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笔记:美信科技第一大客户疑似成“空壳” 六成研发人员仅中专学历

资鲸
关注
2023-12-07 14:59:51
有46人浏览
分享到:

  广东美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信科技”)是一家专注于磁性元器件的设计、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自成立以来深耕磁性元器件领域近 20 年。公司具备多品类磁性元器件的综合制造能力,产品主要应用于路由器、交换机、机顶盒、服务器等网络通信领域、工业电源领域。公司积极布局新能源汽车领域,不断加大对汽车用功率磁性元器件的研发创新及市场开拓力度。

  美信科技凭借长期积累的设计研发优势,能够积极参与客户产品的设计研发环节,为客户优化材料选型及产品设计方案,依托丰富的生产经验、创新的生产工艺、快速响应能力,为客户提供高品质、高性能、高良品率、小型化的磁性元器件产品。

  美信科技始终秉持“大客户”发展战略,积累了一批优质的境内外客户资源:公司境内客户涵盖了共进股份、普联(TP-LINK)、中兴、海信、创维等知名企业以及威迈斯、英可瑞、威睿、欧陆通等优质战略客户。同时,公司始终专注于培育境外优质客户资源,积极布局海外市场,目前已与台达电子(DELTA)、智邦科技(ACCTON)、明泰科技(ALPHA)、中磊电子(SERCOMM)、萨基姆(SAGEM)等境外知名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具备较高的海外品牌知名度。

  美信科技的上市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自2021年末提交招股书以来,期间因更新财务资料、评估机构被立案调查曾两度中止发行上市审核程序。在经历一番波折之后,美信科技于昨日(12月6日)注册生效,即将登陆深交所创业板。然而,在查阅相关资料之后,我们发现美信科技在营收、研发、内控等诸多方面值得我们关注。

  一、第一大客户疑似成“空壳”

  招股书显示,2020年至2023年上半年,美信科技营业收入分别为 33,892.52 万元、46,610.38 万元、48,731.26 万元、 22,875.35 万元,最近两年同比增长 37.52%、4.55%,其中网络变压器销售金额分别为 31,389.24 万元、39,316.36 万元、29,166.69 万元、12,250.68 万元,因全球宏观经济下行、俄乌冲突等黑天鹅事件对 2022 年整体经济产生了较大冲击,导致下游及终端客户的短期预期转弱和需求下滑,加之下游客户库存周期变动,2022 年网络变压器下游行业景气度有所下降,进而导致发行人 2022 年网络变压器收入有所下滑。

  公开资料显示,世纪云芯出身颇为“显赫”,是数字货币矿机厂商北京比特大陆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比特大陆”)的全资子公司。据招股书显示,世纪云芯成立于2013年,美信科技与其合作始于2018年,因市场需求增长,向其出售工业电源用功率磁性元器件产品,“订单连续且可持续”。

  从具体订单情况来看,美信科技在2018年9月与世纪云芯签署框架协议,并于2022年3月与其签署销售协议,约定在2022年3月1日至2023年2月28日期限内,世纪云芯向美信科技采购功率磁性元器件的合同价款不低于8000万元。

  据招股书披露,报告期内,美信科技对主要客户比特大陆的销售收入分别为 1,068.49 万元、 473.41 万元、1,332.48 万元、7,746.98 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 3.70%、1.40%、 2.86%、15.79%,实现毛利金额分别为 172.78 万元、48.40 万元、140.45 万元、1,384.91 万元,占发行人毛利总额的比重分别为 2.56%、0.51%、1.03%、10.42%。

  需要指出的是,世纪云芯作为比特大陆的全资子公司,背后所暗藏的风险不小。

  据悉,比特大陆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比特币矿机厂商之一,拥有独特的算力能效比技术,为全球区块链网络提供能效比最佳的算力基础设施与解决方案。然而随着比特币的暴涨暴跌,国务院金融委于2021年5月21日召开会议时就明确表示,坚决防控金融风险,强化平台金融活动监管,打击比特币挖矿和交易行为。受监管冲击影响,比特大陆停止了现货矿机销售,并宣布向海外转移。对此,美信科技也提示,未来若比特大陆因采购策略或生产经营、资信状况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发行人将面临向比特大陆销售收入下滑的风险,进而会对公司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但在明知有风险的情况下,美信科技仍然选择与其全资子公司增强业务往来,加大交易规模,让该公司成为其第一大客户,其中的风险不言而喻。同时,考虑到美信科技与其签订的销售合同于今年2月28日到期,新销售合同的进展还未披露,不过,其与世纪云芯的交易是否具备长期可持续性是存疑的。虽然通过该客户,短期内有助于其业绩的快速增长,然而一旦风险爆发,美信科技失去这个大客户,其收入难免会受到影响,不排除出现业绩“变脸”的可能。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和企查查查询得知,世纪云芯的人员规模为50-99人,另据历年年报信息显示,2016年至2021年,世纪云芯的参保人数分别为82人、695人、574人、98人、0人、0人,其中,2020年和2021年世纪云芯均没有参保人员,也就是说,该公司疑似已成“空壳”。那么,在这两年中美信科技与其总计过千万元的交易又是怎么回事呢?2022年上半年该公司更是一跃成为美信科技第一大客户,双方交易的真实性同样值得怀疑。

  此外,还需要提及的是,根据招股书披露,报告期各期末,美信科技的应收账款净额分别为1.09亿元、1.06亿元、1.41亿元和1.48亿元,占各期营收的比例分别为37.55%、31.23%、30.21%和63.90%。并且,2019年末和2022年6月末,世纪云芯均为公司应收账款第一大客户,应收账款金额分别为1104.30万元、3068.03万元,分别占应收账款余额比例的9.61%和20.00%,占当期交易金额的比例达103.35%、84.63%。也就是说,美信科技对世纪云芯的销售多是通过大额赊销进行的,应收账款的回款风险较高。

  二、六成研发人员仅中专学历

  据招股说明书上会稿(2022-11-03)显示,截至2022年6月末,美信科技报告期内研发人员数量分别为71人、79人、99人、106人,其中学历在本科以上的仅有9人、7人、11人和17人,研发人员本科学历占比甚至不足20%,学历在中专以下的人数却占到60%以上,同时研发费用也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这显然不得不令人对公司的研发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产生质疑。

  不仅如此,报告期内,美信科技劳务派遣人数较多,2019年及2020年末派遣人数占用工总量的比例分别为21.12%、17.74%,大幅超过10%的法定比例限制。2021年3月起,美信科技改为采用劳务外包用工形式。

  公司表示,在劳务用工方式调整前后,劳务派遣和劳务外包人员所从事的具体用工岗位不存在实质差异。不过,在改为劳务外包之后,2021年的劳务费用猛增340.64%,与产能和产量的提升水平明显不成比例。

  同时,报告期各期末,美信科技的社保缴纳比例分别为65.43%、52.05%、77.52%、89.18%,住房公积金缴纳比例分别为13.09%、10.14%、79.12%、87.77%,缴纳比例明显过低。公司表示,部分员工未缴纳社保、住房公积金的原因主要包括自愿放弃缴纳等。

  在汇总模拟测算补缴社保公积金事项之后,美信科技报告期各期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1,836.59万元、3,977.51万元、5,646.87万元、2,795.28万元,拉低原本净利润水平的幅度最大超过20%。公司或涉嫌通过大量劳务派遣和欠缴社保公积金的方式,以牺牲员工应得权益为代价削减薪酬费用支出,从而实现增厚利润的目的。

  三、频繁的高管变动内部控制欠缺

  董监高作为企业核心人员,其人员变动对公司的控制及经营管理均会带来重大影响,高层变动往往是公司制度混乱的开始,美信科技的高管变动可谓非常频繁。美信科技现有5名高级管理人员,最近两年内新任高管、离任高管分别为5名、3名,其中,郑干属于发行人从外部引进的高级管理人员,其于2019年5月接替原总经理职务,于2020年1月因个人原因辞职。

  此外,发行人新增财务总监刘满荣自2019年1月入职发行人后持续从事管理类工作,为发行人内部培养的高级管理人员。副总经理张晓东2019年8月入职发行人,从事管理类工作。且招股书显示发行人现有5名董事,最近两年内新任董事、离任董事分别为5名。一朝天子一朝臣,美信科技高管大洗牌,不管是外部引进的高管还是内部职位调动产生的高管,都将对公司经营产生一定幅度震荡。

  而其内控混乱则体现在个人卡结算、现金回款等方面,该情况在审核过程中也曾遭到了问询,发行人报告期内存在通过使用沈燕中国农业银行**2576个人卡收付与公司经营相关款项的情形。该个人卡于2018年1月开立,于2020年8月完成注销,存续时间长达两年半之久,其中一年半以上在IPO的三年一期内,不知中介机构的IPO辅导工作是如何进行的,抑或是美信科技企图可以侥幸隐瞒?使用期间美信科技个人卡收入事项主要为发行人通过个人卡收取供应商贴息款、废料收入等,个人卡支出事项主要为发行人通过个人卡进行无票费用报销等。此外,发行人存在现金销售情况,更是为舞弊提供了温床。虽然个人卡及现金收款在招股书中披露涉及的金额并不大,但其涉及美信科技的内控和内部人控制问题。

  综上所述,美信科技前期存在的问题,在企业上市后,会否影响其市值的稳健上升或者破发而下行,我们将拭目以待,不过言归正传,我们还是希望所有上市企业,都能健康稳健的发展,给投资者及股东满满的正能量。


董秘研修班
整合百位上市公司董秘导师,10年培养 5000+ 董秘实操人才
马上查看详情
董秘研修班
整合百位上市公司董秘导师,10年培养 5000+ 董秘实操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