。若部分医疗机构客户调整结算政策,或出现延缓、暂停甚至不予全额支付公司结算款的情形,使得公司不能及时全额回收相应款项。截至 2023 年 6 月 30 日,公司应收账款坏账准备余额为 12,439.88 万元。若公司不能保持对应收账款的有效管理,仍有可能面临一定的坏账风险。
(六)返利政策对公司的业绩影响风险
公司的净利润主要来源于主营业务毛利,而主营业务毛利由产品的购销差价和上下游返利的净影响构成。公司将确认的供应商返利按照销售进度冲减主营业务成本,将确认给予经销商的返利冲减主营业务收入,报告期内前述两项的差额分别为 3,129.12 万元、10,570.94 万元、12,375.04 万元和 4,589.56 万元,占当期主营业务毛利总额的 6.04%、15.25%、13.59%和 8.01%,占当期净利润的 18.67%、60.14%、65.40% 和 44.47%。
公司上下游返利的差额主要形成于价差补偿返利。价差补偿返利系供应商为补足公司约定毛利所提供的补偿性返利或者因供应商对产品价格进行调整产生的价差给予公司的价格补偿。报告期内,公司冲减主营业务成本的价差补偿返利金额分别为 5,002.01 万元、9,279.96 万元、8,841.55 万元和 3,131.03 万元,占当期主营业务毛利总额的 9.66%、13.39%、9.71%和 5.46%,占当期净利润的 29.85%、52.80%、46.73%和 30.33%。
如果未来公司的返利政策、市场环境或公司经营情况发生变化,导致本公司无法获得供应商的返利、或供应商的返利政策大幅度调整、或公司需要大幅度调整对经销商的返利政策,则可能对本公司的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七)供应商较为集中的风险
报告期内,发行人前五大供应商采购金额较大,合计分别采购 388,526.06 万元、 429,690.26 万元、425,649.60 万元和 218,287.63 万元,占比 46.14%、41.61%、34.55% 及 29.15%,其中北京迈得诺(含其同一经营控制下的其他公司)、西安睿阳(含其同一经营控制下的其他公司)、铭盛医疗(含其同一经营控制下其他公司)均为国内较大的医疗器械代理商,微创集团为港股上市公司,美敦力为知名医疗器械生产厂商。
公司向主要供应商北京迈得诺(含其同一经营控制下的其他公司)、西安睿阳(含其同一经营控制下的其他公司)、铭盛医疗(含其同一经营控制下的其他公司)等采购的主要产品为上述供应商代理的戈德曼、泰尔茂、EV3、波士顿科学等国际知名厂商的血管介入类高值耗材,若该等供应商因自身原因导致其失去国内代理权,或因公司自身原因导致公司与该等供应商的合作关系出现不利变化,则可能对公司的经营情况构成不利影响。
公司主要作为微创集团及美敦力的平台分销商与其开展业务合作,报告期内,公司向微创集团及美敦力采购产品金额分别占当期采购金额的 9.72%、15.09%、15.85% 及 11.74%,若因公司自身原因导致公司与该等供应商取消合作,将对公司经营情况构成不利影响。
(八)控股型公司架构管理风险
公司构建了控股型架构,即母公司主要负责管理控制,各地子公司负责属地区域内的具体业务。公司利润主要来源于各子公司,现金股利分配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子公司的现金分红。发行人对各子公司均为绝对控股,其经营策略、财务管理、利润分配政策等均受发行人控制。
尽管公司制订了相对完善的子公司管理制度,但是,在日常经营过程中,子公司仍具有一定的自主经营决策权,存在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的风险,若无法有效控制子公司的经营,将会对公司的整体经营产生不利影响。同时,如果子公司利润分配不及时,也存在影响母公司现金股利分配的风险。
(九)资质延续注册或认证的风险
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国家对医疗器械按照风险程度实行分类管理,其中公司主要从事的第二类和第三类医疗器械销售分别实行备案和许可管理,需要取得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的《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和《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
公司及目前已开展经营的分子公司均已取得经营所需要的《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和《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并已连续多年顺利延续该等资质许可。若由于公司疏忽或其他原因致使无法顺利延续或因业务拓展不能顺利获取相应资质,或因违法、违规等原因导致现有资质许可被取消,届时,公司将存在无法及时取得或延续医疗器械经营资质,进而可能对公司的正常业务经营带来风险。
(十)全国化经营的风险
在医疗器械逐步纳入“两票制”及集中带量采购的行业背景下,各省份、地区采购政策及执行力度不尽相同。公司作为全国化的医疗器械销售平台,截至报告期期末,已在全国建立 31 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直销、分销网络。通过遍布全国的销售体系,公司获得了大量的优质医院及优质经销商等客户资源,但是庞大的全国化销售网络及各地差异化的医疗器械管理政策,对公司一体化管理提出了较高要求。基于公司业务开展的需要,公司还将通过新设或其他方式在全国范围增加新的分、子公司。若公司不能根据各区域的市场及监管要求制定相应的业务发展策略,并将该等发展策略与公司一体化的经营政策进行整合,公司或将因全国化经营影响其地区化业务的灵活发展。
(十一)规模扩张可能导致的管理风险
发行人作为全国性的高值医疗器械流通商,主要从事医疗器械直销及分销业务,并为终端医院提供医用耗材集约化管理等服务。截至报告期期末,公司已为全国 31 个省、直辖市、自治区超过 2,800 家终端医疗机构提供产品的直销服务,并与超过 100 家国内外知名高值医疗器械生产厂商建立合作关系。公司在业务开展过程中,不仅需要高效的信息系统作保障,还需要专业的团队从事流通渠道管理、信息管理、SPD 运营管理等服务,对公司的管理水平要求较高。
本次发行上市后,公司的资产规模、经营规模、员工数量、仓库面积将进一步增长,这对公司在资源整合、市场开拓、仓储物流管理等方面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公司不能及时对组织结构、管理制度等进行调整,并对信息系统进行持续的升级或补充完善,将给公司未来的经营和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
(十二)管理层与核心技术人员变动风险
公司主要管理团队成员在医疗器械领域均任职多年,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与丰富的从业经验。尽管公司与主要管理团队成员和核心技术人员签订了《竞业限制协议》,但若公司无法持续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与完善的人才培育机制,或由于市场竞争等其他因素致使该等管理团队成员和核心技术人员流失,将给公司未来的经营和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
(十三)合规风险
为了能持续提供满足法律法规和客户要求的医疗器械,提高企业内部的质量管理水平,公司按照《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医疗器械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和《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等法律法规要求,并结合公司实际经营情况建立了质量管理制度体系,包含了《质量管理自查管理制度》《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与报告管理制度》《医疗器械追踪溯源管理制度》等质量控制管理文件并严格执行。若未来公司在经营中无法满足监管部门对质量管理的要求,或者因仓储物流环节管理不当使得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则公司可能受到监管部门的处罚,从而对公司的声誉和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此外,公司制定了严格的合规制度以避免商业贿赂行为,公司亦在经销协议中对经销商约定了反腐败及合规条款,并定期举行合规培训,要求公司员工及经销商遵守相关反腐败及合规政策,但仍无法完全避免因员工个人或经销商原因导致的不正当商业行为,进而可能会影响到公司形象,甚至受到监管部门的处罚,从而对公司的正常经营产生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