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280亿的清华系投资帝国

  考上清华北大一直以来是很多学子的梦想,清华大学以其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国际交流方面的突出贡献而闻名。科学界,清华有“清华科学家四杰”,科学巨擘杨振宁、两弹一星功勋彭桓武、科学巨匠王竹溪、应用数学之父林家翘;商业界,有“清华创业四杰”,美团王兴、快手宿华、网易有道周枫、搜狗的王小川;创投圈,有源码资本曹毅、英诺天使李竹、北极光创投邓锋、IDG资本合伙人牛奎光。

  创新、创业、创投,清华大学凭借其强大的科技创新号召力,在不知不觉中,构建了超280亿的清华系投资帝国,熠熠生辉。

  一、清华系投资天团

  在创投圈,清华系人才济济。武岳峰资本创始合伙人潘建岳、北极光创投创始管理合伙人邓锋、IDG资本合伙人牛奎光、源政投资董事长杨向阳、高成资本创始合伙人洪婧、国科嘉和执行事务合伙人陈洪武、英诺天使基金创始合伙人李竹、紫荆资本董事长沈正宁、华创资本创始合伙人吴海燕……一群清华人,在投资圈闪耀光芒。

  由于清华系创投人才众多,本文中清华系投资天团,特指主要围绕清华大学或清华为主出资的投资机构及投资事件。清华大学依靠清华科技园孵化、教育基金投资和与地方政府合建研究院几种主要方式,构筑了自己强大的清华系投资帝国,引领风采。

  1、顶流清华系投资天团

  清华大学的创投之路,从研究科技成果转化开始。1983年,在教育部和北京市的确认和批准下,清华科技园开始构建。后来逐步成为目前世界上单体最大的大学科技园,同时也是高校科技园的领跑者。

  随着发展进程,清华科技园的孵化模式也在逐渐升级,目前成为以“孵化服务+创业培训+天使投资+开放平台”为框架的金融孵化器模式,启迪之星计划正是该孵化模式中的范例。

  2013年,清华科技园启迪控股开启“启迪之星”计划,聚焦新能源、新材料、移动互联等前沿产业。发展至今,清华科技园依旧是规模一流的大学科技园,累计孵化企业超过1500家,成功上市企业如海兰信、数码视讯等16家。

  清华大学巧妙地将科技成果转化与创投联系了起来,清华科技园孵化企业、清华系的基金孵化和投资企业、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作为LP投资明星投资机构助力企业、与地方政府合建研究院扩张孵化和投资转化......方式应接不暇,科技成果转化效果显著。

  2、清华系基金

  2014年,由清华毕业生李竹发起,水木清华理事会多位校友共同出资三千万元作为基础投资的“水木清华校友种子基金”正式成立。据悉,该只基金是国内第一支高校校友基金,专注于支持清华校友创新创业。

  根据IT桔子数据,运营至今将近10年的水木清华校友种子基金,已投资114家企业,管理基金规模约2亿元,轮次上偏向于种子期和天使期的项目,具体领域涵盖新能源、智能制造、半导体、生物技术、新材料等。

  与投资校友,鼓励校友创业相对应,水木清华校友种子基金聚焦早期项目,其中种子轮、天使轮、A轮三个轮次的投资数量为107,占比总投资数量的9成以上。如今水木清华校友种子基金依旧活跃,在科技成果孵化道路上持续探索。

  图片来源:IT桔子

  除了水木基金以外,从清华科技园还走出的一支启迪系投资集团。清华科技园管控的启迪控股,发起了启迪之星、启迪种子、荷塘创投等几个投资机构。目前旗下活跃的基金包括启迪之星荷塘创投

  启迪孵化器是清华大学科技园的企业服务平台,后来发展设立了启迪之星。2014年,启迪之星创投成立,是一家专注早期硬科技的投资管理平台。至今,启迪之星创投已通过自有直投、基金管理、出资参股等方式,在早期硬科技领域实现多行业、多区域、多基金的业务态势,已累计受托管理十三期科技创投基金,参股20+支基金,累计管理资金规模20亿元。

  启迪之星创投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疗、新能源新材料、企业服务等领域,累计投资了220多家企业,投出海博思创、蓝晶微生物、芯来科技、知存科技、图湃医疗、赛桥生物等一批优质企业。

  而荷塘创投是北京清华工业开发研究院持股的创投基金管理机构,于2013年在清华大学构建科技成果转化创新体系的过程中改组成立,是国内最早系统性布局、最领先的科技成果转化领域的投资机构。

  荷塘创投目前管理的荷塘系列基金包括荷塘探索基金、荷塘创新基金和荷塘国际健康基金,围绕科技制造、医疗两大板块,专注于硬科技和原始创新能力的早期企业投资,目前已管理9支基金,管理规模约40亿元,累计投资项目超过200个。

  图片来源:IT桔子

  3、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

  1994年,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就已经正式成立。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对清华系的投资帝国构建可谓功不可没,无论是企业直投,还是作为LP,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的投资作用明显。

  据悉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是国内最早在大陆正式注册成立的大学教育基金会。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成立之初原始基金规模为 2000 万元,到2022年底基金会净资产已发展至180.45 亿元。据数据,近30年来,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对外出资事件共75起。其中,仅有少部分为企业直投,大部分为其注资的GP机构代为投资。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为止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已经作为LP出资超过50次,覆盖大半个VC/PE圈。具体包括高瓴创投、弘毅投资、英诺天使基金、高榕资本等众多明星投资机构。顺着这个思路,于是清华系LP代表投资机构涌现。

  4、清华作为LP

  清华系的投资天团包括一些清华出资或者控股的典型投资机构,从这个角度,清华系投资天团堪称豪华,不乏英诺天使基金、清华控股等围绕清华的一线投资机构。

  清华控股,成立于 2003 年,前身是 1995 年设立的清华大学企业集团,由清华大学 100% 控股。清华控股参与出资了包括清控银杏、清源德丰、清控科创,璞华资本等多家投资机构。而清控银杏团队自1999年开始即从事早期科技投资业务,管理基金规模超45亿,这支团队先后创立了“清华科技园孵化器”、“启迪创投”品牌,由此可见清华控股的实力卓越。

  根据IT桔子数据,截至2021年7月,清华控股投资孵化了332家企业。其中包括不少明星上市公司,比如数码视讯、中文在线、海兰信等。而科创资本、银杏天使基金等,都是清华控股逐步相关衍生而来的专门投资机构。

  另外,在2012年,原清华控股投资部组成了一只清华紫荆资本。这是一个以清华控股母基金为主的紫荆系创业投资母基金的投资、管理和运营平台。截至目前,管理共计7支基金,总规模200亿人民币。部分合作子基金包括丰厚资本、红米中国、阿米巴资本等。投资的明星项目包括窝窝团、科华微电子、百果园等。

  英诺天使基金成立于2013年4月,是一只由清华毕业生李竹、林森等其他校友联合发起创建的清华系基金。截至目前,管理数十亿人民币,投资超过500个创新项目。

  英诺天使基金重点关注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生命科技等领域,主要投资天使期、Pre-A阶段,已投项目80%+获投下一轮,同时,多个项目正在启动IPO。经典投资案例包括深言科技、零犀科技、清泰科技、文远知行等。

  杭州泰之有创业投资合伙企业于2016年成立。2017年7月,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向其出资4413万,当前该基金出资事件达 108 起,投资了众多先进制造和医疗健康企业,包括钧舵机器人、佐医医疗、艾锐光电等企业。

  5、地方合作研究院

  清华大学作为国内的顶级院校,很早之前就开始与地方政府合建研究院,以此更好地对科技成果进行孵化。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和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1996年,由清华大学与深圳市政府共同发起,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正式成立。深圳市力合科创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力合科创,股票代码002243)是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控股的以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企业孵化为主业的高科技企业和A股上市公司,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世界500强)重要成员企业。力合科创累计孵化服务企业4000多家,投资高科技企业近500家,在创投圈声名远播。

  力合创投是力合科创科技创新服务与科技企业培育业务中的重要抓手,与公司成果转化、人才培育、创新基地等科创服务业务紧密互动,形成具有特色的投资孵化生态产业链。其创业投资业务始于1999年,以科技成果转化业务和早期投资为特色,已形成从早期硬科技项目投资孵化,延伸到为已投项目持续服务的全链条投资业务。管理资金规模超21亿,投资孵化上市公司超30家,专精特新企业200多家。

  另外的典型合作研究院,就是著名的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2015年,研究院成立浙华紫旌母基金,首期规模10个亿,已投资16支子基金,总规模超过100 亿。目前,累计对外投资、孵化超数百家中小型科技企业。除此之外,清华与深圳、河北、杭州、上海等地均有合作,按清华系为主的资金管理规模计算,清华系投资帝国远超280亿,在创投界举足轻重,影响深远。

  6、水木资本

  水木资本是一家清华系的VC投资机构,专注于投资硬科技、深科技、互联网+等领域,管理的基金规模已超过十亿元,在北京、广东、河北和安徽等全国多地设有天使投资基金及对应的孵化器。

  图片来源:IT桔子

  水木资本投资的企业飞天云动,是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的元宇宙第一股,获得超160倍的回报。据数据,水木资本是典型的重点投资清华校友项目的市场机构,类似这样的清华系投资,未来可能会更多。

  二、典型清华系投资特点

  1、体系化耐心投资

  清华系投资的特点,主要是围绕清华大学相关人员科技成果转化进行投资,以“孵化服务+创业培训+天使投资+开放平台”为模式开展投资。从清华校友企业的诞生、投资、管理赋能到企业上市,清华系投资凭借其强大的服务框架体系,耐心陪伴,助力科技转化。

  以清华系投资佼佼者——力合科创为例,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作为投资项目孵化和汇集项目的载体,承担科技研发和科技成果前期转化,由力合科创公司负责成果转化落地及发起设立的公司并全方位对公司的发展孵化赋能,将企业从诞生链接到人才输送、管理培训、研发交流等一系列科技企业发展所需的框架涵盖,运用力合创投进行投资,耐心陪伴科技企业成长。

  2024年6月3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以《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深圳:一面创新墙的背后》为题,报道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作为新型研发机构,通过推动技术、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在产业中顺利变现,成为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的加速器。可见力合科创这一科技企业造梦的“科技工厂”的影响力之强,贡献之大,富有清华系特色。

  力合科创投资孵化涵盖新能源新材料、半导体、生物医疗等多个硬科技领域,2023年,力合科创持续深化“科技创新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模式,两项业务分别实现收入7.77亿元和16.89亿元。以数字经济产业为例,力合科创2021年-2023年分别取得收入4520.99万元、7247.36万元,1.2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9%。体系化耐心投资—清华系投资,成绩卓越。

  2、投早期投科技

  清华系投资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投早投科技”。清华系投资团队中的机构,多数都是天使或者早期投资机构。水木清华校友种子基金、英诺天使基金、启迪之星创投、泰有基金这4家基金,创投圈合称为“清华系早期投资F4”,显著特征就是投早期。

  “投的更早、不断加磅是我们的一个投资特点,我们不断加强这种风格。”清控银杏有关负责人曾表示。反而是投后期企业,在清华系投资天团中,是另类的。

  基于科技成果转化使命,清华系投资自带投科技的特点。2023年,清控银杏与北京市科技创新基金合作成立创新基金,目标规模10亿,北京科创基金认缴2亿元。清控银杏创新基金坚持投早期、投创新、投科技,坚持价值投资,积极助力高校院所的原始创新和成果转化。

  清控银杏更倾向于投资硬科技属性的项目,比如在信息技术领域,银杏清控投资了数码视讯,在通信、医疗影像、网络安全、轨道交通信息化等多个高科技领域进行下注,先后投资中文在线、瑞尔、汉邦高科、兆易创新、海兰信、爱博诺德、翔丰华等经典项目。科技投资,清华系投资天团一直在路上,也是让我们骄傲的。

  三、高校VC模式趋势

  “高校涉足创业投资领域已经逐渐成为一种趋势。” 一位投资人表示。

  随着对源头创新重要性的日益认识,许多风险投资机构(VC/PE)纷纷将目光投向高校实验室中那些亟待转化的科研成果,积极寻找并投资那些具有潜力的创业团队。这种趋势也促使越来越多的高校意识到,与其被动等待外部资本的发掘,不如主动出击,借助自身”近水楼台“优势,直接参与到科技创新的大潮中。

  深谙高校科研实力、手握高校创新资源,无疑是高校入局VC投资的最大“底气”。但技术如何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光有资金支持还不够,高校作为非市场化机构,难以给项目做估值,所以设立基金引入其他社会投资机构,有利于估值的客观和公允,也为企业后续登陆资本市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高校牵手企业,资金走向科研,这是产业公司、市场化VC和高校VC的一场“多向奔赴”。2023年10月,天津大学设立天大北洋海棠新能源新材料创投基金,一期规模5亿元。2023年12月,“复旦科创母基金”正式启动。高校进入创投界,如火如荼。

  数据分析显示,高校涉足股权投资总体上有五个特点:第一,资金多来源于校友捐赠基金,部分获得地方政府、产业公司的资金支持;第二,基金规模较小,多为10亿元以下;第三,多以LP身份设立母基金参与投资;第四,投资目的均为支持校内科技成果转化落地;第五,投资方向多围绕学校的优势科研领域。

  未来,让我们期待高校出现更多类似“清华系投资天团”的优秀创投,为科技添砖加瓦,为创新插上翅膀。


董秘研修班
整合百位上市公司董秘导师,10年培养 5000+ 董秘实操人才
马上查看详情
董秘研修班
整合百位上市公司董秘导师,10年培养 5000+ 董秘实操人才